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思考
——高校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2016-02-19齐琳琳

关键词:法治思维大学生

齐琳琳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办公室 四川成都 611130)



·教育与心理·

关于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思考
——高校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齐琳琳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办公室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渠道。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文章就如何通过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目前应着力培养起大学生遵从法律权威等四种基本的法治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优化和改进“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主体的适应技能、革新“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来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治思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培育他们的法治思维。

一、当前“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着力培养大学生四种最基本的法治思维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2]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当肩负起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历史重任。为此,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法治教育作用,承担起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历史责任。

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就是要培育大学生信仰法律、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以法律规范自己行为的意识,简言之即培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基本素养和意识,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从目前来看,笔者认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应着力培养大学生以下四种最基本的法治思维:(1)培育学生遵从法律权威的思维。在法治国家框架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是一个被广泛认同且遵循的认识;同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求一切组织、机构和个人的所有行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法的行为规制机能能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得以实现。所有这些都要求人们必须具有遵从法律权威的意识。(2)引导学生树立权利义务对等的思维。要让学生明白,有权利就必然要有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对等性。作为一个大学生,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同时,也要自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基本义务;此外,大学生还应当懂得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且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3)引导学生培育起判断自己行为合法性的思维。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的大学生必须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法性与非法性的判断,即对自己行为的目的是否合法、行为的内容是否合法、行为的方式是否合法、行为的权限是否合法进行判断,从而划清自己行为的界限,确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4)培育学生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思维。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法的生命需要通过法的实施来予以实现。这就要求大学生应能够运用法律逻辑规则、法律论证规则和法律解释规则等进行思维决策,用法治的方式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纠纷与问题,从而在保障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又不至于构成对他人权利的侵害,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当然,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的时代内涵在本质意义上适用于法律意义上的任何公民,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关乎法治建设的成就,也关乎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优化和改进“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增强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教育效果

如前所述,“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效果。因此,应当改进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为此,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对“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应尊重教材本身的章节安排,使绪论、理想与信念、精神、人生价值、道德、法律等内容,都能在教学活动中予以覆盖和体现。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教材所设计的许多教学内容多是从理论层面展开的,作为知识本身,其正确性毋庸置疑。但就可接受性而言,则存在一定疑问,原因在于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理解视角都尚未达到能对相对抽象的理论进行融会贯通的程度,故而容易对这类知识形成某种程度的排斥感。对此,笔者认为应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予以改进。当然,这里所谓的优化并非是对教材的框架体例进行重构,而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接受习惯,以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为引子来进行知识教授,并逐步培养其专业化的思维。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其知识和信息的储备和获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输于教师,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效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教育者的知识储备,而更在于教育者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教育效果的取得在相当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方式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因此,笔者认为高等学校“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不应该再是简单的“灌输式”教育,而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多的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意见与教育对象进行讨论,并做好引导、归正,把单向传播式教育转化为“交互式”学习教育,从而提高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教育效果。

三、提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主体适应技能,并密切结合现实,丰富法治思维的教育内容

笔者认为,当前的高等学校“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因其所具备的较高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决定了他们一般不缺乏教学技能,也不缺少知识储备技能,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教育主体的适应技能”。所谓教育主体的适应技能,其实就是与时俱进实施教学的思维技能和密切结合现实对学生进行引领的技能。高校的现实是,相当规模的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乐于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这使得部分师资并不能满足适应技能方面的要求。

事实证明,受大学生欢迎的教师多为适应技能很强的教师。这类教师更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们的关注点,也更易于通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发现大学生法治意识方面存在的一些共通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包括法治观念薄弱、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匮乏等。为了适应这一现实,作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在传授关于大学生法治思维有关知识的时候,就必须与当下的社会实际相结合,或者与时下的一些时事政治热点相结合,在充分把握课堂节奏的情况下,既要坚持“课堂教学作为法治理念教育的主阵地仍不能动摇”的原则,但又“必须改变‘台上激情澎湃,台下鸦雀无声’的状态”。[4]同时,我们认为,作为该课的教育主体还必须要有独特的视角和对社会法治事件的独到见解,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不把“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局限在教室中。高等学校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能局限于在学校里进行,还应当将课程教学搬到户外,将社会现实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提高教育的效果。对此,有学者说得很明白:“法治教育要培育大学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应当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5]从而使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拓宽了法治教育的渠道。进而有效地“在涉法问题上,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增强他们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6]。通过将现实与课堂实际相结合,把学生带到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去,从而提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育学生法治思维的教育效力。

四、革新“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体系,以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

“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涉及法律的内容仅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授课时间有限。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中培育起学生的法治思维,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在内容上下功夫外,还应通过革新考核体系来引导大学生高度重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这门课,从而达到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力培育起他们基本的法治思维。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虽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群中的必修课程,但大多数高校却都是以开卷形式对该课程进行学业考核的,因此,很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鉴于此,笔者认为,在课业考核过程中若不改进既有的课业考核体系,就无法引起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高度重视,自然也就谈不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培育起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为此,笔者认为,除了应进一步提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外,还应根据“以考促学,以学促思”的教学教育理念,改进“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体系,即把该课的考核划分为多个步骤、多个阶段,改变过去那种“学期末试卷测试”的一次性考核方式。具体说来,其一,要求学生在节假日进行与法律相关的各种事件的调查,并写出心得;其二,带领学生在寒暑假到公检法机关参加相关实习,并形成文字材料;其三,带领学生到街道社区警察执勤点协助开展与法律相关的社区服务,并进行文字记录,等等。教师将这些调查、实习所形成的文字材料以及据此写出的心得等,作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平时成绩,并纳入期末考试总成绩(权重应达50%)。总之,应当以多种形式的“考核”促进大学生学好法律知识,进而在“行与知”的历练中充分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总结法律经验、发现法治规律,把法律作为评判其行为是非对错的基准。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法治思维越强,国家的发展后劲也将越足,国家治理与兴旺才有希望。“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密切关心和参与,也离不开作为主体的青年大学生自己对法治知识的学习与践行。各高校只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并且在实践中努力引导学生践行法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就一定能获得卓有成效的增强。

参考文献:

[1]观察者网.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会议公报公布(全文)[EB/OL].(2014-10-23). 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4_10_23_279026.shtml.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 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佘朝虎.论构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创新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58-159.

[4]卫敏杰.高校“两课”教学中法治理念教育问题初析[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03):77-78,92.

[5]杨健燕.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35-36.

[6]何建中.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11):58-61.

[责任编辑李秀燕]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Legal Thinking Ability:the Course of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Basic Law” Being Strengthened at University

QI Lin-lin

(President’soffice,Southwester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Chengdu,Sichuan, 611130,China)

Abstract:The course of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basic law”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CIMBL) is an important way of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s of rule of law.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s of rule of law is the inner requirement to build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ult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s of rule of law by strengthening the course of CIMBL.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four basic ideas of rule of law that should be possessed by university students. Then the paper proposes measures of effectively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s of rule of law, which is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of CIMBL, promoting skills of agent adaptability of the course of CIMBL, and reform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ourse of CIMBL.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basic law; idea of rule of law

收稿日期:2016-02-27

作者简介:齐琳琳(1980—),女,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6)03-0109-03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运用法治思维推进精准扶贫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