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6-02-15侯雁慧

职教通讯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性应用型本科

侯雁慧



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侯雁慧

摘要:多元化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为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运而生。在从理论层面阐释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人才培养实践,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管理机制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性;外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外语类人才培养呈现多种类型,培养目标、规格和方式逐渐多样化。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具有高深专业知识的外语精英人才,也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1]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仅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是加强外语专业人才竞争力的需要。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一直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改革创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化、应用化的改革,以特色和质量求发展。在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学院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口径适当、基础扎实、强化能力、注重实践”为原则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和践行应用性。笔者对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究。

一、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内涵

相较于研究型或学术型本科人才而言,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就共性而言,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较高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所学语言在外事、经贸、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和研究等工作。就特殊性而言,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于一体,具有应用性、现时性和创新性特点。

在知识结构方面,外语类应用型本科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构建知识体系,该类人才既需要具备知识广度,又需要具备知识宽度。一方面,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具有宽泛的人文艺术知识,相关的财务、管理、科技、经贸知识和人际沟通等方面知识;另一方面,专业基础应该更厚一些,不仅需要掌握面向岗位的操作能力,还需要掌握系统的、完整的行业专业知识体系,能深度认知所在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能力结构方面,该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进行某一活动或从事某一工作所必须的实践操作技能,还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并将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其应用性不仅是继承性应用(对现有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也是创造性应用(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能够持续性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遇到的新情况,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在素质结构方面,该类人才的培养既要求有较高地语言专业素质,也要有较强地社会能力,如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自我表现力等,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能够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和创新型外语类应用型人才。

二、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社会、企业共同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要素结构式样、运行方式以及评价机制的总称”。[2]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对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施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管理机制和教学手段。

(一)培养方案强调应用性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蓝图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2],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院邀请企事业单位、学生和学校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审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要构建课程体系,实施“一二三四五”人才培养方案(即一个目标、两个体系、三条路径、四阶递进、五个证书)。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体现外语类各专业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课程体系构建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通过践行“课堂学、平台练、企业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必备的岗位技能、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全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素质拓展证书五个证书。

(二)课程设置体现应用性

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深入了解地方、行业和产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构建能够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性课程体系。学院“以行业需求为本位,重视知识的复合性、现实性和应用性,以知识应用、解决问题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3]课程体系充分体现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四方面内涵。在课程体系和内容上,体现专业口径,突出应用特点,将课程设置模块化。如在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职业素质与技能模块,在公共基础选修课中设置人文艺术类课程、经贸知识类课程、健康教育类课程和计算机能力课程。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关键性作用,着力于构建多层次、综合性、科学性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实行实践小学期,通过实验中心、国际贸易公司等实训实践平台,以及计算机自主学习系统、专业课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现代化信息平台,进行单向实训、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等不同类型实训,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实现课内实践、课外实训与职业岗位的零对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特色。

(三)科学研究突出应用性

外语类科研强调为教学服务,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关注实用性和实践性。强调科研内容的地域性,从地方特有资源的研究中培育自己独特的科研方向与特色,教师科研内容紧密结合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征,突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围绕辽宁旅游产业及其特点,经济研究融入了重工业基地历史元素;围绕旅顺历史和文化,翻译研究融入了旅游景点介绍等元素。同时,突出科研目标的实用性,学院教师在人才培养、教材编写、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水平与教学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促进和支撑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四)产学研落实应用性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和平台”。[4]学院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建设了国际“POCIB”基地、斯坦福英语基地等,重视校企联合、合作办学,使校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实践训练的基地。同时,各专业努力寻求各种途径,与行业单位建立联合培养体制,聘请了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行业人士参与教学,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开展各项研究工作,也鼓励学生到单位参与生产实践。

(五)管理机制保障应用性

有效运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作为有效保障。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建立包括对院系、专业、课程和主讲教师的教学评价和考核制度;同时,根据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教学的运行规律和特点,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监控体系,涵盖教师管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完善了信息反馈系统,建立各项信息反馈通道,重视社会、家长、用人单位等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加强了毕业生质量的追踪调查;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进行课程跨选管理;强化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推行毕业论文替代制,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评价,强化过程考核、能力考核和综合评价。

(六)教学手段紧扣应用性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以校园网建设为依托,以计算机为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泛运用同声传译、虚拟仿真、Simtrade软件等各种教学资源。

2.选取适宜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3.强化课后辅导、训练指导和个性化引导,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如给学生特定主题,引导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其自主学习、实践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4.结合演讲大赛、谈判大赛等各项专业展览和赛事,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与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兴趣、天性和个人才华,挖掘其潜能,促进其成长。

三、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社会建设者

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探寻外语类应用型本科培养之路,旨在从教育的公共性出发,使学生完成本科阶段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后,能够成为社会的“建设者”。

(二)服务于知识发展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外语课堂教学不再仅仅关注理性的、公共的知识,不再只是传播确定性知识,也开始关注感性的、个人的知识,知识的不确定性挑战着对问题的标准回答。课堂从工具性转向人文性,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不再是单一学科知识传承的场所,不再是一种文化、一种权威知识的主宰地,而是多学科知识传承并产生新兴学科的地方,体现了文化融合。

(三)实现学生生命意义

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强调形成性评价,注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够促进其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的和谐发展,唤醒、挖掘、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够改变本科外语教育的单一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英语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对大量高素质外语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性、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可以被模仿和复制”。[5]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可为其他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叶芃.凸显卓越性力促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4(15):36-37.

[2]李儒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北文理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8):65-70.

[3]管天球.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69-70.

[4]彭丹宇.应用型大学学报核心化之路的视角与举措[C].第7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经营与发展论坛文集,2007.

[5]陈向军,索凯峰.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53-55.

[责任编辑李漪]

作者简介:侯雁慧,女,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语篇分析、ESP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5-0030-0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性应用型本科
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探析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既有检测技术在老旧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