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学习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6-02-15李文文

职教通讯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习需求高职学生

李文文



高职生学习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李文文

摘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中,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吸引学习者,增强学习者的忠诚度,有特色、高质量地完成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学校成功乃至生存的关键。开展对高职学生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认识这个群体的学习需求特点,可以在迎合学生需要、实现校园和谐发展的同时,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需求;职业愿望;行业背景;专业需求

一、高职学生学习需要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壮大的机遇。但由于生源锐减、就业市场不断变化等情况,社会对教育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处于弱势地位的高职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中,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怎样吸引学习者,增强学习者的忠诚度,有特色、高质量地完成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学校成功乃至生存的关键。[1]对高职学生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是课程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其结果可以为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材、确定教学方法、评估教学成果提供依据,在适合学生需要、实现校园和谐发展的同时,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它是一种差距分析,其结果是提供尽可能确切可靠和有代表性的“差距”资料和数据,从而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2]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的精力以及其他资源,去解决教学中真正的问题,进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益。

二、研究的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2015年3月- 4月份对江苏省20所高职院校的分层抽样调查。调查前,邀请了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学和统计学专业的部分同学参与成立了调查组,对调查组成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告知了问卷发放和回收的时间和办法。要求调查工作人员告知被调查者,本次调查是一项学术性研究,实行不记名调查,个人的相关信息会严格保密,以便提高问卷的回答质量。具体的问卷调查工作流程为:在被调查高校的帮助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小组成员将问卷逐一发放到调查对象的手中,现场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填完问卷后回收。调查的对象为大一和大二学生各两百名学生。调研对象选择的理由是:一年级学生已进入大学学习一学期,对专业有模糊的认识,有求学的梦想和个人的职业愿望;二年级学生,已基本完成了学校学习内容,对行业背景和专业需求也有自己的认识。

三、调查结果分析

整体上看,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除去一些缺省数据较多的问卷和明显有偏差的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7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5%。进入数据分析的样本:一年级为191人,占51%,二年级有183人,占49%;男生共197人,占53%,女生177人,占47%;来自城市的学生132人,占35%,来自乡镇的学生242人,占65%。调查样本的结构与研究假设的结构基本一致,可以认为该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调查活动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一)高职生更感兴趣的课程类别

高职课程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实训课三类。公共课旨在让人才获得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专业课从理论角度对即将从事职业所需技能进行梳理;实训课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能更快的适应岗位需要。数据表明,虽然喜欢实训课的高职生人数(占36.4%)略胜一筹,但选择公共课(占27.5%)和专业课(占35.3%)的学生也不占少数,高职生希望通过专业课和实训课了解所学专业未来就业的内容,也愿意继续学习各种通用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

(二)高职生更理想的大学学习方式

在课堂式教学、社会实践、小组学习和自习四中学习方式中,社会实践(占76.2%)是最受学生喜欢的方式,且被选率远远高于其他3个选项,可见高职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还是自己去体验,从社会里了解未来工作的内容,得到现在学习的方向,从实践中掌握为人处事的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小组学习(占40.9%)和自习(占36.8%)两种学习方式被选率区别不大,看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渴望得到自由的空间,希望得到课堂的主导地位,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以教室为主要场所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式学习(占22.6%),只有少部分同学表示认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适应的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适应主要来源呈多样化的特点,学习方法(占33.7%)、教学方法(占36.6%)、专业难度(占44.1%)、同老师沟通困难(占28%)四个方面,数据被选率差异不大。由此看来,如何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适,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四)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需要老师提供的帮助

数据显示,学生最需要老师的帮助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更多的实践机会(占56.9%)和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占44.6%)。据了解,问卷调查的样本学校,社会实践时间主要来自一年级下学期初为期两周的行业认知课程和三年级9个月的顶岗实习。对一二年级学生来说,短短两周的社会实践明显不够,所以他们希望老师能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此外,希望老师能教授学习方法(占39.6%)和提供学习资料(占35.8%)的同学也不是少数。

(五)高职生所采用的解决压力和困惑的方法

这里的压力和困难不仅局限于学习方面,也表现在作为个人的各个方面。面对压力和困惑,大部分学生选择和同学商量(占58%);询问父母长辈以求支持(占39.8%)和向比自己年长的同学朋友咨询(占38.8%)分别排第二和第三;排在第四的是“善于并喜欢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寻求帮助”(占34.8%);“教师”这个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并有生活经验的人却被多数同学忽略,“向老师咨询”(占19.3%)的被选率为倒数第二;“通过心理咨询或其他机构寻求帮助”(占5.3%)排在末位。另外,调查结果显示:“谁也不问,自己解决”(占22.2%)这一项有超过1/5的学生选择。这是值得重视的现象,这类学生拒绝其他形式的帮助,存在逃避心理,为人处世事容易采用极端的做法,非常需要外力的疏导和老师的关注。

四、学生学习需要情况对高职院校教育的启示

(一)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高职生构建未来工作的能力

高职教育虽一直坚持“以能力为本、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但调查却显示,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知识却仍显渴求,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学习没有针对性而造成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应从培养学生对岗位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建构未来工作的能力;课程开发应从构建完整的学科学习过程转向构建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内容则从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转向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在了解未来职业内容的情况下,学习专业知识、强化技能训练,一方面,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让学生知道所学技能怎么用。高职校可通过适当延长行业认知课程的时间或分段实施顶岗实习计划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构建未来工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学习专业知识。

(二)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调查发现,近80%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是最理想的大学学习方式,半数以上的学生非常希望老师给他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通过个别的交谈,笔者也了解到,学生在此所理解的实践机会,不仅是指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体验,也指延伸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课外活动开展。例如,通过小组调研、案例策划、产品设计等课后研究性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并多方位学习为人处事的技巧;或是通过文体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兴趣,展示自己的技能特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这些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以及一些领域知识上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自身定位、后续的职业选择乃至职业精神的培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教育过程既要体现职业性也要体现高等性。调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适应成多样化。笔者认为,这是由高职学生人群构成分类造成的。他们有的参加高考后入学、有的注册入学、有的参加对口单招入学,还有的由中职阶段直接转入高职段学习(3+2)。学生学习基础不同,个体感受到的不适也不同,高职院校应制定适合各自需要的培养方案,教师也要实施适应不同类学生的教学方法。实践性、多动手的教学形式,使一些习惯了普通的课堂教学的学生感到不适应,但此类学生通常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强;高等性、理论性的学习内容使理论基础学习薄弱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但此类学生却往往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可见,学校在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根据不同各类学生的特点,分类制定教学目标、考核方法。例如,针对学习习惯较好,自主学习能力相对强的高中起点统招生,多提供学习材料,教学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动手能力强的中职起点学生,多提供展示的机会,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方面的指导;针对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的注册入学学生,教学中可弱化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多创建成功场景使学生获取成功经验,提高自信心。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进入大学阶段学习后,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中小学有了明显的区别,虽然大学生有独立的意识和相对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但他们毕竟还没有真正踏上社会,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帮助。调查发现,近2/3的学生感到与老师沟通有困难,只有少数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压力时会想到向老师咨询,这些都说明教师对学生的作用还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实,与老师的沟通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老师而言,这种沟通不仅表现在教学上,更体现在生活中。经个别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不愿意与老师沟通或是不坦诚沟通,是由于对教师的畏惧和不信任所造成的。如果让某一位教师成为一个不授课的辅导教师,就生活以及学习等话题进行随时交流,这种不直接的师生关系或许能避免交流中的畏惧情绪;而教师在教学外高度的责任心、公平公正的处事风格和耐心持续的关爱,则或许能使师生交流更加坦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高职生对学习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这个群体的学习需求特点,可以在适合学生需要、实现校园和谐发展的同时,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毕佳萍.“90后”高职生生涯教育需求研究与教育反思[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刘恋.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3]孟艳华.高职大学生学习需求偏好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英才高职论坛,2009(3):16-18.

[4]杜艳芳.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文教资料,2008(30):188-190.

[5]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25-130.

[6]王炜波.高职院校发展的理想形态[EB/OL].[2007 - 11 -8].http://www.taizhou.com.cn.

[责任编辑秦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5-0031-03

作者简介:李文文,女,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镇江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基于‘能胜岗+能转岗’人才培养目标的镇江高专学生学习需求调查研究”(项目编号:4097080007)

猜你喜欢

学习需求高职学生
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中专英语教学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谈大二英语听力教学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国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