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33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6-06-28高学鹏赵凤英欧阳海平

职教通讯 2016年8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

高学鹏,赵凤英,欧阳海平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33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高学鹏,赵凤英,欧阳海平

摘要:为解决高端检测设备不齐、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需求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培养行业企业适销对路的、能快速上岗的分析检验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工业分析技术专业通过整合校企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提出了“三级能力,三轮交替、双主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关键词:工业分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厂中校;技能大赛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已有近四十年的办学历史,2011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为解决办学单位高端检测设备不齐、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需求有较大差距,提出了“332”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五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一、“332”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332”人才培养模式即“三级能力、三轮交替、双主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1)“三级能力”。指分析测试基本能力、分析测试核心能力、项目检验岗位综合能力;(2)“三轮交替”。即第一学年在校内主要学习化学分析,并定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知晓分析检验概貌;第二学年在校内学习仪器分析,在第四学期的后八周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学习专项分析技能;第三学年在校内学习综合分析,在第五学期的十二周开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习项目全分析技能;(3)“双主体”。指学校与企业,总体思路是将学生培养为由初级分析检验工到高级分析检验工,由分析检测新手到分析检测技术能手。

图1 “三级能力,三轮交替,双主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33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以“厂中校”为龙头,深化校企合作

一直以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工分专业”)为赣州乃至全国各地的地矿实验室输送了大批人才,同时,也与各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同处赣州的江西省地矿局赣南中心实验室、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检中心”)等单位,有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的特点,具备了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条件。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又避免合作企业多、企业之间无组织无秩序、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的现象。经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决定在“国检中心”建立“厂中校”,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其他各企业参与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双赢”。

“国检中心”获得了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和中国认监委颁发的资质认定证书,配备了包括ICP-Mas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激光粒度仪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仪器设备。2012年起,学院在国检中心共建“厂中校”,挂牌“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厂中校”,并建立培训教室。(1)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权。学校是人才培养的第一主体,合作企业是第二主体,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共同培养,责任共担,成果共享;[1](2)明确了第二主体内成员之间的关系。“国检中心”是合作企业中的最主要成员,“厂中校”是企方培养的主要场所,承担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而其他企业则主要承担顶岗实习。

(二)以课程体系重建为抓手,推进教学改革

笔者在对20多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200余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对岗位职业和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通过校内外专家研讨,将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序化,形成了以分析检验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打破了理论与实践分家的现象。为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编写项目化教材。校企共同编写《岩石矿物分析》《药品检验技术》等7部项目化教材并公开出版,其中《岩石矿物分析》被列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编写融入了国家、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更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编写教材时,收集典型的且有区域特色的生产案例,将钨的分析、离子型稀土分析等项目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从样品的接收到检验报告的输出都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边讲边学,边讲边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形成“学”与“做”、“知”与“行”的统一。

3.执行“3+1”质量监控与评价。通过麦克斯调查反馈,科学选取监控点,精心选取评价指标,科学确定权重,充分反映教、学、做合一特色的“3+1”(系部、督导、学生、企业专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模糊理论为研究工具,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专兼并重,优化教学团队

工分专业通过对外积极引进和对内加快培养、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双师素质培养等措施,建成了一支由“教学名师行业专家”引领,骨干教师牵头、企业技术能手兼职的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该团队是江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团队中有1人为江西省教学名师,有4人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老师,有2人为全国化工教指委工分专业教指委委员,有3人为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

1.专任教师培养重在提升职业能力。专业带头人分别赴德国、澳大利亚学习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参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能力培训,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动态;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获得企事业工作经验,并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证。目前,中青年教师全部达到“双师”素质要求。

2.兼职教师培养重在提升职教能力。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对兼职教师实施“教前培训”计划,进行职业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教学规范等方面培养;定期邀请兼职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邀请兼职教师参与核心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教材建设,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四)内外同建,完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素质养成教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2]

1.校内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与企业共建“工业分析实训中心”,该中心能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技能培训与鉴定、职业技能大赛等实践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中优选能承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教育的项目,如“钨矿中三氧化钨的测定”“赣南脐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等。学生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完整职业行动过程完成任务。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教学功能。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已经建立起了以“厂中校”为龙头的校外实习基地群。其中,五个重点建设的基地中,形成了“三固定”教学形式,即有固定的实训项目、固定的实训时间、固定的实训课时,同时,也形成了一支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工分专业培养出行业企业适销对路的,并能快速上岗的检验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一)贵重精密设备不足问题得到解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检测设备也日新月异,以教学为主的学校很难跟上设备的更新换代,往往是设备陈旧落后,甚至没有某些类型的设备。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没有购置的一些大型、贵重的精密分析仪器,在“厂中校”中学生都有机会上手,并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如“厂中校”的ICPMS设备能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机会。

(二)技能大赛屡结硕果

2012和2013年,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工分专业学生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获得团体一等奖;2015年获团体二等奖。2015年,学院工分专业学生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获得个人二等奖和三等奖。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是在江西省众多职业院校中,比赛项多年来唯一获奖单位。

(三)人才培养质量好,专业社会认可度高

近三届的毕业生分别提前半年就被用人单位签约一空,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了,适应能力更强了,上手更快了。2015年7月,江西日报转载上大学网《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力排行榜》,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工业分析检验”专业技能实力位列全国前三。[3]

参考文献:

[1]林琨智,姜洪文,陈立波,等.“校企联手、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6-31.

[2]孔德忠,陈志祥,苏丹丹,等.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5(29)∶29-32.

[3]中国江西网.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力排行榜江西27所院校81个专业入榜[EB/OL].[2015-7-15].http://www.jxnews.com.cn/jxrb/system/2015/07/15/014045400.shtml.

[责任编辑李漪]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资助课题“适应市场需求的‘332’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XJG-13-48-3)

作者简介:高学鹏,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分析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8-0042-03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论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激励效应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