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精神病院建设发展的思考

2016-02-21尹庄

现代医院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精神病院新形势

尹庄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省镇江市 212001)



新形势下精神病院建设发展的思考

尹庄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省镇江市 212001)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速,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潜在需求得以释放,但医疗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医疗卫生资源的不充足和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依然存在。特别是公共卫生资源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在当前尤为社会所重视。精神病院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就是重点关注之一,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精神卫生基础设施较薄弱、专业人员紧缺、专项资金有限,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成为制约精神病院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普遍存在,人们生活及工作中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浮躁、焦虑、不安、心悸等折射出来的精神卫生问题越来越不可忽视,精神卫生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关键词】新形势;精神病院;建设发展;思考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提出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工作生活竞争压力的加大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日趋上升[1],社会也更多地关注起专门提供精神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精神病院的发展问题。认真探讨新形势下精神病院的建设发展问题,对精神病院如何适应新医改,加快发展步伐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1精神卫生发展现状

1.1精神病院发展与精神疾病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近年来人们对精神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大,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公布,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位,精神卫生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2],但作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内容,精神病院的建设、发展并没有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未能提供满足人们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发展相比仍较滞后,精神病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容乐观,特别是基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较薄弱。我国农村卫生工作实行的是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建设,解决的是人民群众基本卫生需求,而涉及精神卫生问题的三级网络中由于专科性医院缺少、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及精神疾病专业性人才缺乏等,有精神疾患的病人很难得到重视和有效的治疗,精神病院数量有限,人员不足,发展缓慢。

1.2精神卫生发展问题已纳入医改统筹推进

目前,精神卫生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为此,国家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把精神卫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改革。文件指出: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医改配套文件也把改善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作为公共卫生改革的重点。这些惠及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内容的提出,既让一线医务人员倍受鼓舞,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均等、优质享受公共卫生资源的期待。

2制约精神病院发展的因素

2.1基础设施简陋,医疗设备老化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医院发展开始面向市场,但精神卫生服务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健康,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而且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市场机制是无法对这种服务的提供和消费施加影响[4],致使精神病院经济效益始终不能提高,基础建设水平落后。多数精神病院为20世纪中后期建设,基础设施起建标准低,建设年代久远,房屋早已老旧,但政府在医院建设投入方面却没有相应资金支持,精神病院普遍存在设备老化、条件差问题。资金的短缺使得医院无法及时更新各种老化的医疗设备,无力维修老旧房屋、营造良好的院区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破旧简陋的封闭式精神病院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病房及门诊等各项软硬件设施已不能满足医疗服务的要求,不能适应现代化医疗的需要,制约了精神医院的发展。

2.2政府投入不足,发展资金有限

虽然精神病院由政府举办,但政府财政对精神病医院拨款实行的是差额管理,虽有政策上的倾斜,但所拨经费有限。为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缓解医疗费用上涨、职工待遇偏低等短板压力,医院只有在医疗市场上求生存,较其他医院不同的是,精神病人是个特殊的群体,多来自困难家庭或三无人员,加之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完善及国家对精神病诊疗规定的较低的医疗收费标准等因素,使得医疗收入水平极低,而各项医疗费用支出却高居不下,造成医院长期处于低水平负债经营。

2.3医院发展模式、管理理念有待转变

精神病院的发展的模式、管理理念对引导医院的科学管理和决策,充分发挥现有医疗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精神病院的管理应紧随医学模式的变化而变化,但一些精神病院在发展中一味拘泥于陈旧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对医院的科学管理和决策,经营上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很多精神病院在病人的管理上,依然采用“铁锁、铁门、铁窗”等方式,形成与社会相脱离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在患者的收治上只以重性精神病人为主等,使得医院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也影响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2.4医务人员职业风险大,待遇低,流失严重

受资金短缺的制约,多数精神病院的基本设施较差,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精神病人情况特殊,多无自知力,不承认有病,在治疗时易有抵抗情绪,易丧失理智,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集中精力,工作的风险大,责任大,压力大。 精神科医务人员的经济收入也明显偏低,仅相当于当地同级综合医院职工收入的1/2[5]。同时,社会上对从事精神卫生的医务人员也存在着偏见,使得一些医务人员不能把心思用于工作上。受观念、风险、压力、待遇等多方面影响,绝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从事精神卫生专业,后继人才培养和引进非常困难,已有的专业队伍也不稳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6]。

2.5社会上依然存在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精神卫生健康的重要性,但社会上依然存在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特别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对精神病院的认识带有一种恐惧和来自主观的偏见。精神疾病的诱发因素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多不易察觉,由于病因不明,即使到精神病院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易反复发作。社会上当有亲人出现精神疾病时,怕受到来自社会的异样压力,很少有人将其主动送到精神病院去诊治,多是到私人诊所治疗或任其发展,有的甚至用迷信的方式进行“治疗”,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诊治效果,在贻误病情的同时又使家庭承受了更大的经济负担。这些社会因素的存在看低了精神病院应有的社会地位,也影响了精神病院的发展。

3新形势下精神病院发展应解决好基础建设问题

3.1合理设置精神病院规模

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充分考虑辖区内人口数量、现有精神卫生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按照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病概率测算出本地区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数量。以此为据,科学合理地制定精神病院的床位编制设置,避免床位使用率过于饱和的现象发生,以满足本地区的实际需要。

3.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精神病院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设施的陈旧和落后,应不断加大精神病院的基建投入,特别是针对危旧病房及业务用房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医疗用房改扩建,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流程设计使之更符合新医学模式的内在要求,院区景观也应同步进行改造、美化,做到既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又能够体现精神病院的现代化要求,彻底改观精神病院老、旧、破、败的形象,成为精神病人治疗的最佳场所。

3.3加快精神病院诊疗设备的升级换代

各地精神病院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但发展进程不一,医疗配备参差不齐。由于财政经费不足,检查手段偏少,普遍存在医疗设备过于老旧的情况,很多设备已不能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加快设备置换已势在必行。通过设备更新换代,切实为医院发展奠定硬件基础,以避免有技术无设备,有设备已落后的尴尬局面发生。

3.4政府应积极履行好行政职能

各级财政应加强对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保障开展防治工作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开展精神卫生教育和宣传、人员培训、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急干预、实施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管理、建立和维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网络运转等[7]。同时政府应倡导大力宣传以精神卫生为主题的相关报道,不应一年只宣传一次,而需在全年中不断宣传推广[8],这样既突出了精神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又体现政府举办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职责。

4深化精神病院内涵建设

4.1及时更新发展观念和服务理念

精神病院的建设与发展,不能只依靠政策支持和财政拨款。在医院的经营上更多地需要精神病院管理人员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服务观念,找准发展定位,切实转变等、靠、要的陈旧思想。积极向“建筑园林化、管理开放化、生活家庭化、治疗综合化”的精神病医院管理模式转变[9],不断完善服务建设,力求在新时期的卫生改革中掌握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使之既适应改革的需要,又能适应市场的竞争。

4.2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

精神病院要把国家的医改政策落实好,又要充分体现社会的公益性质,必须把好人才培养与建设关。当前各精神病院的人才队伍结构状况并不乐观,做好专科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至关重要。医院发展的强与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优劣。医院应根据发展需求和岗位实际,科学编排人才建设规划,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既要能引进人才,也要能留住人才,更要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技术优势,使之安于工作,勤于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医院,服务于社会。

4.3完善精神卫生防治网络

精神病院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拓展服务触角与服务范围,不断完善县(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精神病防治网。精神疾病的防治与诊疗,应坚持以本地区精神病院为主体,分别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为网底,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做好基层的心理卫生咨询,预防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全面加强三级防治网底对精神疾病的识别、诊治,拓展其对精神疾病的监测与上报,建立完善的精神疾病治疗双向转诊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实现精神卫生防治的全覆盖和精神病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精神病院病种相对单一,医院发展也相对缓慢,但随着社会对精神疾病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和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精神病院应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努力在变革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不断加大医院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探索,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以崭新姿态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仇晓艳,牛听,汤爱娣.长宁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25-28.

[2]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政策与服务指南[R].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03:11.

[3]刘勤,张兰.精神疾病患者诊疗行为调查[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2):155-157.

[4]万宇.精神卫生防治应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33.

[5]黄红霞,梅遂章,孟慧芳.精神疾病危害与防治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10):28-29.

[6]陈慧文,孙乐成,刘军安.海南省精神卫生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J].海南医学,2015,(5):761-764.

[7]齐小秋.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报告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2.

[8]杜鹃,孟宪鹏,宋军.2007—2012年精神卫生大众媒体报道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10):723-728.

[9]解静,高镇松,刘少文.新型开放式管理精神病医院中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30-32.

(编辑徐佳)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32(2016)01-0047-03

【DOI编码】10.3969/j.issn.1672-4232.2016.01.016

通信作者:尹庄(1982-),男,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收稿日期:2015-11-03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精神病院新形势
新局势下浅谈精神病院绿化养护的重要性及其管理方法
浅谈电教与环境文化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地区林下经济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精神病院的故事
“被精神病”之殇
被强送精神病院原告获赔 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