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2016-03-01冀宇璇黑龙江省卫生专业学校164000
冀宇璇(黑龙江省卫生专业学校 164000)
如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冀宇璇
(黑龙江省卫生专业学校 164000)
摘 要:中职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及时对其作出评价,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当前中职入学新生的整体文化水平、学习能力较差,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学生”。他们是一个在初中阶段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要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为具有“各方面和谐发展”能力的人,应重视身心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基础性地位。通过提升中职学生的身心素质及职业素质,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身心素质 职业素质 外科护理学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于2014年6月23至2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因此,如何促进中职学生的身心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技能娴熟,人格完整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当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身心素质的劳动者;需要的是更具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的“技术人文主义者”。积极探索把文化素养及身心素质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机制,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应是所有中职学校坚持的教学目标。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还是学生通向临床实践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外科护理学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护理模式,了解外科护理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努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必要的科研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将来的工作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不能简单地培养“技术劳动者”,不能简单地以培养“单能型”人才为教学目的,应注重培养 “知识要切实,技能要精熟,人格要完整”的“心、脑、手”统一的人才,加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作为一名外科护理学教师,“如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成为我近期教学中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浅见: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意识
传统教学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自学能力等)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机制
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与职业素质,课堂教学仍然是主渠道。“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加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培养他们使其各方面和谐发展。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到能力的发展。因此,要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为具有“各方面和谐发展”能力的人,应该且必须培养学生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质。其中身心素质是基础、前提和内部依据,科学文化是工具,职业素质是主体和核心。它们彼此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学生的行为。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课,也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以我教过的学生为例,经常写错别字,字都写错了,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就不会太深,甚至是学无所学。要使学生具备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 “教会”学生转向指导学生自己“会学”。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讲课、讨论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从中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等,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去分析,去体会,真切感受患者的所思所感,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及专业素质全面发展。
学生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根据调查,学生对提高人际交往、组织能力、平衡心态、处理冲突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有比较强烈的愿望,这是学校开展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
三、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倡导学习之风、教学科研之风,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