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中走近发现中提升拓展中运用
——《一个这样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

2016-04-16孔凡艳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2期

孔凡艳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六上第八单元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的一篇文章,它讲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教法独特、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形象。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和同学们心理活动、行为变化的侧面描写,二者巧妙结合,特点鲜明突出。全面认识与评价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怀特森老师言行神态等方面的体会,了解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学习评价人物。

2.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和同学们态度、行为的变化,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对学生的影响,明白其中的道理。

3.体会侧面描写所起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定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初读了课文,当你看到这些字(出示生字表)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字说一说。(如“蒂”——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郑重其事地给我们解释他编造的“凯蒂旺普斯”这种动物;“叉、捶”——我们按照怀特森老师讲的来答每一道题,得的都是大大的红叉,都不及格,生物比赛得过奖的比利正气恼地捶桌子呢。)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是怎样做的?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们又是如何逐步认识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怀特森老师的课堂。

【设计意图:高年级也要重视字词教学,而字词相关联想,是学习字词方法的有意渗透;师生共同确定探究目标体现了对文本、对编者、对学生的充分尊重。】

二、自主探究,形成认识

(一)走进课堂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1~11自然段,然后说一说: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是怎样做的?在文中圈画相关的句段,再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设计意图:遵循文本的特点,从怀特森老师的课堂来认识怀特森老师,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组合、表达、概括,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走近老师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这是我们本节课探究的重点。

课文的题目是《一个这样的老师》,课后习题也要求回答“怀特森是个怎样的老师”。我们先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体会,然后再展开进行说明,争取概括得准确、全面。

1.形成学案,自主探究。

学案一:

结合怀特森老师是如何上科学课的,来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在感受深的地方写写批注,再带着感受读一读。

学案二:

“我”是如何逐步认识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的呢?画出相关的语句,简要地填写在表格中。

相关的语句(简写) 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以独立探究为主,可因需要与相同学案的同学进行交流或者请教老师。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作为达到目标的手段和凭借,学生可以立足篇章整体来自主学习,进入角色,圈画,批注,朗读……有序展开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2.分享成果,整体感悟。

无论是个人交流还是小组汇报,都追求立足篇章整体、立足人物整体。

(1)按照学案一交流,感受怀特森老师的教法独特。

学生可以从科学课的做法中感受到怀特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概括为“教法独特”。(可进一步补充: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我们探索,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的老师。)

学生会抓住“狡黠”“编造”“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他说小轿车是活的生物”等关键词句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想象情景,有感情地朗读。

相机点拨一:怀特森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引导学生体会: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开放的说法。)

自由读,想一想:在学习和生活中,自己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吗?(插入老师的经历和体验)

相机点拨二:怀特森老师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呢?

逐渐地,我们懂得了……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提倡用文本的语言来回答,能加进自己深刻的理解当然更好。)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新怀疑主义”了吗?(解决上节课存留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粗略地读懂课文,追求整体性汇报自学的效果,更追求立足整体来评价人物,评价得全面、准确;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深层感悟,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过渡:“我”又是怎样逐步认识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的呢?

(2)按照学案二交流,体验怀特森老师的深远影响。

学生按照学案二汇报自主探究的结果,可抓住“我心中暗喜,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等语句,(学生摘录的语句可能是描写“我”态度变化的,可能是描写怀特森老师的,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适时引导发现与点评,鼓励体现篇章整体性的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进入角色,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最后认识到他是一个教法独特、用心良苦,教我们科学探索的老师。(按照学案二交流,涉及到第12~14这三个自然段。)

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我”态度的变化,以及逐步认识到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绘制到一张表格中。如下图。(合理即可,鼓励个性表达。)

科学课 结合怀特森的做法体会我们的态度逐步认识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凯蒂旺普斯事件谁知道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喜欢我心中暗喜,遇到博学的老师测验 大大的红叉 狡黠 编造——怒火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 登记在成绩册上——平静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小轿车事件小轿车是活的生物——写小论文反驳每一节都是不寻常的探索每一节都是不寻常的探索逐渐地,我们懂得了……带进了所有的课堂 很有趣“不,你错了。”教我们“新怀疑主义”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写出你对怀特森老师的总体评价: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法独特、用心良苦,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的老师。

相机点拨:你怎么理解“这里面的价值”和“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

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____________。”(老师没有捉弄我们;怀特森老师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这样,我们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习惯,学会科学地质疑和探索……)

小结引读:怀特森老师编造凯蒂旺普斯这种动物,是为了让我们懂得……他让我们反驳小轿车是活的生物,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他的每一节科学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逐渐地,我们真的懂得了……而且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带进了生活。

【设计意图:在个性化、整体性汇报的基础上,提出挑战性的表格绘制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追求清晰地反映文本的顺序、结构、线索,以及怀特森老师带给“我”的深远影响。在纵横联系中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对思维的建构、对文本的欣赏!】

(三)揣摩写法

大家觉得大卫·欧文的《一个这样的老师》写得好吗?写一写你对本篇文章的评价。(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神态有生动的描写;有详有略;写出了怀特森老师的特点;通过“我们”的态度变化衬托怀特森老师的教育效果;文章的结尾意蕴深刻……)

师生共同总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延伸、拓展,使怀特森老师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设计意图:在目标的发现与落实中,多次关注到文本的行文特点,由感性到理性,从学习理解到欣赏表达,言意兼得。】

三、拓展阅读,学习运用

发表看法:你喜欢怀特森老师吗?

阅读借鉴:介绍你在语文读本或者是其他书籍中阅读到的老师,如《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蜘蛛先生来拜访》……鼓励学生说出老师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体验交流:在幼儿园和小学生活中,你都遇到了什么样的老师?选择一两位独特的或者给你印象深刻的老师,跟同桌介绍一下。注意运用本文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