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在矛盾处问答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赏析

2016-02-28执教点评林彩虹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刘海儿自然段赏析

执教/朱 煜 点评/林彩虹

一、从整体入手,思维示范

师:朱老师看书有个习惯,总要想想题目和文章有什么关系。有些题目往往就是文章中的某个词、某个句子。《图书馆里的小镜头》这个题目包含在第一自然段的句子中。请读第一自然段。

师:朱老师读书还有个习惯,要边读边思考,比如,我刚拿到这篇课文,读第一自然段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偏爱图书馆里的小镜头呢?

【赏析:朱老师以自己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例,用语言描述揭示“平常”的图书馆、“却”偏爱图书馆的小镜头这对矛盾,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问题的形成。】

师:朱老师读书还有个习惯,读读开头,读读结尾,朱老师读了结尾,又发现了问题,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声无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师:“悄声无息”是什么意思?

生:一点声音都没有,连呼吸的声音都没有。(师纠正为“不敢大声呼吸”)

师:谁能像老师一样也发现问题?

生:“我”为什么忘不了?

师:你看,朱老师抓住“偏爱”这个词提问题,他抓住“忘不了”提问题。这是小镜头,又不是大镜头,小镜头很可能忘记了,他却说忘不了,他发现矛盾之处了,文章里有矛盾之处,就要好好问个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

【赏析:朱老师“捕捉”到学生语言中的矛盾事物:“小镜头”、“却”说“忘不了”,帮学生整理思路,并且联系老师的问题寻找共同点。这样,学生对“在矛盾处提问”这一阅读策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朗读感悟,在矛盾处发问、品读、释疑

师:刚刚同学们会抓住矛盾处提问了,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还真不少,谁还能提问呢?(屏幕呈现文字: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生:作者一会儿说图书馆“宽敞”,一会儿又说“拥挤”,为什么?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读书,答案在第二自然段。(生自读)

(屏幕呈现文字: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

师:(读句子,强调“清晨”)老师强调了哪个词?

生:清晨。

师:为什么强调“清晨”?

生:非常早。

师:不着急,把话说清楚。强调“清晨”是为了说明——

生:强调“清晨”是为了说明现在时间很早。

师:时间很早和图书馆有什么关系?强调“清晨”是为了说明人们很早就来图书馆看书。大家要把话说清楚。

师:(读句子,强调“各种各样”)这次强调的是哪个词?

生:强调“各种各样”,说明来的人有老的、少的,各种年龄、各种穿着的人都去看书。

(师读句子,强调“争先恐后”“涌进”。)

生:强调“争先恐后”“涌进”,为了说明大家很着急,涌进去想看书。

生:强调“涌进”,说明大家都非常想看书,有推的,拉的,挤的。

师:推的,拉的,挤的,那不出现事故了?你看“涌”字的偏旁(是三点水)。

生:说明人多,像河流(师纠正为“河水”)一样流到图书馆看书。(生齐读句子)

师: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一会儿写图书馆“宽敞”,一会儿又写图书馆“拥挤”了吗?哦,还有三位同学不清楚。没关系,我们来继续学习,待会儿你们就懂了。

师:大家觉得这个自然段哪两个句子很有特点?

生:写头发和鞋子的这两句。

师:为什么觉得它们很有特点?

生:因为这两个句子同样说明去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多。

师:这两个句子用列举的方法把“各种各样”说清楚了。你看,“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每个词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逗号)

师:按常理,接近的词之间停顿用顿号,可这里为什么用逗号?顿号停顿的时间短,逗号停顿的时间稍长,用逗号说明到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多,停顿的时间稍长。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

师:停顿的地方读好了,但朱老师还不满意。你看,这里好多列举,如果声音一个声调,显得单调,读的时候要有点起伏。怎么读才能有起伏?

生:前一个响,后一个轻,错落有致。

师:你来读,相信你会读得很好,你都找到方法了。

师:读得抑扬顿挫,学着她的样子,齐读。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什么?获得什么信息?

生:和前面说的一样,确实是各种各样的人。

师:有哪些人?

生:青年、老年、小孩儿。

师:这是从年龄上分的。

生:穿皮鞋的,穿球鞋的,鞋跟高的,鞋跟矮的。

师:这是穿着、打扮不同。还有长相不同的。

生:还有神态各异的。

师:从哪儿看出的?哦,你已经看到第五自然段了。

师:通过衣着不同,还可以看出他们的身份不同,职业不同。

师:既然知道了这么多信息,那现在请刚才那三位没理解的同学来说一说。这位同学,你理解了吗?

生(其中一人):“宽敞”是说图书馆很大,“拥挤”是说看书的人很多。

师:来,这么说,说“宽敞”是因为……说“拥挤”是因为……

生:说“宽敞”是因为图书馆本来就很大。说“拥挤”是因为进入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多。

师:刚才没理解的那两位同学,听懂了吗?理解了吗?(两名学生点点头)

【赏析:呈现重点语句,让学生学习抓“矛盾”提问题。通过三次强调不同词语的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运用排比句式列举到图书馆看书的人各种各样这一写作特点后,指导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然后整合各种信息,感悟在矛盾处提问题以及精当答问的方法。朱老师特意请不理解的三名学生回答,当他发现学生表达不够连贯,便及时提供“……是因为……”的句式引导其清楚、连贯地表达。这样在矛盾处发问、品读、释疑,学生对“在矛盾处提问与答问”这一阅读策略有了全面的认识。】

师:课文中类似的句子太多了,看谁能找到矛盾处并提出问题。(屏幕呈现文字: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

生:图书馆“封闭了一夜”空气应该很闷,为什么说“空气很清新”?

师:继续读,有两句话和刚才那两句写法差不多,看看谁找得准,找到了,就像她那样读得抑扬顿挫。

生(读):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厚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师:句子找对了,可抑扬顿挫还不够,“丹凤眼”,单眼皮儿,细小些,读轻点;“双眼皮”,大,读重一点儿。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什么样的手,也要读得不一样,要读出词的意思,把对比读出来。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明明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应该是浑浊的,却说“空气很清新似的”?

生:因为在爱看书的人看来,图书馆里全是书香、墨香。

师:空气不是真的新鲜,有个词告诉我们了,是(似乎)。

师:给“似乎”换个词。(好像)

师:谁再来说说?

生:对于爱看书的人来说,即便图书馆的空气很浑浊,但飘着书香,也觉得空气清新,不觉得浑浊。

师:有创意,同意。

生:有可能他们的注意力都在书上,不在空气上,所以浑浊不浑浊无所谓,有书可看,他们就觉得空气很清新。

……

【赏析:让学生独立到课文中找“类似的句子”并提问,学生问到点子上,很快就找到了“写法差不多”的两句话,并且读得有声有色,答问语言准确、通顺、连贯,思维非常活跃。这样经由反复练习,品读特色句式,习得提问方法,学会精当答问,思维更加连贯。再次在矛盾处自问自答,学生对“在矛盾处提问与精当答问”这一阅读策略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三、同伴互助教学,操练提问答问

师:已经练两次了,接下来,自己读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出有矛盾的句子,针对有矛盾的地方提问,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共同解答。

生:(问题)“贪婪”是个贬义词,为什么用来形容爱读书?(回答)因为她非常爱看书,注意力在书上,求知欲望很大。

生:(问题)老人看得“很费力”,为什么还“舍不得把书放下”?(回答)因为他喜欢看书。

生:(问题)那位姑娘“已顾不得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头发”,为什么还说“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铰了”?

师:女孩喜欢打扮,是爱美的,但还说“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铰了”。看书的时候她没空管刘海儿,但这女生的刘海儿挡住了视线,影响她看书了。在漂亮与看书之间,她选择(看书)。

生(一女生主动要求发言):我要准确地回答一次。爱美是女生的天性,可她爱看书超过了爱美,说明她很爱看书。

【赏析:此环节学生的每个问题都问在矛盾处,每次答问都精练、连贯。以上教学过程,充分、有序地展示了学生从不会到会的学习活动,整个过程完整、有结构,充分体现朱老师教学的巧妙之处:教师示范后,引导学生学会在矛盾处提问、答问,呈现方法多样,体现从扶到放、逐步提高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四、梳理总结,领悟文章写法

师生共同梳理:现在,咱们看到几个镜头了?第一个看到的是读者的发型、鞋子。第二个看到的是读者的眼、手。第三个看到的是各种人看书的神态、动作。

生:先看到人比较明显的地方,然后才会看到比较细小的动作。

师:看得越来越细了,观察角度是——

生:从远到近。

师:再读第五自然段,这是最近的大特写。

屏幕呈现文字: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 ),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着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得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铰了。

屏幕再次呈现文字: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着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得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铰了。

【赏析:朱老师把三个镜头连起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观察角度是从远到近,最后来个大特写。然后聚焦大特写镜头,通过填空,突出重点。采用口头填空、梯度背诵的方法,让学生先在脑海中形成问题的答案。答问线索有了,也懂得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填空内容的选择也是十分讲究的,第一次侧重动作描写,第二次侧重外貌描写,这样既可分类背诵,帮助学生找到文本规律快速背诵,还能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和外貌的细节描写体现各种各样的人专注读书这一表达方法,一举多得,甚是巧妙!】

五、回归问题,领悟文章真谛

师:现在,把两个问题变成三句话,同学们可挑选一句进行问答。

屏幕呈现以下三段文字:

1.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因为( )。

2.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我( )。

3.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因为( )。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我( )。

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因为看书的人很认真,我感到很开心。

生: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因为大家看书时的样子,让我感到欣慰。(师纠正为“敬佩”)

生: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因为各种各样的人,不管他们是干什么的,哪怕看书很吃力,他们都爱看书,让人钦佩。

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我,书人人都能读,只要认真读,总会有收获。

生: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我,如果留心生活,你就会发现更多乐趣。

回答第三个问题:

师:谁愿意挑战一下,回答第三个问题?这要把第一二句连起来,还要连得通顺、连贯。

生: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因为看到各种各样的人都来图书馆看书,我很开心。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我许多道理,就算是生活里再小的事,也有许多道理。

师:你说了一大堆道理,到底是什么道理?

生: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因为我发现各种各样的人、做各种工作的人,为了看书聚集在这里。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我:在书面前,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干什么,都是平等的,都一样爱看书。

师:嗯,这次说得很棒。谁再来说说?

生: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因为读书很美妙,每个人都可以读书。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怎么也忘不了。它告诉我读书可以让人增长知识。

师:现在,问题全解决了。读书,让一个人的生活变得很美妙,让一个人变得很美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赏析:朱老师提供三个规范的句式,从单一答问到统整答问,从易到难,由表及里,梯度行进,使学生比较容易精当答问。让学生“挑选一句说说看”,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回答。回顾三个镜头,理清行文思路,在精当答问中领悟文章真谛。】

猜你喜欢

刘海儿自然段赏析
我们都是齐刘海儿
秋天
美丽的秋天
刘海儿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早说呀
鱼会晕船吗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