APP下载

以语文的方式设计课堂提问

2016-03-02赵树娇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李时珍启迪苏教版

赵树娇

学生的思维发展往往从问题开始。课堂上,教师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但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应该尊重语文的特点,关注文本语言表达,启迪语文思维,以语文学习的独特方式设计课堂提问。

一、问题设计要指向语言的品味

在对一篇文章进行问题设计时,首先要指向语言的品味,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部,汲取文本语言的养分,才能悟得语言的精妙,从而改变浮光掠影式的阅读陋习。

《金子》(苏教版三上)一课,课文第2、3自然段描写了彼得在萨文河畔一个人默默掘金最终失败告终的情景。语言文字可谓朴实、易懂,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咀嚼的内容,但是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这部分文字时,设计的问题却令人拍案叫绝。

这位教师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不甘心”研读文本,当学生读出彼得百般努力却一无所获时,教师用大屏幕出示了文本中的短语“埋头苦干了,几乎翻遍了,失望了,没有了”,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反复品读这组短语,思考从这一连串的“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们通过细细品读,领悟到彼得由心存希望到希望破灭的心路历程,感受到朴实的文字背后,其实包含着深刻的内涵。此时,教师的点拨恰到好处:“同学们,一个小小的助词‘了’,现在读来,却有一份沉重!”

二、问题设计要启迪学生的质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还要启迪学生对文本自主质疑,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四上)一课,第三部分用大量笔墨叙述了李时珍月夜记录寻访所得的情景,尤其借助李时珍之口对他笔下的各类中药材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这些文字乍一看,似乎都在描述各类中药材的外形、特点和药用价值。因为不难理解,学生们往往读一读也就过去了,更不会提出什么问题。这恰恰凸显了他们的问题,即不会质疑。此处如何启迪学生于无疑处质疑呢?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你会发现,李时珍对药材的花色区别仔细,对药材的功效记录准确,对药材如何使用也有详尽的说明,诸如胭脂草需捣烂了,刀豆子则烧成渣子。这篇课文可不是普及中药材知识的呀,对此,你们有什么疑问呢?在这详尽的记录背后,你又能读出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出乎他们的意料,不少学生纷纷陷入了沉思,那紧皱的眉头,那渴求的眼神,使我感觉到,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问题设计要聚焦文本的主线

课改强调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设计问题还应从课文的整体出发,聚焦文本的主线,进行提纲挈领的提问,做到“四两拨千斤”,通过“一斑”而引出“全豹”,进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一步的对文本的研读和探究。

比如教学《蚁国英雄》(苏教版四下)一文,我们只需抓住文中一句“万万没有想到”,设计几个连贯问题,就能迅速突破文章的重难点,(1)什么叫“万万没有想到”?(2)作者原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而且很肯定?(3)在蚂蚁生死攸关的时刻,它们的哪些举动令作者“万万没有想到”?(4)万万没有想到,“蚂蚁”与“英雄”划成了等号,你怎么看?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主导了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纵览全局,感悟全篇,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思考探究的热情,更牵动整堂课的重难点,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猜你喜欢

李时珍启迪苏教版
解码李时珍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自然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