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视与构建: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的逻辑缺陷与完善路径

2016-02-26沈贤淑

学术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结构体系复合词范畴

沈贤淑

检视与构建: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的逻辑缺陷与完善路径

沈贤淑

[摘要]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对范畴划分的主要形式,而复合式合成词又是这一主要形式最重要的部分。对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的逻辑进行研究,可以使人们对构成汉语范畴的这一重要形式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一逻辑主要包括以汉字为基本构建材料和语义来源、以语法为基本构建方式和以实现更精确的范畴划分为其基本目的等内容。但在汉语复合词的演变过程中,其上述逻辑却出现了相应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存在大量字词意思差别很大的复合词、与一般语法有很大差别的构词语法以及功能冗余或者歧义的复合词等。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造,包括按照造词基本逻辑规范新造复合词、加强对不符合基本逻辑的已有复合词的教育和研究以及逐步淘汰容易造成歧义的不常用的复合词等途径,以尽量降低这些逻辑缺陷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范畴

从哲学的角度,人类对外界的认知是通过其划分范畴的能力而获得的,划分范畴的能力是人类能够存活于世的基本能力。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范畴划分同样是其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而词汇则是语言中表达某一范畴的最基本的形式,每一个词汇即代表着某一语言的范畴。词汇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也有称作词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现代汉语所包含的词汇,绝大多数是合成词。合成词又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和重叠式合成词三种,而复合式合成词又占据了合成词的大多数[1]。假如说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对范畴划分的主要形式,则复合式合成词又是这一主要形式最重要的部分。

汉语复合词在其形成的漫长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逻辑构词体系。这在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复合词的总量和表意能力,另一方面则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符合构词逻辑的缺陷,从而对其意思的准确表达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对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可以使人们对构成汉语范畴的这一重要形式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充分发挥其优点的情况下尽量克服其存在的缺陷,从而有利于汉语自身的改革和发展。

一、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的逻辑

以下是从其基本构建材料,基本构建方式和基本目的三方面对其结果体系的逻辑进行分析。

(一)以汉字为基本构建材料和语义来源

汉语词汇最初的表达方式是单音节的单纯词,也就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单位汉字。从哲学范畴划分的意义上,作为单纯词的每一个汉字因为其包含的范畴过大,不利于对不同范畴的精细区分,因此在作为单纯词的汉字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汉语复合词,是现代汉语对范畴划分的精细化要求的必然反映。作为汉语范畴划分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复合词,不仅由作为单纯词的汉字发展而来,其基本构建材料也是由汉字构成。

从范畴划分的角度,无论是由多个汉字构成的复合词还是作为单纯词的汉字本身,其都行使基本相同的认知功能。因此,作为单纯词使用的汉字和作为复合词基本构建材料的汉字是存在重大区别的,构成复合词中的汉字已经成为这一词汇中的语素之一,而不再是原来的单纯词的意义。但是,按照从作为单纯词的汉字发展成作为复合词的词汇的现代汉语演变过程,正是因为汉语复合词是以汉字作为基本构建材料,复合词的词义同构成它的汉字同样有着相应的逻辑联系,即按照一定的造词规则对汉字加以组合,从而以其构建材料汉字的字义为基础,形成复合词自身具有的语义。因此,只需要对汉字的字义有着一定的认识,即能根据复合词的造词规则大致了解其具体含义[2]。如复合词“光明”“狠毒”,其意义并不是作为构建材料的汉字“光”“明”“狠”“毒”等的意义的加总,而是有着自身特有的语义范畴,但只需要知道构成这两个复合词的汉字“光”“明”“狠”“毒”等的含义,就大致可以明白这两个复合词的含义。

(二)以语法为基本构建方式

汉语复合词的形成,有着其特定的造词规律,这一规律构成了构成复合词的汉字之间的构词法则,而这一构词法则则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词汇演变的纵向历史性角度,复合词与短语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对这种联系的不同认识则形成了对复合词的构词法则的两种不同观点:一种为词法论,认为复合词构词法则中涉及到的语法与构成短语的语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强调构词法则中的语法的每个范畴均有着其自主性和特有的规律,而且这些规律互相独立,这一构词法则形成的语法属于词法范畴,其在词汇层面形成,因此先于句法。另一种则为句话论,坚持构词法则事实上同短语构成的法则一样,其基本的语法都属于短语构成范畴的句法,因此不存在单独的词法层面,也不存在单独的构词规律,所有的构词法则都可以通过句法进行解释,并受句法的基本法则制约[3]。实际上,从汉语的发展演变来看,最早的汉语词汇是以单独的汉字作为单纯词为主,复合词则是通过作为单纯词的汉字在不断的造句的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复合词本身是通过句法产生的。但是,当复合词从句法中不断诞生并成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其形成就逐渐独立于句法之外,而按照自身独有的造词法则或者说词法而产生。因此可以说词法源于句法,在很多地方都与句法遵循着同样的语法规则。汉语复合词的结构同短语结构大体上一致,均由五种基本方式构成,即联合、偏正、动宾、主谓、述补等[4]。因此,汉语复合词的结构同汉语句子的结构基本一致,均是以类似的语法作为基本构成方式。

(三)以实现更精确的范畴划分为其基本目的

从哲学范畴划分的意义来讲,汉语复合词构成的基本目的同作为单纯词的汉字基本相同,均为实现一定的认知功能,表达一定的语义范畴。在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中,与个体事物的范畴相对应,而在概念结构中则与概念相对应。汉语词汇演变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由单个汉字组成的单纯词向双音节复合词为主的演变,主要是单个汉字组成的单纯词在范畴划分上范围过大,从而不能准确表达某些食物的特点,而复合词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的组合实现范畴划分的精确化,汉语主要通过五种复合词结构的方式,利用多个汉字的不同组合来实现比单个汉字组成的单纯词更精确地表述的目的。

1.联合型。也称并列型,由两个在意义上基本相同、相近、相关乃至相反的汉字组合而成,两者的关系并列,一般有严格的顺序要求,如可以说“买卖”,但不能说成“卖买”,但存在少量例外,如“互相”可以换成“相互”[5]。联合型通过两个汉字之间互相说明,如“关闭”,或者由此产生隐喻指向另外一个新的意义,如“聪明”“始终”等方式,比单个汉字能表达更为丰富的含义,从而实现比单个汉字组成的单纯词更精确的范畴划分。

2.偏正型。由前一个汉字对后一个汉字进行修饰,从而起到对后一个汉字表达的意思的限制作用。如“白云”“雪白”等。从范畴划分的角度,偏正型复合词直接将后一个汉字包含的较大的范畴进行限定,从而形成更小的更精确的范畴,从而达到其较单个汉字组成的单纯词更精确范畴划分的目的。

3.补充型。由后一个汉字对前一个汉字进行补充,一种是前一汉字表示动作,后一个汉字表示结果,如“打倒”“推广”;另一种是前一字表示事物,后一字表示单位,如“车辆”“花朵”等。这种复合词结构对于更精细范畴划分的作用类似于偏正型,通过后一个汉字的补充作用,可以使前一个汉字表达的范畴更为精确。

4.动宾型。由前一个汉字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汉字表示支配的对象,如“扫地”“司法”等。通过两个汉字的组合,形成由两者共同构成的一个新的、更精确的范畴。

5.主谓型。也成为陈述型,由后一汉字陈述前一词根,如“地震”“日食”等,其对更精确的范畴划分的作用类似于动宾型。

二、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的逻辑缺陷

汉语复合词结构一般是按照上述逻辑组成的,如“心酸”这个词,首先它的基本构成材料是“心”和“酸”两个汉字,意思就是心里的滋味是酸的,也就是感觉不好,其构词语法是主谓结构,由“心酸”构成的语义范畴和“心”和“酸”两个汉字单独构成的范畴相比是一种新的更精确的范畴划分方式。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汉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演变,某些汉语复合词结构并不能用以上逻辑进行解释,从而出现了相应的逻辑缺陷,这些逻辑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存在大量字词意思差别很大的复合词

按照汉语复合词由汉字构成并且作为其语义来源的逻辑,复合词表达的语义应当同其构成要素的汉字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实际上,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很多复合词实际表达的语义和组成的汉字的语义差别很大,如果按照通常的逻辑进行理解,会产生较大的谬误,对不熟悉这些词的初学者经常造成较大的困惑。这一类的复合词又根据其产生的时间不同分成两种。

1.传统的常用语。这些词由于从字面上理解会产生较大差异,因此只有对其比较熟悉的人群才能对其正确理解,传统上这些词一般都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常用语[6],如“动物”,两个汉字组合的意思应当是“会动的物体”或者“正在动的物体”,很难使人想到其指的是“会动的生物”。又如“小心”,汉字组合的意思应当是“小小的心脏”,这与其真正的意思“谨慎”之间的差异确实有点大。

2.近年来出现的新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网络语言的大量产生,近年来在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虽然其中大部分属于不规范用语,但某些词因为使用的日益普遍而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即使这些得到广泛认可的复合词,其真实语义和构成其的汉字的字义大多相差较大,即使是母语为汉语的人,在初次接触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如“雷人”是“震惊”的意思,“海选”是“在海量的人中选拔”的意思。还有“闪客”,其意思更是令人费解,有时候指在网络上使用动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人,有时候指在某个地点一闪而过的人,两种意义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差别[7]。即使是对网络语言非常熟悉的人,在没相应的背景资料的情况下,也不知道其真正的语义到底是什么。

(二)存在大量与一般语法有很大差别的构词语法

从复合词以语法为基本构建方式的逻辑,复合词表达的语义应当可以按照这些语法进行正确的推导,比如上述“心酸”,就可以从其主谓结构的语法形式推导出其正确意思是心里难受。但在很多时候,按照上述五种一般语法却完全得不到某些复合词的正确语义。比较典型的例子如“开锅”“拔河”“谢幕”,从形式上看,这是比较典型的动宾结构复合词,也就是通过某一支配某客体的动作表达某一语义范畴。但是,假如按照正常的语法将其理解成将“锅”打“开”,用力去“拔”某条“河”,去“谢”台上的“幕”,就会与其真实的语义,即“像开了水的锅”“在界河两边拔绳”“表演结束在幕前致谢”相去甚远。类似的词语还有“跳脚”“急眼”“躲猫”“哭鼻子”“拉肚子”“抢红灯”等词语,其使用的语法均与表面上的动宾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很容易导致初学者的难以理解或者是误认[8]。

(三)存在大量功能冗余或者歧义的复合词

从哲学认知的角度,复合词存在的逻辑是其特有的结构可以对相应的语言范畴实现比单个汉字组成的单纯词更精确的划分。因此,复合词中汉字的组合应当能取到使其表达的语义更精确的功能,但事实上,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很多复合词,其中的某个汉字根本就没起到任何使范畴精确化的作用,而是通过语义重复或相异的方式表达与另一个汉字基本相同的范畴,从而在表达某一范畴时出现功能冗余甚至产生歧义的现象。

1.语义重复导致表达功能冗余的复合词。这种类型的词语大量存在于联合结构的复合词中,一般是由两个意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汉字组合成一个复合词,其表达的范畴事实上同其中的每一个汉字表达的范畴没有真正的区别,从而不能达到通过复合词的使用使其表达的范畴比单个汉字组成的单纯词更精确的目的。如“明亮”“阅览”“丑陋”“蔬菜”等,构成这些复合词的单个汉字,如“明”和“亮”、“阅”和“览”、“丑”和“陋”、“蔬”和“菜”,两者之间基本意思都差不多,组成复合词后意思同样差不多,从而在表达与之相对应的语义范畴的时候,就出现了明显的功能冗余,影响语言作为信息载体传递的效率[9]。

2.语义不同导致表达出现冗余和歧义的复合词。汉语中这类复合词同样非常的多,而且经常出现在常用词汇中,其结构一般也表现为联合型。最典型的这种类型的复合词是人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没有”,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人对其理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对于母语不是汉语的人来讲,这个词理解起来就会非常费劲,既“没”又“有”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明明是“没”和“有”并列,怎么就仅仅指“没”呢?只是指“没”的话加上一个完全相反的“有”字有什么用呢?这个常用词的意思其实和“没”单独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加上一个“有”字不仅产生功能冗余的问题,而且会对汉语初学者产生一定的困扰。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经常使用的日常词汇“窗户”“领袖”“狐狸”“忘记”“国家”“动静”“糖果”等,其表达的语义范畴和后一个汉字根本没关系,如上述的“窗户”和“户”,“领袖”和“袖”“忘记”和“忘”“国家”和“家”“动静”和“静”。当然,后一个汉字一般都同前一个汉字属于同一类型,也许能够起到对前一汉字的某种解释作用,但因为前一汉字表达的范畴已经相当精确,后面的汉字的解释作用对范畴的精确化作用不大,反而容易导致歧义的产生[10]。

三、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逻辑缺陷的改造构想

从哲学认知的角度,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一系列逻辑缺陷的存在,会严重影响使用者对相应复合词对应的范畴使用时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从而导致语言表达的失真和效率低下,使信息获取和交流的质量降低,甚至由此导致不必要的纯粹语义上的交流障碍产生。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一)按照造词基本逻辑规范新造复合词

语言作为承载文明信息的工具,其必然反映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实,并随之进行自身的演变。语言演变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反映时代变迁的新造词语的不断出现。近年来汉语演变的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是网络语言的出现,近年来绝大部分新出现的汉语复合词,都是属于所谓的网络语言的一部分。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是现代汉语充满活力的重要体现,但其中相当多的新造词同汉语复合词的构造逻辑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从而出现了一系列所谓的不规范网络用语的问题。如之前所讲的“雷人”“海选”之类的词语,其词义已经同构成其的汉字的字义有着一定的差异,初接触者在得不到相应的解释的情况下很难理解其表达的意义,但两者之间毕竟还存在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如“雷人”表示的是“像被雷到的人”,即“震惊”的意思。“海选”是在“海量的人中选拔”,因此接受和理解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但其他一些网络语言,比如“酱紫”“神马”等,则完全颠覆了汉字根据字义的组合造词的传统,使用同音或近似音但字义完全没有关系的汉字代替原有汉字造词,不仅会使除接触者完全不知道其真实语义,而且在知道之后也很难接受。而最重要的是,这些新造的不符合汉语复合词构成逻辑的复合词或者不能在认知的结构内提供新的或更精确的范畴划分的功能,或者其提供的此种功能为其导致的范畴认知的混乱而完全抵消,从而对汉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1]。因此,国家必须在相应的法律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在正式场合使用不符合汉语造词规则的不规范用语,如“酱紫”“神马”等。而且,有必要由相应的文化机构对包括复合词在内的新造汉语词汇进行监测,将符合汉语复合词构成逻辑的词语编入到汉语词汇的正式词库之中,如“海选”“雷人”等。通过禁止不规范用语和采纳符合汉语复合词构成逻辑的词汇两方面的措施,按照汉语造词的基本逻辑规范新造复合词。

(二)加强对不符合基本逻辑的已有复合词的教育和研究

针对已经广泛使用的不符合汉语复合词构词逻辑的词汇,由于人们的长期使用,其可能产生的对语言认知功能的负面影响已经被降到最低,而且由于使用习惯的问题,不可能禁止或限制其使用范围。但这些词语对母语不是汉语的初接触者仍然会产生认知方面的困扰。比如上述的“动物”“没有”之类的汉语复合词,必须要经过仔细的解释才能使初学者真正明白其意义。针对这一类词汇,有必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克服其对汉语认知的负面影响。

1.加强教育。在进行词汇教育的时候,有必要对这些不符合基本构词逻辑的常用复合词进行专门的讲授,如讲到偏正结构的复合词时,专门将“动物”作为特例,指出其真实意义并不是“会动”或“正在动”的“物体”,而是生物学上的一种分类,是“会动的生物”。讲到联合结构的复合词时,则将“没有”作为特例,指出“没”和“有”表面上是并列结构,但事实上其作用的只是“没”,“有”在这里没有任何认知上的实际意义。通过这种专门的教育,就可以使汉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在碰到这些词语时不再被其字面意义所困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构词上的逻辑缺陷带来的不良作用。

2.加强研究。汉语复合词存在的结构体系上的逻辑缺陷,其仍然是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而出现的,因此其外在表现仍然有其规律可循,虽然这种规律同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的一般逻辑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其存在却是一种客观现象[12]。这就需要对其加强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所在,从而加深对其认识,找到克服这些逻辑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如“急眼”“躲猫”“哭鼻子”“拉肚子”“抢红灯”等词语,虽然其都不符合动宾结构复合词应有的语义,但都有着相似的地方,即后面的汉字是为了对前面的汉字起到一定的修饰作用[13]。其中的“眼”“猫”“鼻子”“肚子”“红灯”等是为了修饰前面的“急”“躲”“哭”“拉”“抢”等。在找到这种规律之后,就可以将这类词语进行归类并加入到词汇教育的内容之中,使初学者在遇到无法通过一般的复合词构词逻辑解释的词汇时,能通过这些研究成果了解其真正的语义,从而达到减少此类逻辑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三)逐步淘汰容易造成歧义的不常用的复合词

假如说常用的造成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逻辑缺陷的词语,由于其长期使用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其淘汰,只能通过加强教育和研究以降低其对范畴认知的负面影响的话,对那些容易造成歧义的不常用的复合词则应采取淘汰的方式,杜绝其对范畴认知可能产生的不良作用。这些词语之所以不常用,说明其在语义中的特定范畴可以很容易找到替代对象,因此对其淘汰并不会产生相应范畴划分的缺失,但却可以带来提高语言运用效率的正面作用。如“滥觞”这个复合词,其由“滥”和“觞”两个字组成,即使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要准确理解其意思都面临较大的困难。“觞”这个字表示古代喝酒的一种杯子,属于典型的生僻字,而“滥”表示水漫出,“滥觞”字面意义可以理解为“水漫出能漂起杯子”,由其引申为开始的意思。这属于非常典型的构成复合词的汉字字义同其本身的词义差异较大的例子,而且其本身的含义就是“开始”,在语义上的范畴同“开始”完全重叠。在语言表达中使用“滥觞”唯一的作用可能是使其看起来更具有古色古香的传统美感,但却可能使很多接触者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事实上,假如要使“开始”的表达显得更加文雅,完全可以使用一般人都知道其准确含义的“肇始”,其他情况直接用“开始”就可以。因此,“滥觞”这类复合词的存在基本没有任何正面的意义,有必要采取措施逐步将其淘汰。如在语文课本中及正式场合禁止出现此类不常用的容易造成歧义的复合词,相关部门在编篡的常用词汇中要有意识地将这些词语删除等。

四、结 语

汉语复合词结构体系的形成有着其自身的逻辑,包括以汉字为基本构建材料和语义来源、以语法为基本构建方式和以实现更精确的范畴划分为其基本目的等。但在汉语复合词的演变过程中,其上述逻辑却出现了相应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存在大量字词意思差别很大的复合词、与一般语法有很大差别的构词语法以及功能冗余或者歧义的复合词等,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造,包括按照造词基本逻辑规范新造复合词、加强对不符合基本逻辑的已有复合词的教育和研究以及逐步淘汰容易造成歧义的不常用的复合词等途径,以尽量降低这些逻辑缺陷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贺阳,崔艳蕾.汉语复合词结构与句法结构的异同及其根源[J].语文研究,2012,(1).

[2]苏宝荣.汉语复合词结构义对构词语素意义的影响[J].语文研究,2013,(1).

[3]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4]杨锡彭.论复合词结构的语法属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1).

[5]丰国欣.论汉语复合词的“位”“序”关系[J].理论月刊,2013,(3).

[6]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7]尹铂淳.汉语复合词“超常”组合的认知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8]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2005,(1).

[9]何元建.论合成复合词的逻辑形式[J].语言科学,2009,(5).

[10]苏宝荣.语义分析与语法分析结合理性思维与具象思维兼容——关于汉语复合词结构认知与研究的思考[J].语文研究,2008,(1).

[11]刘秀梅.汉语复合词和语素关系研究述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9).

[12]石毓智.论汉语的构词法与句法之关系[J].汉语学报,2004,(1).

[13]顾介鑫.转换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复合词研究[J].外语研究,2007,(6).

[责任编辑:刘烜显]

[作者简介]沈贤淑,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吉林延吉 133002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6)06-0161-05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复合词对比与教学研究”(2014WY28);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语复合词与朝鲜语复合词对比研究”([2013]59)

猜你喜欢

结构体系复合词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基于对外汉语的结果义与虚化义动补式复合词分析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西部裕固语的并列复合词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有关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自行高炮火控监测系统的研究
大型混凝土施工模板结构体系控制技术研究
不同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研究
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英语复合词
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英语复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