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尔同品诗中意酒中味
——《李白与美酒》课堂观感

2016-03-02黄莉莉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君王李白老师

黄莉莉

孙双金老师的课,总是让人万分期待。因为孙老师每次都给我们奉上名副其实的文化盛宴。

一、李白课程 诗圣酒仙国学之光

容量大,视野宽,主题教学,自建课程是孙老师的特色。

孙老师主张通过主题阅读、群文阅读、自建课程来加大教学容量,提升思维含量,提高教学效率。

佩服孙老师的高瞻远瞩与教育情怀,孙老师觉得像李白这样的国学之宝,中华文化之光,应该让更多的孩子亲近,走近李白、欣赏李白、崇拜李白。于是,孙老师用一个个鲜明的主题,精心挑选,分类重组李白的各类诗作,建构出这一系列的孙氏李白课程,开创小学语文界创建个人特色课程的先河。

课堂上,孙老师让学生了解到李白“酒仙”雅号的由来——作诗、言志、消愁、会友;体味出李白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得意时尽欢,失意时长醉,交友时随性。让学生从中得到文化的滋养,享受思维的乐趣。

二、双金教学 情智双生点石成金

情意浓,技艺高,智慧多,情智双生,点石成金是孙老师的特长。

1.以情动情,激活点燃。

孙老师是煽情高手,他以生动故事激趣,用感情朗读入情,用赏识鼓励生情。所谓情动而辞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上来了,思维被逐步激活,学习的火花就产生了——与李白同悲共喜,与学友互助共学,与老师渐行渐近。

2.设疑促思,解疑练能。

孙老师以美酒为线索,用问题导学,让学生在一个更广阔,更多维的阅读空间去认识李白,品味经典,感悟人生。

(1)读《清平调》之三,君王为何“笑”?谁消解了君王的“恨”?

(2)读《南陵别儿童入京》,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读出李白什么心情?

(3)读《月下独酌》,讨论:你能概括出李白喝酒的理由吗?

根据这样的研读线索,学生就在解诗情悟诗意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练习表达,由此感受李白的潇洒不羁,领悟李白的悲欢忧愁。

3.顺学而导,巧点妙拨。

学本课堂,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不能缺位。顺学而导,巧点妙拨。这是孙老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

孙老师善于以欣赏的眼光,赞美的话语去激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发现。例如理解“谁消解了君王的‘恨’”,孙老师顺势借用两位学生的理解,就是完整答案。

孙老师懂得适时提供相关资源,以激活学生的阅读与生活储备,让学生自主建构,读懂隐藏的意义。如《南陵别儿童入京》,孙老师提供典故《会稽愚妇》以助讨论:李白离家赴京为官最应该与妻子道别,为什么诗题和诗中只写和年幼的儿女告别呢?学生相继说出了五个理由,作出种种独到独特的设想和推测,让人捧腹,更让人惊艳——从他们有理有据的观点说法中,谁能说天真的孩子不理解成人复杂的世界?小学生的理解力、洞察力和想象力真的不容小觑。

孙老师喜欢在学生想不深悟不透的地方作点拨,以促进学生新的增长。在理解《将进酒》中李白的复杂情感时,孙老师不失时机地梳理、补充、完善学生的不流畅、不规范、不全面的表达,同时不忘有效启发和提升学生的认识:其一,李白为自己的不得志而愁,为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愁,为自己后半生的前途而愁。其二,李白看见国家日渐衰败,还为国家的命运而愁。这样为个人命运担忧,为国家前途忧愁,就是“万古愁”!

让学生在潜心会文中生“智”,在质疑解疑中生“智”,在互相讨论中生“智”,这就是孙老师的教学智慧。

猜你喜欢

君王李白老师
“笑”谏君王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姜太公钓鱼
烽火戏诸侯
倒下的那一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