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新思路探析

2016-02-16汪长明

职教通讯 2016年11期
关键词:思路高职院校

汪长明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新思路探析

汪长明

摘要:通过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分析入手,寻求科学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应该包括:建立分类管理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建立教学业绩与成效考核首位的评聘标准,增加课程教学改革及绩效的评聘指标;建立新的教师科研和学术成果评价指标;建立常规性的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制度;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职称评审体系,加强聘用期的管理和建立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职称评审;评审体系;思路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四个全面”的实施,预示着“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将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高技能技术人才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实现“十三五”“五个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因此,不得不深入研究承担这种教育教师的发展状况。据麦考斯数据分析:在高职高专院校任职的教师职业倦怠比例高达58%,最主要原因是“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占58%),其次是“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占56%)。解决职业倦怠的途径中“提供教师更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途径”(占54%)和“完善教学和科研的支持服务”(占37%)。从深层次分析,可以得出,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最主要因素是“职称评审”。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强校战略的最核心要素,一个科学务实的高职教师职称评聘标准,能够引导高职教师走上正确的专业发展道路,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随着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革,现行的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制度迫在眉睫。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及职责定位的分析

201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和“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那么,职业院校建立何种的职称评聘体系,就要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及职责定位的分析入手。

(一)培养热爱劳动崇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长、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指出,“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李克强总理在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生产型人才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职业岗位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较强的职业素养,必须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质量。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多类型高素质人才

《中国制造2025》指出:“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要能够适应现代化企业不同工作岗位,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五)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国际技术人才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建立具有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和课程体系,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分析

职业教育就人才培养目标来说不外乎上述五个方面,高等院校除了人才培养还应具有技术研究推广、社会服务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在充分了解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和责任后,对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进行系统分析。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标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新人社发〔2012〕117号)列入的必备条件中有“外汉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继续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副教授为例,还列入了“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2篇以上,其中至少有1篇以上为在核心刊物发表的专业论文”作为了必备条件,虽然把“主持企业横向科研课题,为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并获厅局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认可。”作为选择条件之一。显然这个标准没有基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职责,也没有考虑职业教育教师类型的特点。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评审必须具有的证书

高职院校教师在职称评审时,必须具有外汉语水平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证书、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继续教育证书。这些都沿用了本科学术性大学的标准,没有突显职业教育教师的特色。

(三)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评审标准只注重显性而忽视内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新人社发〔2012〕117号)从第4到第12条,都是关注了容易量化的显性指标,而忽视了教育中最不容易量化,诸如思想品德、劳动观念、艺术素养、职业素养、育人能力等指标。这种显性指标的评价导致了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导致了代写论文、互相署名等亚腐败现象。

(四)评审程序繁琐和不透明职称评审流程

教师评审由于过份关注了显性指标和数量,掌握育人质量最终发言权的学校确没有更多的参与权,造成参评教师在网络上需填写大量表格和材料,反复参加答辩,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教师职称评审的“恐惧”。职称评审程序公开透明度不高,有关答辩过程和各阶段评审结果往往只公布晋升名单,落榜人员和未评上原因无从提及,未能建立完备的职称评审公示制度。

(五)注重职称评审忽视职务的聘用期管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新人社发〔2012〕117号)都是评审的标准,没有聘用的标准,更没有聘用后应完成的职责任务标准,这就造成教师一旦评聘上职称,就懈怠于工作,没有了研究的欲望,没有了创新的动力,造成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困境

(一)评审的指标体系与职业教育教学目标脱节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存在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评定标准是评定教师个人的学历(特别是学位)、资历和科研能力,而教育中的主旋律育人能力就没有参考的指标。教育教学只有课时的数量指标,而没有质量指标,没有课程开发、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技术研发、生产运行管理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指标。

(二)“学术至上”的评审标准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成功的职业教育是将行业企业的最新工艺、最新技术、最新方法、最新管理理念引入高职的课程教学,使高职的课程脱离旧学科课程体系,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是发表论文,而是研究企业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管理,开发出适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又与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对接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三)评聘的科研成果与企业所需技术成果脱节

以发表论文和主持课题项目为依据,其中,学术论文水平以“核心期刊”发表数量为基本依据。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基于应用研究研发、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成果撰写的应用型学术论文,难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另一方面,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师进行的诸如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培训、校企合作开发技术技能培训教材、行业(企业)的影响力、就业质量等要素并没有作为评审的指标。

(四)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和企业工作绩效的评价指标

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是推动行业企业产品更新、技术研发、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中确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工作绩效、技术服务能力、参与工程项目、产品开发项目、技术革新项目等评价的硬性指标,这务必会造成教师不愿意下企业。不愿意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

四、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新思路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教育部2015年10月10日下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第五条:“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我们要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职称评聘体系。

(一)建立分类管理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因此,对他的教师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分类:(1)文化素质基础理论教学型教师;(2)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型教师;(3)技术技能研究型教师;(4)技术技能社会服务型教师等四类,依据其职责不同建立不同的评审标准。

(二)建立教学业绩与成效考核首位的评聘标准

高职院校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对高职教师职称评聘,其教学业绩与成效的考核理应放在第一位。一、二类教师评价的重点是:教学工作量、教学规范、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育人成效;三、四类教师评价重点是: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工作量、生产设备的操作能力、故障排除能力、指导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高职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应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1]

(三)增加课程教学改革及绩效的评聘指标

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知识,遵循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把行业企业最新的标准、技术、工艺融入课程,把教师本人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项目开发的经验与体验融入课程,使课程教学能够真正反映企业的真实生产状况。其绩效主要有: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满意度、学生获得技能证书的等级及比率、学生获得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成绩、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革新项目等。

(四)建立新的教师科研和学术成果评价指标

评价重点是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工艺革新,个人或团队获得的专利,通过横向科研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新工艺、新技术,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形成技术解决方案;在教学研究上,重点是考核教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的改革能力及绩效。

(五)建立常规性的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制度

针对不同教师类型制定“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高职教师职称评聘指标体系,将教师职称评聘权下发给各个高职学校,学校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制定评聘标准,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将职称评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录入信息系统。由学校学术委定期对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当达到某一职称评聘标准时,就给予公开,并即刻进行评审。这种工作方式,使教师避免出现职称评审“恐惧”,而专心于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又能为广大教职工提供灵活和频率较多的评审机会,减少评审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2]

(六)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职称评审体系

要建立科学的评审指标、评审流程和全程公示制度,实施实名投票制和投票说明的方式,以促进评委严肃、认真地行使手中的评审权力。对于没有评聘的教师必须有客观公正的理由,便于教师今后的改进和提高。同时,要建立职称评审的申诉和救济机制,受理教师有关职称评审方面的咨询、异议、申诉和举报,保障教师职称评定的合法权益。[3]

(七)加强聘用期的管理和建立新的人事分配制度

要制定各级职称聘用期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对于聘用期未能完成的要高职低聘,对于连续两个聘用期均未能完成职责的,可以解聘。建立新的人事分配制度,职称只与基本工资有关,绩效工资以及相应的福利和职称相分离,建立重贡献、重业绩的人事分配激励制度。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事关教师切身利益,事关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和谐发展,事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在“十三五”期间,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激发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投身于企业生产实践为目的,科学制定方案,稳步推进。科学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应该能够促使教师培养出经济新常态下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该能够促使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能够不断激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为企业产品升级提高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梁苏,杨富.高职教师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6):65-68.

[2]肖鸿雁.论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改革[J].黑龙江教育,2015(8):56-58.

[3]郑柏松.系统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构建探讨[J].职业时空,2015(5):3-5.

[责任编辑秦涛]

基金项目:2014年度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新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XJJA880001)

作者简介:汪长明,男,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1-0056-03

猜你喜欢

思路高职院校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