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路上 记“一”犹新
——“盛新凤和美语文工作室”纪实
2016-03-01和美
和 美
“和美语文”是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提出的语文教学思想。十余年来,“和美语文”的研究经历“哲学观、美学观、生态观”三个层面的研究,在小语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1年,由盛新凤老师领衔的“和美语文”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成员由省、市、区各级青年名师组成,成为了一支研究“和美语文”的核心团队。
“一”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字,因为它记录了“和美语文”研究团队在研究中的坚持、期待与收获。回顾“和美语文”团队走过的研究之路,一切都是记“一”犹新。
依托课题,深入“一项”研究
工作室成立虽然只有4年,但是“和美语文”对工作室成员的影响力远不止4年。在工作室导师的影响下,“和美语文”在区域范围内早已为一线骨干教师所认识、实践、研究。十余年里,工作室成员先后参与了导师的多项省级课题,并在课题研究中与导师一起不断梳理“和美语文”理论体系。
1.哲学观层面
2007年,盛新凤老师首次申报省级课题《和美语文的理论和实践探究》。通过实践和研究,在哲学观层面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核心理念:和美语文的优课观——雅俗共赏;和美语文的学习观——显隐结合;和美语文的师生观——主客相生;和美语文的性质观——言意相谐;和美语文的程序观——点线圆和。该课题成果获得浙江省教研成果一等奖。
2.美学观层面
在首轮课题研究后,工作室进一步申报了省级课题《美学视域中的和美教学》,进行了第二轮研究。在此轮课题研究中,提出了“和美语文”美学观:走向实践的和济之美;调和融通的和融之美;和畅圆润的和润之美;两极平衡的和谐之美;和乐喜悦的和悦之美;行云流水的和舒之美以及和而不同——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3.生态观层面
如今,语文教学改革正经历着转型期,如何“以学定教,化教为学”成为研究方向。“和美语文”工作室的滚动式课题研究也转向了构建生态的和美课堂。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工作室在“教师导”和“学生练”的融通中找到了一个切入口,提出了“以练导学”的教学策略。2013年,工作室申报的课题《“以练导学”建构和美语文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被列为浙江省重点规划课题。于是,工作室以此项课题为核心研究至今。
工作室以课题为依托,在实践中明晰认识,在梳理中推进思考。一项项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和美语文”研究发展的过程。一系列的课题研究经历,使“和美语文”研究不断向前迈进。
皈依生态,创新“一种”课堂
2011年,工作室导师盛新凤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剧本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盛老师设计了“导演说戏”“演员演戏”“编剧续戏”和“观众评戏”四大板块组成的教学。就以“导演说戏”的板块为例,一张情节图的练习,引导学生动笔自学,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情。在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剧本对话作用的认识。周一贯先生这样评价:“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是得以‘化教为学’的关键,盛新凤老师以学生自‘习’为主,辅以教师必要之‘导’的探索,对于重构语文课堂的基本格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课改首先要改课,导师课例的示范,让学员们的研究有了方向。工作室意识到练不仅仅能“以练测学,以练固学”,练还具备“以练导学,以练促学”的功能。在导师引领下,工作室学员纷纷转变思想,大胆改课。同一时期,工作室徐虹老师的《蝙蝠与雷达》,董翱老师的《扁鹊治病》,施国强老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等不同文体的课纷纷在全国范围内展示,他们“以练导学”的课堂策略得到了小语专家们的广泛肯定。这些课例也进一步丰富了“和美语文”“以练导学”的文体策略,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和美语文”教学追求。
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工作室明确了“以练导学”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设计丰富多元的语文实践活动,辅之以教师艺术巧妙地引导,导练融通,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整体语文能力,使课堂呈现实效之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教学真正走向生本。简单地说就是:以练为载体,导为路径,学为落点。就这样,“和美语文”从研究“教”到研究“学”,一直走在教改的前沿。
层层挂链,形成“一项”机制
和美语文工作室分为线下实体工作室和线上网络工作室。除了常规的工作室运营机制外,以工作室为基点的“挂链式”培训方式是一项特色研修机制。
1.实体工作室:三级互动挂链
实体工作室的“三级挂链”培训就是将工作室与区域青改组、学校教研组三个层级进行挂链,共同培训学习。每位工作室成员带一至两名区域青改组成员,成立多个互动研修小组。每个研修小组申领一个研究专题,然后采用送教下乡的方式,与学校层面教研组进行联谊活动。这种层层挂链、以点带面的培训形式,使工作室的功能最大化,推动了区域层面上小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2.网络工作室:线上线下挂链
2014年上半年,在浙江省名师网络平台上“盛新凤浙江网络工作室”成立。目前,网络工作室共有网络学员近两百名,各地市学科带头人14 人。由此,“和美语文”的研究团队扩大到了整个浙江省。在网络工作室平台上,设有“和美语文”“和 美 团 队 ”“教 研 活 动 ”“在线交流”“学科资源”“活动通告”等多个栏目。通过上传资源和在线互动使网络工作室平台成为“和美语文”研究的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网络工作室的成立,也催生了实体工作室与网络工作室挂链研修的新方式。2014年10月,“盛新凤名师网络工作室”首次线下研修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隆重举行。来自省内的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与实体工作室学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
脚比路长,憧憬“一片”美景
一项项课题、一节节课例,一次次活动,工作室对“和美语文”的研究,一路有收获,有肯定,也有建议。这对工作室来说是一份份动力。
回顾一路的历程,有许多时刻值得纪念:
2011年,在山东日照举行了“和美语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做专题展示,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同台上课,接受来自全国各地老师们的检阅,极大地推进了学员们的专业成长。
2012年,由盛老师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届和美语文联谊会”。工作室导师做了专场报告和教学展示,工作室的学员也用自己的课例对“和美语文”做了诠释。
2013年,工作室接待了浙江省联合记者采访团的采访。“和而不同 大美语文”宣传册及导师学员的解说得到了采访团的高度好评。
2014年,工作室学员完成10多万字“以练导学”专题稿,在《小学语文教学》(人物)正式发表。
2015年,实体和网络工作室学员参加了“第二次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大会”,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展示团队,汲取经验。这对工作室发展来说又是一次新的里程碑。
相信未来,工作室还将续写这份大事记。因为脚比路长,我们会一直憧憬远方的一片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