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不同 所求相异
——《翠鸟》教学案例与对比评析

2016-03-01熊生贵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翠鸟外形自然段

许 萍/熊生贵(特级教师)

A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第1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理解运用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翠鸟外形及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写法。

2.体会翠鸟的动作,对比句子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3.通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习得方法,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PPT出示),翠鸟。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

师:课文重点围绕翠鸟的哪些方面来写的呢?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设计意图:把翠鸟以好朋友的身份激趣导入,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二、品读课文

(一)感受外形美。

师: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外形,请大家细细读一读,找出作者描写了翠鸟的哪些方面?请画出有关词句。

生默读勾画后汇报。(爪子羽毛眼睛嘴)

师: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只翠鸟,你会找哪一个?(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师板书: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师(小结):作者正是抓住了翠鸟的颜色鲜艳、小巧玲珑这两大特点进行介绍的。这也是描写动物的基本方法。(板书:抓特点)

师:文中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翠鸟颜色的呢?(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羽毛的排比句式进行品读,理解“鲜艳”的意思。)

师:你能在这段话里发现几种颜色?(生用“△”标出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词语)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观察的顺序:头、背上、腹部,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的。

师(小结):观察一种事物,必须要有一定的顺序;要把事物的颜色写具体,可以用上丰富的颜色词,平常的积累就尤为重要了。

生齐读文段,感受翠鸟艳丽的色彩。

师:作者为什么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运用拟人写法,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学生再读这几个比喻句,读出对翠鸟的喜爱。

师出示翠鸟图片,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所以文中说它——(生)“小巧玲珑”。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读匀画,从整体感知到系统分析,了解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翠鸟的特点,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的方法。】

(二)感受动作快。

师:翠鸟不仅长得漂亮,它还有一个绝招呢!你知道是什么吗?(捕鱼)

师:文中哪几段是写翠鸟捕鱼的呢?(第2、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圈出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如果你有想法,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批注。

生自读课文后汇报,师板书:贴、疾飞、注视、蹬、叼等。

师:你认为翠鸟捕鱼的动作如何?(快、很快、很敏捷……师相机板书)

师:同学们,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翠鸟的动作敏捷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重点句子:

1.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师: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生:“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师出示句子对比: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生自由品读感悟,交流感受:原句更能体现翠鸟动作的敏捷迅速。

(齐读句子)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生读,感受翠鸟动作之快。

师出示句子对比: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师: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

(交流)原文巧妙地运用比喻句让我们更形象地感受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一个“蹬”字显得更有力度,也能够感受到翠鸟的速度之快。

生再读句子,读出翠鸟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感。

师(小结):翠鸟可真是捕鱼能手啊,让人佩服之极!让我们一起再来品味一下翠鸟那敏捷的动作吧,齐读第2、3自然段。

【设计意图:围绕翠鸟的动作,多种方式、多层次地读文,做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同时,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体会,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感受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翠鸟带着它的猎物回家了,它的家在哪儿呢?

师: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我们也抓几只回家饲养吧。

师:为什么呢?文中老渔翁的一番话很有内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生交流想法。大多围绕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师:听了你们的交流,小作者的脸也红了,他们打消了饲养翠鸟的想法,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设计意图:自读感悟,文道结合。把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熏陶与语文课的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真正受到启发。】

三、总结

师(总结):多么美丽、多么可爱的翠鸟,多么善良、多么真诚的孩子啊。我们的世界因为有翠鸟一样的伙伴儿变得更加美丽,我也为翠鸟有你们这样的好朋友而感到骄傲!

B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翠鸟的美。

2.抓住关键词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流畅地描述翠鸟的外形。

3.学习文中抓住事物特点和有序观察的方法仿写一个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

紧扣第1自然段练习读、说、背、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整体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PPT出示),翠鸟。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

师:课文重点围绕翠鸟的哪些方面来写的呢?

生回答。(外形、活动、住处)

【设计意图:把翠鸟以好朋友的身份激趣导入,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二、好好地读

师:课文的第1自然段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只可爱美丽的翠鸟,文中藏着许多生字词,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减字。

生自由练读。

抽生读文段。师提示几个重点词语的读音:苇秆、橄榄色、赤褐色、小巧玲珑、长着、又尖又长。

生再练后抽生展示读。

配乐,全班美读。

【设计意图:从读准字音到读得通顺流畅,再到配乐美读,层层深入地扎实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好好地说

出示翠鸟图。

师:翠鸟那么可爱、那么漂亮,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它,让我们一起来试着介绍一下翠鸟吧。

PPT出示学习任务:

1.默读第1自然段,圈出文中具体介绍了翠鸟的哪些方面。

2.用“△”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3.用上勾画的词语,选择一个主题介绍翠鸟:

A:假如你是江边垂钓的老渔翁,你会怎样给游客们介绍?你可以试着这样说:“朋友们,翠鸟可美了。你看它颜色非常鲜艳……它的身体小巧玲珑……真可爱!”

B:假如你就是一只美丽的翠鸟,你又如何向大家做自我介绍呢?你可以试着这样说:“我的颜色非常鲜艳……我的身体小巧玲珑……你看我是不是既美丽又可爱呀?”

生自主阅读,结合图片尝试练说。

抽生展示,师评价并提示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

生再次练说后抽生展示,争取说得更流畅,可以加上手势。

同桌互相介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自读感悟,充分运用语言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有效练说,把内化的知识外化为“言说”的能力。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示练说的方式,整体汇报学习成果,有效地避免教师的串讲串问和学生的零碎回答,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好好地背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作者是怎么介绍翠鸟的。

师出示填空式文段:翠鸟喜欢停在______,一双______小爪子______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______头上的羽毛______的头巾,绣满了______背上的羽毛______外衣。腹部的羽毛______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______的眼睛下面,长着______的嘴。

生根据提示,自由朗读后抽“读”。

师提高难度,出示:翠鸟______小爪子______颜色______头上______背上______腹部______小巧玲珑______眼睛______嘴。

抽生“读”。

再次提高难度,出示空白PPT,集体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背诵是积累的最好方法,也是积累的必须过程。通过填空式的提示背诵再到自由背诵,让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学生当堂完成积累,切实做到内涵的丰富、能力的提升。】

五、好好地写

师(小结):课文的第1自然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正是因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了翠鸟的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了描写。

师出示动物图片,学生仔细观察,模仿第1自然段选择一种小动物的外形进行描写,能够用上一些比喻句更好。

生展示片段,师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所有内化的“读”都要外化为“说”和“写”。学生循法习作,当堂完成并评价展示,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A、B案对比评析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如何避免教师的串讲串问以及学生的零碎表达?怎样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帮扶?现对比《翠鸟》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做一些辨析,力求阐明这些问题。

一、目标设定不同

教学设计A,体现的就是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师上阅读教学课,总是站在教师“教”的角度,以课文内容的理解为线索展开教学,师生的全部努力主要指向将课文教懂。“读懂”什么,“理解”什么,“感受”什么,就是这种教学的目标设计行为指向。而教学设计B,则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们的“坚持能力为重”,注重通过教学历练学生的能力。这种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教某点知识或课文内容时,不满足或止于教懂,而是重在历练学生的读、说、写、积累等语文基本功,同时历练配合读说写的其他综合表现能力。这样的教法真正做到以课文为“例子”教“语文”,练能力,而非教“课文”。

二、教学策略不同

因为教师的目标设定有所不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自然也不同。“教懂”型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总是面面俱到,生怕漏掉什么没有讲到。如教学设计A,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既要通过读文感受翠鸟的外形美,还要通过字词的理解感受翠鸟动作快,甚至还要专门用一个环节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设计在教学展开时容易造成处处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教学收效不扎实。再看教学设计B,由于教学目标直指学生的能力训练,因此,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选点练能,大胆取舍”,将教学内容锁定在课文的第1自然段,其他段落留待下一节课处理,如法炮制。充分利用这个段落,沉下心来,通过“好好地读”“好好地说”“好好地背”“好好地写”几个环节,扎实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能力”展开,在学生“练能”的同时,课文自然也就“读懂”了。这样的设计,可以是针对一个文段,实施读说写等练能,也可以在一篇文章中选择两三个“练能点”进行扎实有效的读说写等训练。

三、教学方式不同

绝大多数的教师,习惯于用“讲解+问答”的方式上课,教学推进流程一般是:教师提问题,学生作答,学生回答不了(或回答不全面)的就由教师补充讲解,之后又循环往复地进行问——答——讲,这样就形成“串讲串问”的教学格局,并成为当今大多数课堂(难以改变)的基本模式。教学设计A,就了解翠鸟的外形这一部分,教师就得提出四五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可能随机还有更多的问题出现,问题多导致学生的回答零碎分散。

如何尽量多地甚至让每一个学生整段、流畅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变成组块式的学习活动。学习指令的发出是提出目标任务,这里面包括提出问题,还包括提示解决问题的路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后的结果呈现样式。比如在教学设计B“好好地说”这个环节,教师就直接出示学习任务,学生明确任务之后,或自主学习,或小班排练,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汇报学习成果。这里的“说”,就不再是只言片语的零碎表达,而是整段地、条理清楚地、完整地言说。“任务导练型”的教学能非常有效地避免教师“千万次地问”,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自练,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四、学生参与面不同

传统的阅读课堂,是教师和一部分优秀学生的舞台,当教师提出了问题,基本都是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偶尔会有齐读课文的环节看到了全班同学的参与。总体来说,学生的参与面不广,一堂课可能就在少数几个学生和教师的不断“对话”中完成。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锻炼的可能,都有表达的机会。在教学设计B中不管是“读”“说”还是“写”的环节,都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拿“好好地说”这一环节来看,通过抽学生说,自由练说再到同桌互相说,甚至全班起立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当堂都能有所生成,有所提高,切实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的每一分钟。

五、教学效益不同

基于“读懂课文”的教学设计,学生所得基本是生活式阅读的“读懂”——大略地了解文本之意,感受不深入、理解不深刻。如果让学生合上书想想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估计都只是粗略地记得主要内容而已。在教学设计B中,就“好好地读”这一环节,就有从读准字音到提示重点字词读好文段,再到理解之后配乐美读的提升。全课通过层层深入的读说写积累等学习活动,扎实有效地反复训练,学生学习了语言,运用了语言,而且积累了语言,得到的是真真切切的语文技能,是可以伴随一生的能力。

教学着力不同,所求、所获自然相异。“教懂”型教学设计,所要的是对课文基本弄懂,所以面面俱到地问和讲,学生主要靠听、看等获得对课文的肤浅的了解。而练能型教学设计,所要的是凭借文本,进行读说写的操作和有效的积累,通过选点,适当舍弃文章一些内容,在所选的点上扎实做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历练的同时,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

猜你喜欢

翠鸟外形自然段
翠鸟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翠鸟
美丽的秋天
论袁牧之“外形的演技”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外形的整形
翠鸟
画画
家长切莫学翠鸟
世界各国直升机立体外形图选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