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评析
——基于任务分析理论
2016-03-02李娜
□李娜
《〈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评析
——基于任务分析理论
□李娜
运用任务分析理论,对“灵动教学派”代表人物郭惠宇老师的《〈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从教学目标的学习类型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学习条件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评析,以形成对优秀教学设计的深刻认识。
任务分析理论;“以学定教”;《孔雀东南飞》
任务分析理论是在现代学习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教学设计的理论,主张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为依据,强调“学有定律,教有优法,以学定教”。“灵动教学派”代表人物郭惠宇老师的《〈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充分体现了这一主张。任务分析理论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学习类型分析,二是学生起点能力分析,三是学习条件分析。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对郭惠宇《〈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进行评析。
一、教学目标的学习类型分析
郭惠宇老师为《孔雀东南飞》一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中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重要的虚词、实词。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情意目标:
让学生充分体会在刘兰芝形象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生命的觉醒和独立意识。理解人类生命意识中对生和美执著追求的同时所产生的对死亡的超越意识。[1]
“教学目标分析的关键是揭示教学目标中所蕴涵的学习结果所属的学习类型。”[2]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是现代学习心理学学习结果分类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将人类的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五种类型,并揭示出各类学习结果所需要的心理机制和学习条件。我国的一些学者将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运用到语文学习研究中,把语文学习结果分为语文知识、语文动作技能、语文智慧技能、语文认知策略和态度(包括情感和价值观)五种类型[3]。郭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意目标,对应着语文学习结果中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以及语文认知策略和态度等方面。其中,知识目标又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方面,“了解”的是“诗中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重要的虚词、实词”,“理解”的是“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此设计对语文知识目标的定位非常清晰,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文本,从而实现在文言文知识积累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在能力目标中,郭老师设计了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与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两个方面的目标。这两个能力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智慧技能,即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有结合语境进行诗歌欣赏的能力,以及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举一反三,进而形成文言文文本分析的能力。在情意目标中,郭老师关注的是 “让学生充分体会在刘兰芝形象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生命的觉醒和独立意识”、“理解人类生命意识中对生和美执著追求的同时所产生的对死亡的超越意识”,这一目标定位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的塑造至关重要,也是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终极要求。
郭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明了,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类型形成对应,充分体现了任务分析理论所提倡的“以学定教”的现代教学观。正如郭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提及的:“文言不落实,诗歌就不能完全理解;文言不落实,突出的文言现象在此放过,就不利于今后文言文的学习。”[4]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的准确定位对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起点能力即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学情的分析。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在确定课文‘教学什么’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起点能力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5]郭老师的《〈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分为两个课时,这种课时安排首先体现出了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了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诗,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文言实词、虚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对高一学生来说相对陌生的文言现象,对文中文言现象的学习又是理解文本的重要基础。在第一课时,郭老师设计了“情境导入,解题明体”、“梳理情节,整体感知”、“整理文言,积累知识”和“布置作业”四个主要环节。在“梳理情节,整体感知”中,又设计了“检查预习、理清结构、概述内容”三个环节,尤其是概述内容部分,郭老师安排了让学生拟标题的活动,可以是七字格的、四字格的、两个字的,这就体现了根据不同的起点能力确定不同学习内容的要求。此外,这样的安排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文言字词知识的基础上对文本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把握。在“整理文言,积累知识”中,又安排学生进行文言字词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辨析,能够让学生有效地积累文言知识。最后的布置作业是对以上内容的巩固和第二课时的铺垫。在第二课时,郭老师围绕一个“品”字设计了“品手法、品人物、品意蕴”等环节,“品手法”使得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比兴和铺陈手法的运用,“品人物”通过变化解读视角使得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和生命的意义入手,着力体会在刘兰芝形象上体现的精神生命的觉醒和独立意识”,“品意蕴”能够使学生“理解在人类生命意识中对生和美执著追求的同时所产生的对死亡的超越意识”。郭老师精心设计的“三品”与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是相符的,而且能够激发和培养高中生的文言文赏析的兴趣和能力。“三品”作为学习内容中的“高级规则”,不仅符合学生的起点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文言文文本的解读能力。
三、学习条件分析
任务分析理论认为学习条件分析是设计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学习条件又分为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内在条件包括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对象的态度、情感和兴趣,外在条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教学行为,具体来说包括教师的讲述、提问、作业批改、板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行为。郭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充分关注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第一课时的检查预习环节,郭老师要求学生模拟文中某个物的视角顺序,用现代汉语把《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一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了解文本内容的兴趣,而且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理解文言的环境。在积累文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郭老师让学生通过归纳整理辨析文言字词进行文言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积累文言知识的学习方法,也是在为学生提高有利的学习条件。在“三品”环节,郭老师安排学生通过品手法、品人物、品意蕴,层层递进,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引导学生对死亡进行审美分析,可以说是为学生提高了一个文本解读的新角度,不再拘泥于“焦刘悲剧”的社会原因分析,而是更加关注人物本身和生命本身,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结语
通过任务分析理论对郭老师 《〈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进行评析,不难发现,郭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现代教学观以及“以学生为主导”的现代学生观。这也启示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目标要清晰,以学定教;心中有学生,因材施教;教中创条件,启发导教。
[1][4]郭惠宇:《在言与文之间寻找生命的亮色——《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语文教学通讯》2008(9)。
[2][5]何更生:《用任务分析理论看课文“教学什么”》,《语文建设》2008(3)。
[3]姚夏倩,皮连生:《语文学习结果的分类及其教学含义》,《教育研究》2000(4)。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编 潘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