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2016-03-01杨晓燕任启晶
金 俏 杨晓燕 任启晶
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西宁 810007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金俏杨晓燕任启晶
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西宁810007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吞咽功能评级≤5级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7%)与对照组(63.3%)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喉上升减弱、误吸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食物残留量、进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统计,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可高达22%~65%[1],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ysphagia after stroke,DAS)是导致营养不良、误吸、肺炎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吞咽障碍受到国内外关注。本研究于2013-04采用NMES治疗DAS患者,探讨其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04—2014-08收治的6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MRI或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和脑梗死,吞咽障碍评级≤5级。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4~85岁,平均(67.9±11.39)岁;病程1~5 d,平均(4.25±1.00)d;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单侧卒中19例,双侧卒中11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7~83岁,平均(68.6±12.5)岁;病程1~7 d,平均(3.51±1.12)d;脑梗死23例,脑出血7例;单侧卒中21 例,双侧卒中9 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MES。电极贴于咽缩肌、环咽肌及舌肌,波宽700 ms,电刺激强度6~21 mV,采用双通道,边刺激边做空吞咽,根据患者表现逐步改进食物的质地和增加数量。2组均连续治疗10 d。
1.3评价方法 参照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2],由治疗师记录患者有无误吸和侵入,是否有食物残渣,是否有进食延迟情况以及进食量等。误吸、喉上升、食物残留、进食量评分标准[3]见表1。吞咽障碍分级[4]:重度0~2分,中度3~5分,轻度6~8分,正常9~10分。
表1 误吸、喉上升、食物残留、进食量评分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根据入院时和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变程度判断。痊愈:吞咽障碍≥7级,吞咽障碍积分达到9~10分;显效:吞咽障碍<7级,吞咽障碍积分增加6~8分;有效:吞咽障碍提升1~2级,积分增加3~5分;无效:治疗后吞咽障碍无明显变化,积分增加≤2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2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Mann-Whitney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2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见表3。
±s)
2.32组治疗前后喉上升、误吸、进食量及食物残留量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误吸、喉上升、进食量、食物残留量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逐渐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一致认为早期对卒中后吞咽功能进行积极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降低脑卒中病死率,已成为神经康复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喉上升减弱是吞咽障碍、误吸的主要原因。Bulow等[4]报道,误吸、喉上升减弱极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喉的上升对气道能够起保护作用,有利于打开食道上括约肌。神经肌肉电刺激是利用预设的电刺激程序刺激咽喉部肌群,主要通过置于咽喉部特殊电极(舌肌、环咽肌及咽缩肌)对神肌肉施以电刺激,促使咽缩肌群收缩与扩张,恢复和重建吞咽反射的大脑皮质控制功能,以产生喉提升,避免误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存在高度可塑性密切相关[5]。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喉上升减弱、误吸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食物残留量、进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Yokoyama等[6]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NMES治疗DAS主要通过改善喉上升减弱、误吸程度起作用,疗效肯定,能及时、有效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即时效应明显。该方法对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对轻度患者无明显优势,对重度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尽早使用。该设备便携小巧、操作方便、无创、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病例数较少,使用分层分析法,今后期待纳入更多病例,采用分层设计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4参考文献
[1]Lawrence ES,Coshall C,Dundas R,et 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acute stroke impairments and disability population[J]. Stroke,2001,32(6):1 279-1 284.
[2]高怀民.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7级功能分级评价[J]. 现代康复,2001,5(10):78.
[3]Gary Y,Shaw M,Kristina K,et al. Vital stim curative therapy for severe dysphagia: myth or reality[J]. Laryngology,2007,116(2):36-44.
[4]Bulow M,Olsson R,Ekberg O. Do dysphagic patients with an abnormal pharyngeal swallow have a shorter survival than dysphagic patients with pharyngeal swallow? Prognostic importance of a therapeutic videoradiographic swallowing study(TVSS) [J]. Acta Radiol,2005,46(7):126-129.
[5]Rosemary M,Norine F,Sanjit B,et al.Dysphagia after stroke: incidence,diagnosis 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J]. Stroke,2005,36(3):2 756-2 763.
[6]Yokoyama M,Mitomi N,Tetsuka K,et al. Role of laryngeal movement and effect of aging on swallowing pressure in the pharynx and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J]. Laryngoscope,2000,110(2):434-439.
(收稿2015-01-12)
【中图分类号】R743.3;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3-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