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在通讯写作中的运用
2016-02-14钟改清伊宁县广播电视局新疆伊宁835100
□钟改清(伊宁县广播电视局,新疆 伊宁 835100)
移情在通讯写作中的运用
□钟改清
(伊宁县广播电视局,新疆伊宁835100)
移情是一种在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落到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使事人一体,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移情的本质——对外部环境的情感投射
移情的本质就是作者对外部环境的感知、消化后,能动地进行情感投射。即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作者有意识地赋予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情感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美学移情论的杰出代表是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他用心理学方法对移情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立普斯认为移情有以下的几个基本特点:(一)以知觉为基础;(二)、自发的外射作用;(三)、主体对象化;(四)、合二为一,实现同情共鸣。
通讯是一种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形象生动,具体感人;感情充沛,写法灵活。这些特点为我们运用移情手法写好通讯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可以这样说,品位愈高的通讯,移情手法的运用愈炉火纯青。下面,笔者从“显现”与“隐性”两个方面对通讯写作中的移情现象进行探讨。
移情的显性特征——情境的借喻性
显性移情是物我情感互动关系,好比借喻修辞。它溶解于具体景物之中,它的实现能在读者内心引发传递双方情感的互动体验,可以在记者、报道对象、读者之间形成一条感情的纽带,深化报道主题,激活读者潜在的生活阅历,实现情感的“二次回归”与理性认同。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呵,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的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到处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伟的画卷啊!”这是穆青在其名篇《金字塔夕照》中开头的一段文字,通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以细腻的手法,记叙了作者参观埃及金字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全文移情于景,移情于理,使人在欣赏金字塔旖旎景色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作者激情的感染和思想的影响,得出与作者同样的结论——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给曾经创造过灿烂古代文明的埃及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光明和幸福。
作者并不满足于景物的描绘,而是不失时机地借景生情,直抒胸意,揭示眼前景物所蕴含的思想意义。通讯在描绘金字塔在夕阳下的灿烂景象和往日的辉煌之后,笔锋一转,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抒发自己的感慨:“我没有机会欣赏这虚幻的景象,重温金字塔那早已逝去的繁荣。踏着沙漠中的夕阳漫步,展现在我面前的毕竟是另一个更加令人迷惘的世界。”
再如,作者在记叙了司芬克斯石像的见闻后,又将感情色彩浓烈的一段议论文字移附过来:“五千年了,这座人面狮身的石像,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它目睹了埃及历史上的兴盛和衰微,也看到了近几个世纪以来,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掠夺下,埃及人民的苦难;说斯芬克斯是埃及历史的见证,是丝毫也不算夸张的。”这些见景生情,移情于景的议论和抒情,在全篇多处出现,且融为一体。通过情感的投射,这里写景就不仅仅是写景了,移附在景物上的思想意义得到了升华,报道的思想性也明显增强。
移情的隐性特征——意境的暗喻性
隐性移情是物我情感暗渡关系,好比暗喻修辞。隐性移情大多是通过场景和细节的铺垫来营造出一种看似没有具体情感指向的情境,使读者不由自主地产生心理暗示。
在隐性移情中,读者能根据文本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我们且称之为“再造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不仅具有形象性,还具有情感性,常常伴随着情感而共生,想象可以引发人的情感,情感又促进了人的想象,想象愈深刻,情感愈强烈,这便是我们称之为“意境”的精神现象。具体体现在通讯的标题、开头、细节、情节、结尾上,有强烈的主题依附性,脱离了主题,隐性移情就是败笔。
以笔者2011年11月7日发表的一篇通讯《救灾帐篷里的古尔邦节——新疆伊宁县地震灾区见闻》为例: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7日电(钟改清)11月7日是穆斯林群众古尔邦节的第一天,几天前发生6.0级地震的新疆伊宁县喀什乡其巴尔吐别克村小学的操场上,34顶救灾帐篷排成两行,操场上人来人往,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油香味。
见有来客,50多岁的哈萨克族村民阿亨·塔吉笑着从帐篷里迎了出来。帐篷里的板炕上,摆着糖果、干果、酥油、馓子、麻花、馕等食品,老伴哈莫斯汗正在煮羊肉。哈莫斯汗说,她的三个兄弟一会儿要来拜年,要不是发生了地震,古尔邦节会过得更热闹。
阿亨·塔吉告诉来家中看望过节情况的县乡干部:“现在不害怕了,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我们的心里踏实多了。”他清晰地记得,震后就不断有人看望他们,给受灾家庭送钱、送粮油,虽然眼下进入了冬天,但村民吃用都不发愁……
笔者随后描写了村医、临时救灾物品供应点、县委书记傍晚检查救灾措施落实情况的几个场面。
最后写道:“炉火红,笑声爽。在盛情邀请下,张继生等几位县乡干部在亚尔买买提家的帐篷里,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羊肉抓饭,一边听着亚尔买买提讲述他的地震经历。‘刚开始的时候,听到老鼠跑也以为地震,一点响声就爬起来,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现在我们吃的有、住的有,干部们还一遍一遍地来看过得好不好,我们有信心过好年。’”
前面的有关场景描述都是对最后一段文字的情感铺垫:“说话间,亚尔买买提从盘子里抓起两个煮熟的土鸡蛋,一个给张继生,一个自己拿着:‘来,咱们碰鸡蛋,看看谁的鸡蛋硬。’他的举动引起一片笑声,飞出帐篷,在寒冷的夜空里回响。”
通讯通过客观地移情于几个场景,将观点与态度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并通过最后的一个“碰鸡蛋”的细节暗示,将干部与各族人民群众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客观地展示出来,暗示出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勇敢顽强的奋斗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移情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常常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对情感内化或外化的程度是一般的宣传说教所难以企及的。它构架起与读者情感互动的二次升华,实现情感的自然溢出,引领读者的认知“向情感靠拢”。如果能将移情自觉运用到通讯写作中来,一定能使通讯增色不少。
(本栏编辑:古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