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6-02-23沈婉婉郭丽君戴红勤聂欢欢

中国全科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民治未病

沈婉婉,鲍 勇,郭丽君,戴红勤,聂欢欢



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发展策略

沈婉婉,鲍 勇,郭丽君,戴红勤,聂欢欢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推进或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5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情况、认为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对中医“治未病”是否应该纳入医保和政府支持度的认知情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55.5%(256/461)的社区居民听说过并了解中医“治未病”,14.8%(68/461)听说过但不了解,29.7%(137/461)没听说过。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获知途径主要有广播或电视(45.7%,148/324)、社区宣传(31.2%,101/324)、中医院(27.2%,88/324)。社区居民认为最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8%,271/461)和中医医院(44.9%,207/461),影响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技术水平(34.5%,159/461)和服务内容(26.5%,122/461)。64.7%(29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应该纳入医保,同时95.0%(43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政府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2%(342/461),不同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月收入、医保形式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较好,但是还有待完善和改进。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将中医“治未病”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加大“治未病”理念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知度;推进“治未病”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促进居民健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技能;拓展中医多领域的优势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加大政府投入,推进“治未病”服务纳入医保。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居民对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提倡“预防为主”的中医“治未病”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治未病”已成为新时期医学发展的重点。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理念有共同之处,“治未病”思想逐步渗透到社区医疗服务中来,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信赖和支持[1]。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覆盖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了解该地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需求情况,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推进或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基于中医和全科诊室就诊先后顺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0名社区居民,共选取社区居民500名。

1.2研究方法通过循证研究和文献分析法,对国内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研究。采用自制问卷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情况、认为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对中医“治未病”是否应该纳入医保和政府支持度的认知情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共发放问卷50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

1.3统计学方法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逻辑检查,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461名社区居民中,女性占60.3%;50岁及以上占74.6%;初中占32.1%,高中或中专占30.6%;城镇职工保险占57.4%,城镇居民保险占38.0%(见表1)。

2.2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情况55.5%(256/461)的社区居民听说过并了解中医“治未病”,14.8%(68/461)听说过但不了解,29.7%(137/461)没听说过。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获知途径有广播或电视(45.7%)、社区宣传(31.2%)、中医院(27.2%)等(见表2)。

2.3社区居民认为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社区居民认为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8%)和中医医院(44.9%)等(见表3)。

2.4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影响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因素有技术水平(34.5%)和服务内容(26.5%)等(见表4)。

2.5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 服务是否应该纳入医保和政府支持度的认知情况64.7%(29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应该纳入医保,33.6%(155/461)持无所谓态度,1.7%(8/461)认为不应该纳入医保。95.0%(43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政府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支持,4.6%(21/461)认为不管不问,0.4%(2/461)认为不支持。

表1 461名社区居民基本情况

表2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获知途径(n=324)

Table 2Approaches of knowing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途径选择人数选择率(%)电视或广播14845.7社区宣传10131.2中医院8827.2报纸7723.8讲座7723.8亲戚朋友介绍288.6手机网络144.3

表3社区居民认为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n=461)

Table 3Suggestions of medical settings suitable for carrying out the service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by community residents

机构选择人数选择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158.8中医医院20744.9综合性医院6013.0独立的预防保健中心306.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55.4独立的体检中心204.3健康管理公司102.2

表4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n=461)

Table 4Influencing factors for residents′ choice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影响因素选择人数选择率(%)技术水平15934.5服务内容12226.5地理位置9119.7设备条件8117.6支付方式6413.9服务态度6313.7从业资格378.0

2.6不同特征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比较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2%(342/461),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月收入、医保形式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提出,中医药要在社区卫生服务及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2]。2008年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之后,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推动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人的健康为目的、实现个体化诊疗的新医学模式转变[3]。“治未病”思想契合人类养生保健的要求和强身健体的愿望,大力推广后必将促进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

表5不同特征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比较

Table 5Comparison of willingness to receive the service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特征人数愿意尝试〔n(%)〕χ2值P值性别0.0270.913 男183135(73.8) 女278207(74.5)年龄(岁)1.0290.798 <302720(74.1) 30~499064(71.1) 50~69246182(74.0) ≥709876(77.6)职业11.0900.135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8165(80.2) 专业技术人员8768(78.2) 公务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935(71.4) 商业、服务业人员8656(65.1)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2716(59.3)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5948(81.4) 无固定职业2518(72.0) 其他从业人员4736(76.6)文化程度10.9930.026 小学及以下2315(65.2) 初中148106(71.6) 高中或中专141117(83.0) 大专8656(65.1) 本科及以上6348(76.2)婚姻状况7.5690.105 未婚3123(74.2) 初婚359273(76.0) 再婚2616(61.5) 离婚115(45.5) 丧偶3425(73.5)户口性质10.2920.015 农业2013(65.0) 非农业385295(76.6) 农业转居民2613(50.0) 非农业转居民3021(70.0)月收入(元)15.5620.004 <200012886(67.2) 2000~3999176141(80.1) 4000~59999668(70.8) 6000~79994841(85.4) ≥8000136(46.2)医保形式-0.023 城镇职工保险265209(78.9) 城镇居民保险175120(68.6) 新农合43(75.0) 商业保险20 公费保险63(50.0) 自费54(80.0) 其他方式43(75.0)

注:-代表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70.3%的社区居民听说过中医“治未病”,而且其中55.5%对其了解,说明中医“治未病”理念已经在群众中有一定的普及度,但仍需针对知晓度低的群体进行普及和宣传。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获知途径虽多,但各途径的宣传效果不佳,其中选择最多的广播或电视仅为45.7%,说明暂时还没有一个效果非常好的宣传途径,这在今后研究推广中需加大改进力度。本研究结果亦显示,社区居民认为最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医医院,说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医医院的信任及认可;而认为应由独立的预防保健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独立的体检中心和健康管理公司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居民较少。技术水平和服务内容是影响社区居民选择“治未病”服务的两个最重要因素。社区居民普遍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应该纳入医保,同时希望中医“治未病”能得到政府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愿意尝试中医“治未病”服务,可能与人们对中医“治未病”效果预测较好有关,说明在社区发展中医“治未病”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4]。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月收入、医保形式的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间存在差异。利用中医“治未病” 思想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明显优势[1],政府考虑将中医“治未病”部分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治未病”所需经费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整体经费中统筹安排,以降低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月收入和医保形式的影响,真正惠及群众,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从总体来看,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较好,但是还有待完善和改进。优化“治未病”服务技术,规范标准与流程,使“治未病”服务落实到实处,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群众的健康提供坚实保障。基于此,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3.1加大“治未病”理念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知度利用报纸、社区信息栏、网络等各种形式的宣传平台来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相关的知识宣传,逐渐在人群中形成“治未病”推广的良好氛围[5]。加大“治未病”的宣传力度,让社区群众了解“治未病”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先进性,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6],使居民能充分认识到“治未病”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认识防重于治的必要性。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拓展“治未病”的服务范围。形成中医优势项目,运用中医特色医疗手段和养生技术,在常见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7]。

3.2推进“治未病”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促进居民健康社区卫生服务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是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把“治未病”技术推向社区,就是把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落到了实处,也贯彻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的政策路线[8]。中医“治未病”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结合,是符合经济学成本效益原则的服务提供模式。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況下,两者的结合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目标最有效的方法[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居民最认可的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推进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的优势和作用,真正惠及社区居民,满足其需求,促进其健康水平。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技能随着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有中医药背景的优秀医疗人才的短缺问题尤为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行“治未病”工程的基石,必须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大型中医医院的“治未病”中心为基地建立“治未病”的实践培训基地,通过开展讲座、会议研讨、实践操作等形式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以进修、短期培训等形式进行技能教育,通过多种措施进行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使其更深入地掌握“治未病”项目的技能,提高社区中医药的服务水平。在中医类院校中加强培养“治未病”相关人才的力度,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治未病”服务人员向基层向社区倾斜[6]。技术水平是影响社区居民选择“治未病”服务的最重要因素,通过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让居民体验到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功效,提高其满意度。

3.4拓展中医多领域的优势项目,丰富服务内容以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为重点,推广和应用“治未病”服务,大力研究和开发中医预防保健的服务,拓展中医多领域的优势项目。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特色、当地常见病及居民的需求开发具有特色的“治未病”技术,以形成地方特色。实践中医“治未病”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增强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综合能力[9]。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中医药服务[8],满足了社区居民对中医药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3.5加大政府投入,推进“治未病”服务纳入医保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切实做到“思想重视、政策扶持、资金倾斜”。解决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保障问题,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医保服务项目范围向中医药倾斜、中医药医学教育等情况进行积极的指导[10]。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是社区中医药和“治未病”推进过程中的坚实支撑,从而引导中医药以及中医“治未病”在社区的有效落实和健康发展[11]。政府应创新体制和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努力吸引社会投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体制[12]。将“治未病”的各项保健服务纳入“医保”与“新农合”报销目录,更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促进人们对“治未病”服务的可及性,规范、引导“治未病”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贡献:沈婉婉撰写论文、成文并对文章负责;沈婉婉、聂欢欢进行资料收集;鲍勇、郭丽君和戴红勤进行质量控制与审校。

参考文献

[1]苏云其美克.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70-271.

[2]Sang JH.Demand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J].Applied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08,6(5):505-506.(in Chinese)

桑久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需求及发展策略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8,6(5):505-506.

[3]尚敬红,董尚朴,张轶晖.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46-48.

[4]Wei B,Bai L,Bai JQ.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Hebei Province[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4,17(26):3150-3152.(in Chinese)

魏勃,白璐,白俊清.河北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6):3150-3152.

[5]唐煌,杭柏亚,陈家应.“治未病”理论在健康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湘潮:下半月,2012,8(6):98,100.

[6]肖新春,姜华.“治未病”与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93-94.

[7]Gu YQ,Shi YX,Lu CD,et al.Community health diagnosis project on TCM:a status survey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Shanghai[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4,17(8):907-910.(in Chinese)

顾怡勤,施永兴,陆超娣,等.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专题社区诊断项目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8):907-910.

[8]张晓天,缪佳.中医治未病人才队伍建设经验总结[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5.

[9]Li J,Zheng LR.An analysis of the efficient provision pattern for "zhi-wei-bing" hospital or community health center[J].Manag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2009,17(5):390-393.(in Chinese)

李静,郑力仁.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最适提供方式探讨——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5):390-393.

[10]金浪.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405-407.

[11]Yu ZX,Yang F,Li H.On the research of doctors inheritance patterns and rules[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2011,19(1):12-14.(in Chinese)

俞志新,杨帆,李航.中医“治未病”社区卫生服务推进现状剖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12-14.

[12]曹启峰,季聪华,翁艳艳,等.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现状评价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607-609.

(本文编辑:崔沙沙)

·中国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医“治未病”;社区居民;认知;发展策略

沈婉婉,鲍勇,郭丽君,等.上海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2-47.[www.chinagp.net]

Shen WW,Bao Y,Guo LJ,et al.Cogni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1):42-47.

Cogni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SHENWan-wan,BAOYong,GUOLi-jun,etal.SchoolofPublicHealth,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2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statu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and explore strategies in the development,promo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Methods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nduct survey on 500 community resid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10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ettings in Hua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 from December 2014 to January 2015.The cont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residents,the awarenes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medical settings suita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whether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should be included in medical insurance,cognition of governmental support and the willingness to receive the service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ResultsA total of 5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and 461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were collected,with an effective rate of 92.2%.Among respondents,55.5%(256/461)heard about and knew about the concept,14.8%(68/461) heard about it but didn′t know about it,and 29.7%(137/461)didn′t hear about it.The ways of learning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were mainly broadcast or television (45.7%,148/324),community publicity (31.2%,101/324) a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7.2%,88/324).The community residents thought that the optimum medical setting for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wa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58.8%,271/461)a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4.9%,207/461),and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residents′ choice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were technological level (34.5%,159/461) and service content (26.5%,122/461).Community residents thought that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should be included into medical insurance accounted for 64.7%(298/461),and 95.0%(438/461)of the residents thought that governments had provided vigorous support for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Community residents who were willing to receive the service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ccounted for 74.2%(342/461),and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 background,household registration,monthly income and medical insurance form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proportion of being willing to receive the service (P<0.05).ConclusionCommunity residents generally have good cognition on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but improvement still needs to be made.In order to satisfy community residents′ demand and combine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with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we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increase the publicity effort of the concept to improve cognition among residents;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to facilitate residents′ health;expand the team of talents to improve service skills;extend the dominant items in multiple fields of TCM to enrich the service content;increase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incorporate the service into medical insurance.

【Key words】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Community residents;Cognition;Development strategies

收稿日期:(2015-09-03;修回日期:2015-11-26)

【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01.008

通信作者:鲍勇,200025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E-mail:baoyong@sjtu.edu.cn

基金项目:作者单位:200025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沈婉婉,鲍勇,聂欢欢);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郭丽君);上海市黄浦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戴红勤)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民治未病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社区居民主动输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浅析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就医现状
浅析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就医现状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哈尔滨市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前瞻分析
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