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分层”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2016-02-16盛莉莉徐玉成

职教通讯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课程实施创业教育

盛莉莉,徐玉成



高职“分层”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盛莉莉,徐玉成

摘要:为提高创业教育成效,高职以“分层模式”开展创业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对高职创业教育进行合理“分层”,可以从目标定位、课程实施、实践教学三个层面进行尝试。“分层”模式对高职开展创业教育极具启发意义,能促进高职创业教育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分层模式;目标定位;课程实施

随着创业教育的日益普及,如何提高创业教育成效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创业类课程已成为高职的必修课,但创业教育目标群体定位不清,创业教育与当前教育模式冲突,创业教育“学院派”与“实战派”难以协调。从目标定位、课程实施、实践教学三个层面对高职创业教育进行“分层”尝试,有助于高职创业教育的完善发展。

一、分层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创业教育目标群体定位不清,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重要内容,国内创业教育在目标受众上模糊,开展创业教育时存在两个极端:(1)将创业教育视作普及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缺乏对学生的具体分析,不能让学生发挥其个体潜力;(2)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商业培训,只针对少数学生开展,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老板”,将创业教育当做创业培训。开展创业教育必先解决其受众问题,对创业教育目标群体进行合理定位是开展创业教育第一步。

为保障其成效,高职创业教育首先要确定目标群体。不管是针对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亦或少数学生,都有其合理性。不可否认,学生个体之间在个性、专业、家庭环境、可利用创业资源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分层模式在综合考虑学生差异基础上,对目标群体进行合理定位,让不想创业的人尽量产生创业意向,鼓励有创业意向的人去尝试创业,保证尝试创业的人创业能尽量成功,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创业教育的成效。

(二)创业教育与当前教育模式冲突,创业学生“越规”现象普遍存在

创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易产生冲突,创业学生因忙于创业活动,一些学生为了创业甚至上课都要请假;创业耗费精力,可能导致学生荒废课堂理论教学,一些“创业先锋”甚至因不能完成学业而成为“学困生”。高职学校在努力为学生营造创业氛围的同时,却在日常管理中给创业学生“人为”地设置障碍,学校日常管理与学生创业会出现“不相容”。[1]虽然,各院校都对创业教育充满热情,但学生从事创业活动会“扰乱”正常教学秩序。为保障常规教学的有序进行,很多高职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对学生创业行为带有明显限制性的倾向。学业与创业间存在难以协调矛盾,尽管国家出台了鼓励学生休学创业等文件,但对其实施目前并未有细则出台,很多人因担心学业而不敢尝试创业。

当“反创业教育”的制度文化普遍存在时,校内创业者很难获取“合法地位”,在校学生会“被迫”进行正常教学活动,学校管理体制会“阻碍”学生创业活动的深入,如何深化创业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分层”模式理念下,高职可尝试对“创业学生”与“非创业学生”施行“一校两制”,“分层”创业教育可赋予创业学生更大的灵活性,让创业学生某些“越规”行为取得“合理”地位。

(三)“学院派”与“实战派”难以协调,创业教育价值追求存在争论

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高职存在着学院派与实战派两个观点。(1)学院派以培养创业精神为主导,不鼓励在校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反对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创业教育成效,其价值导向在于高职创业教育不需要培养能去创业的老板,而只需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2)实战派以培养创业能力为主导,认为只有投身创业实践,才是有效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投身创业实践,将学生的创业行为(创业率)、创业行为结果、所创办企业及其经济效益视作创业教育的重要评价指标。

学院派与实战派都有其合理性,如何吸取两者精华,使两者间“和谐共处”值得深思。一方面,当前创业教育远离商业化是事实,一些高职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不正面谈学生是否盈利,与校外各界合作也不积极,“纸上谈兵”现象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下,很多院校开始“鼓动”学生“盲目”去创业,学生开淘宝店、经营校内商店等成为一种趋势。分层创业教育能在两种倾向间进行合理平衡,“允许”学生投身创业实践,但并“不盲目”鼓励其去从事创业实践。

二、创业教育如何进行分层

(一)目标受众分层

在目标受众上,高职创业教育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构建“大众化→普及化→精英化”的“受众分层”。

1.高职创业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确保“全员、全程、全覆盖”。创业教育含义为“创业精神”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精神越来越被推崇,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与长远发展,是每个学生须接受的教育。笔者跟踪调研表明:很多接受创业相关教育的高职学生就业后,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受挫能力比一般学生强,在工作岗位上能创造更大价值。与自主创业相比,很多接受过创业教育的高职学生即使不去自主创业,也能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大价值。

2.对部分学生予以重点关注,鼓励有意向的学生“尝试”创业实践。为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学校应挑选出创业意向强烈、具有创业特质的学生,学校应予以重点关注,鼓励学生从事创业实践,积极为他们“创业尝试”提供各种平台。调查表明,尝试过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均很强,学生各方面都能得到成长。

3.对已从事创业活动的少数学生特殊关照,实施“精英化”培养策略。当前,高职在校学生与毕业生创业率两个指标维度均偏低,与国外成熟的创业教育均存在差异。创业教育应培养出能创业、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创业家。为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创业教育应培养“学生老板”。实施创业人才培养,能营造更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提升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信心,同时,还可解决社会就业,最大程度上体现创业教育价值。为了更好地培养创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对创业想法强烈、且想尝试创业的学生制定专门培养计划,实施个性化创业成长方案,为这类学生创业成长提供各方面支持,扮演好学生企业的“孵化器”。

(二)课程设置分层

在课程设置上,为保障创业课程成效性,高职要形成“普适性→专业性→个性化”的“课程分层”。

1.要推进“普适性”的创业课程建设,确保创业课程成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国内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已成为学生必修课,高职院校也积极跟进创业相关课程,但创业课程改革力度不大。为了让创业教育见效快,部分院校将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在校期间就能创业的“学生老板”,将创业教育开展局限于“务实”层面,一些类似的创业活动如火如荼,但均都未能上升到理念层面。此类创业实务,虽然能传播创业理念,但很难深入,也难持久。当前,偏实务创业教育精英化痕迹明显,其关注度在从事创业“实务”的少数人,大多学生都不在创业教育的范畴内,因此,开设全校性创业课程很有必要。高职应普及创业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SYB、KAB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挖掘创业潜能。普及创业类课程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创业精神,让学生通过创业课程,更好地了解自己,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

2.整合资源,精细化发展“专业性”创业课程。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350名正在创业或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调研表明:有260人(占74.2%)的学生认为,当前创业课程对其没有“吸引力”,不能满足其需求。所以,当创业课程逐渐成为高职必修课程时,普适性的创业课程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业发展需求,“专业性”创业课程显得十分必要。由于“专业性”创业课程针对性更强,创业教育不局限于一门课程,而是作为一种理念,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因此,学校要把创业教育渗入到人才培养各环节,为创业“优势群体”的大学生在课程设置上提供实践机会,提升其创业能力。学校应结合自身特色与当地特色,实施不同的创业课程,以形成多元化创业课程格局。

3.力争推出“私人定制”课程,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帮助,配备专门的创业导师。为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中的难题,应组建校内、外创业导师团队,邀请行业专家指导,如一些学生从事的是电商创业,学校须为其配备相关电商导师,为学生切实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学校应实施“帮、传、带”策略,签定“带学徒”协议,定期组织相关交流,解答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三)创业实践分层

高职应在顶层设计上鼓励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构建“勤工助学→创业模拟→真实创业”的创业实践分层。

1.鼓励学生投身校内外实践,以“勤工助学”形式鼓励学生独立,促进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要让大学生成长为能创业的“小老板”,高职院校必须提供各种条件,让学生经历勤工俭学、创业尝试等各种实践活动。[2]这样,学生能在实践中形成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

2.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投身“创业模拟”,为学生“创业模拟”提供帮助。当前,高职院校对创业大赛等创业教育日益重视,一些学校也意识到实践教学在培养创业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创业大赛、校内沙盘、创业调研等实践活动在校内也搞得轰轰烈烈,这些活动为创业教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校应通过校内创业实践基地与校外创业孵化基地“联动”,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实训“模拟”。在创业模拟过程中,学校要发挥“孵化器”功能,建设创业基地,为拥有成熟专业方案的学生提供创业空间和基础设施,帮助他们进行创业实践“模拟”,让高职学生“试水”创业。

3.鼓励具备条件学生从事真实的创业,以促进“学生老板”的出现。与真实创业相比,课堂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践创业有很多局限性,不能培养真正的创业人才。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若将过多精力放到“创业模拟”中,只能算作一种形式上的创业训练,而非真正的“创业实践”。为促进“学生老板”出现,应将实践教学置于真实情境下,在全真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真实创业系统中,学生成为创业主导者,与创业零距离接触,他们学会与人交流,社会经验普遍提高,综合技能得以全方位锻炼,成为真正的创业人才。

三、分层模式对高职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分层模式下,创业教育在“广义”与“狭义”上应作合理定位

虽然,创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创业。针对学生各方面具体差异,学校要尊重学生创业自主选择权。分层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创业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生还是部分学生”和“在校大学生创业应鼓励还是不提倡”的两难困境;分层模式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可明确创业教育在“广义”与“狭义”上的侧重。[3]创业教育“广义”理解为,要培养具备创业精神的人,创业不能局限于纯碎的经济活动,而应是一种生活态度与思维方式;创业教育“狭义”理解为,能培养创办企业、解决自身就业甚至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创业教育理应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在就业严峻形势下,若将创业率作为评价创业教育成效的唯一指标,将创业教育等同于“企业家速成”,不利于创业教育长远与良性发展。真正意义上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创业遗传代码”为己任,培养具有革命性创业一代。若把创业率作为最有价值、最绝对目标则有失偏颇,不符合创业教育规律。高职院校要从设计上构建分层创业教育模式:最底层是面向所有学生通识教育,培养所有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多种形式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最顶层则把有创业意向学生集中起来,开展创业特色教学,提升学生创业技能;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生,创设不同教育内容,以实现在创业教育上的全面覆盖。

(二)分层模式下,创业教育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应有机统一

分层模式下,高职创业教育近期目标是培养“学生老板”,长远目标是构建创业型社会。为培养“学生老板”,学校应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在制度上给予一定保障;创业教育长远目标是培养创业型人才,很多院校为了创业教育快出成效,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培训”和“企业家速成”,期待短期培养出大批创业者,但这并不符合教育规律,学校需要扎实做好创业教育工作。

为提升创业教育的话语权,高职院校近期目标在于培养能解决就业问题的创业人才,以完成高职学生的自我实现;长期目标是坚持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构建创业型社会,为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充足的创业型人力资源。同时,学校应根据创业学生不同发展阶段,修订教学计划,提供相应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制定“递进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分层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生态链

创业应是一种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创业教育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意义。“专业性”的创业课程与“全校性”创业课程合力发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专业性”创业教育内涵而言,高职可依托商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或专门创业学院,设置多层次创业专业,为“专业性”创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4]从“全校性”创业教育出发,高职应整合校内各种资源,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全校性”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对学生在学分转换、学时安排等方面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学校应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引企入校”等形式,为学生创业提供资源与服务,构建适合学生创业成长的生态圈,从各方面助推学生创业,从各种制度上让学生放心创业、安心创业。[5]

为了让创业教育能有效“分层”,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利用校友、家长、公益团体等资源,让学校创业教育走向社会。当前,一些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局限于校园内,甚至课堂内,外部系统参与度不够,直接导致高职创业教育成效低。[6]因而,学校应将校内创业实践基地与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有机结合,加快创业教育与外部系统的融合力度,并要协同递进,融合政、校、企多方主体,共同推进创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要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持续关注,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等校外资源,为其创业项目孵化与运营提供相关资源,促进创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语义泛化”现象及内涵拓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5(3):72-78.

[2]何淑贞,徐玉成.高职创业教育目标探讨——基于创业教育广义与狭义区分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6):35-37.

[3]贾少华.创业大学生成长模式探寻——探寻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客观规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21-124.

[4]戴婷.高职创业教育“分层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15):56-58.

[5]徐玉成,贾少华,何淑贞.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替代的探索——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 (10):64-67.

[6]盛莉莉.高职创业大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18-21.

[责任编辑李漪]

基金项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的政产学协同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ZYZD201508);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5年研究课题一般项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5119)

作者简介:盛莉莉,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徐玉成,男,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1-0047-04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课程实施创业教育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试论高职法律教学的模式和目标定位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