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导向传递正能量坚持创新提高引导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的体会
2016-02-14刘文洪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刘文洪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把握导向传递正能量坚持创新提高引导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的体会
□刘文洪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在媒体格局大变革的大背景下,2 月19日,中央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明确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尤其强调了导向和创新,导向是新闻舆论的生命,创新则是生命的动力。
坚持党性原则,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凸显政治方向
新媒体裂变式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格局,“人人都有麦克风”给舆论引导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挑战。如何以公信力引领社会舆论,已经成为摆在媒体面前的重大课题。不管传播格局、传播渠道如何变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媒体始终的基本遵循,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永远是媒体的灵魂和生命。
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新闻舆论鲜明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必须把讲政治放在首位。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强化“党媒姓党”意识,所有媒体都是党的宣传阵地,是党的执政资源。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完全一致,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媒体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桥梁,以通俗易懂的新闻语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把人民群众创造的成果和经验有血有肉地呈现出来,并且凝成前行的力量。这就需要媒体积极主动服务党和政府的大局,精心策划各种重大主题报道,让受众真切了解、理解中心工作,汇聚追梦之路的合力。媒体与时代同步,与党和人民同心,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不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许。
做足正面宣传,客观、真实、生动地反映经济社会进程的全貌
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媒体应有的责任。客观上,正面事物是社会的主流,对此视而不见、津津乐道于负面新闻的做法是畸形心态,也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客观、真实的要义背道而驰。任何社会都要看主流,新闻舆论肩负团结、稳定、鼓劲的使命,理应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满腔热情记录社会进程的方方面面,让受众感受火热的生活,感受身边温暖的人和事,并且用思想和观点让受众解疑释惑,形成共识,提振创新创造的精气神。当然,任何社会也都有假丑恶等支流现象,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就是剑指所向。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建设性,目的是为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在兴利除弊中推动社会进步。
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真实性是重要前提。正面宣传切忌夸大事实、拔高形象,舆论监督力戒虚假片面、妖言惑众。负面性的社会新闻需要拿捏有度,即使真实,也不宜过多过于集中,更不该渲染炒作,以免社会形象因为局部夸张而整体失真。同时,还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不正之风,拒绝标题党,尤其是娱乐新闻、社会新闻和广告宣传,要坚守社会责任感,保持清朗、高雅的格调。
加强宏观把握,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
当今价值多元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各种新闻、各种声音风起云涌,也难免鱼龙混杂。尤其是面对热点现象和突发事件,往往众说纷纭,一些错误的思想、言论时常出没,扰乱了一部分人的视线,模糊了一部分人的认识。习总书记“48字”职责和使命中的“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就是新形势下新的现实要求。
宏观把握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需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度,对于错误言论和思潮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予以反对和回击,遏制传播空间。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发声,条分缕析,发出专业而坚定的声音,为受众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形成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舆论导向。当下,网上舆论日益强势,激活了社会舆论的风险表达。媒体要以前瞻意识直面问题,强化议题设置能力,改变滞后被动的局面,对热点现象和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发声,还原事实真相,阻止谣言扩散,抢占舆论的制高点和话语的主动权。要扩大官方和民间舆论场的交集面,增强两个舆论场的认同度,在传播主流新闻、引导热点新闻、凝聚社会共识中打通两个舆论场,进而逐渐消弭杂音,消减负面情绪,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有力。
创新方法手段,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顺应传播格局的变化,新闻舆论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必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求新求变。越是在庞杂的信息流中,在纷繁的舆论场中,优质的内容产品愈加可贵。我们今天所说的内容创新,是在新技术引领下的内容创新,要考虑到传播环境、传播渠道和受众接受习惯的改变,变革传统的思维习惯和运作习惯,以专业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专业内容与公众对话交流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创新体裁,创新文本,构建新的话语体系,使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与互联网免费推送、共享体验等聚合模式融为一体。
毋庸讳言,传统媒体在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上与变化的时代还有较大的脱节,尤其是正面宣传、重大主题宣传方法比较老旧,说教痕迹偏重,生硬的语言接受度较低。舆论宣传需要注重效果,媒体要接地气才有人气,要以平民化的视角,以平等交流的姿态,着力从利益关联角度解读新闻事件、重大政策与受众的关系,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体例,减少受众接受的障碍。要借助网络手段,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开掘新闻价值,运用视频、图表、链接等组合方式,为受众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内容产品,并且增强互动,与受众形成最大的情感契合和心灵共鸣。
加快人才培养,造就一支讲政治、勇创新、严律己的专业队伍
习总书记勉励新闻舆论工作者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一嘱托说明新闻舆论环境更加复杂,新闻舆论工作者角色更加丰富,记者编辑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这就需要媒体加强队伍建设,加快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打造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兼强的人才团队。
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政治素养的核心要求和本质体现,每位记者编辑入心入脑,就会在任何时候站稳脚跟,就掌握了引领导向的制胜法宝。在这个充满嬗变的时代,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层出不穷,新闻舆论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主动接受新事物,自觉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培养全媒体思考能力,提升网络表达能力,提高新的传播环境下说故事、讲道理的能力。此外,要进一步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采访,深入思考,多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把新闻舆论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本栏编辑: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