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学生干部培养体制研究

2016-02-13李玉娟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柔性管理

李玉娟(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基于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学生干部培养体制研究

李玉娟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柔性管理是响应“以生为本”理念的完美结合,也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文章首先分析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柔性管理的角度围绕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出“端正一个导向,完善两种手段,强化三种方式”的学生干部培养体制,尝试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柔性管理;学生干部;培养体制

柔性管理,与泰罗提倡的科学管理即“刚性管理”相对,它更强调了人性的管理,是“人本主义”的代表。学生干部的培养一直是历久弥新的话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力量,他们直接接触老师,从协助或自行组织各种活动中受到的锻炼机会多,并且直接对普通同学有宣传榜样的作用,也是学校政策迅速传播的来源。基于柔性管理理念下研究学生干部的培养符合现代“以生为本”的理念,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度放权,用情感凝聚和人文关怀来感化学生也是学生工作管理的题中之义。

一、柔性管理内涵

柔性管理指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动的管理。刚性管理基于用严格的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约束人不要做什么,而柔性管理旨在用情感的联系和人本的服务思想来教化别人应该怎么做,依赖于每个人内心深处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辅导员较之于其他管理人员和任课老师,与学生干部年龄差距比较小,更了解学生,与学生有共同的话题,对他们使用情感的激励管理更能有效地激发,产生长久的共鸣感,达到管理“内化于心”的目标。本文主张采用柔性管理的方式,并不是完全摒弃刚性管理,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不可分离的润滑剂,能从情感凝聚和权变管理的角度对学生干部更好地管理。

柔性管理的三大特点,第一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自我管理性。刚性管理侧重于对学生干部“制度”上的“官僚主义”管理,个人积极性无法调动;柔性管理树立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可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第二是适应人的差异性,个体性格、能力均不同,用柔性管理来因人而异地进行学生干部培养。第三是满足人的需要性,因个体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个体需要,柔性管理代之刚性管理“罚多奖少”的惯例,采取尽量满足个体需要的方法正面激励。

二、现行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生干部大都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个性意识强,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经济条件的允许和自由开放的环境使他们有各方面的特长和爱好,思想更为开放和自由,创新性更强,能很好地利用网络等媒体的作用,但有时过于自信,导致一意孤行,缺乏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有的甚至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思想,为了入党或某项荣誉而卖力工作,一旦达成目标,工作则消极怠慢;有的学生干部好大喜功,一味地注重场面,并没有把工作做到实处,导致收效甚微。

学生干部是协助辅导员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奖助勤贷免、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力量,也是重要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强调,高等学校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学生干部要先行。学生干部如果一味地强调“利用”,并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对学生干部的传承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学生干部在为学院的工作尽职尽责,而辅导员重视“利用”,一味地让学生干部协助处理学生事务,并不能从处理学生事务中得到培养。学生干部在做事情时只是从上一届的师兄师姐的交接中开展各项常规工作,没有任何创新之处,也缺乏指导做事方法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在学生干部犯错时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并没有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未能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

2.学生干部培训缺乏系统性。学生干部的培训没有进行定期的规划,也没有列为常规活动,往往只是几个部门之间的内部培训,或者学生自发组织的培训大会,并且培训对象只涵盖了学生会、社团干部,没有包含班级班委和宿舍室长,但他们往往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更能对普通学生起到带头作用。

3.学生干部培养考核标准不一,没有进行量化。学生干部在任职期内的考核表现往往只通过老师和成员的评价,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干部用“讨好”老师的方式来获得相应荣誉;还有些辅导员没有对学生干部的学业进行严格要求,也并没有将学业情况列为考核范围,有些辅导员鼓励学生为了某项学生工作而逃课,在成绩方面不加关注,在请假考勤方面对学生干部置之不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使得学生干部在普通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较低,没有威信,从而导致辅导员在普通学生心目中价值降低。

4.学生干部培养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学生干部有较浓厚的官僚主义作风,培养侧重于刚性管理,使得学生干部在一开始有较浓厚的兴趣,主动去承担各种事务,后来没有得到及时的激励,导致学生干部的工作兴趣下降而没有积极性。

三、柔性管理理念下学生干部培养

针对新时期学生干部的特点,要明确对学生干部培养的宗旨:一方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从老师及其他普通学生不具备的资源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用良好的综合素养“带动一片,影响一群”的效果;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事务的培养,使学生干部顺利地完成各项学生活动,协助辅导员处理各种事务,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针对这一宗旨,在柔性管理下的学生干部培养可采用“端正一个导向,完善两种手段,强化三种方式”的培养体制。

1.端正一个导向。学生干部的选拔标准为学生干部的培养指明方向,同时,学生干部选拔标准也是普通同学追求进步的标杆。围绕学生干部的培养宗旨,优化学生干部柔性选拔制度。选拔学生干部时要有“能者上,庸者下”的灵活淘汰机制,决不能以个人关系和个人喜恶的标准选拔,建立合理流动的柔性观念,实行全方位岗位竞争;可凭借360度评价法,通过分析学生干部的所在班级同学,任课教师,社团内部的干事、部长、主席团及辅导员的评价,多方面衡量;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还包括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学业成绩、班级群众基础、领导能力等,达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学生干部管理观。

2.完善两种手段。一方面,依托团学建设,在校团委带领下设立二级团校,开设专门的学生干部培训课程。培训的受益人群包括学生会的干部、社团干部、班级四大班干(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和宿舍室长。培训中可采用讲座、分享、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经验交流、礼仪培训、专业提升等内容,着重强调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在分析事物时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不能一味地重视“能干活”这一标准,更要对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进行考察。在特殊节日,如国庆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中注重学生的爱国、感恩等有益情感的激发,传播正能量。

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培训可采用“传—帮—带”方式。例如在学生会中,大一新生为新锐群体,由大二的师兄师姐帮助尽快地适应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并积极引导学生会或社团之内团结友爱的氛围;大二的部长级为“骨干”群体,由老一届部长或现任主席团的成员带领,主要为工作方式和做事方式的带领,带动其不断地形成初步价值观和良好的做事方式;大三的主席团成员为“精英”群体,在选拔方面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主席团可从前任优秀主席团中学习,或者直接接触老师的机会更多,发挥精英作用,树立榜样作用。这种同伴朋辈管理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可使学生干部参与自我管理中,进而促进管理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3.强化三种方式。首先,发挥适度授权功能,增强管理参与性。在实施柔性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改变将被管理者视为管理的相对方和单向度的受众这一观念,积极倡导参与式管理,对被管理者给予适度授权。学生组织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群体,在学生自己组织的常规活动中可适当放权,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和组织协调能力。

其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平时参加学生活动比较多,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应融教育于实践中,融培养于日常中。例如,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受益社会的现状,尽早地接触社会;开展三下乡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开展学生日常活动,让学生懂得做事方法;开展志愿者义教活动,让学生体验为社会服务的快乐。在每项校园活动开始之后,大一、大二、大三分阶段、分级别进行总结和思考,开设“周末学习交流会”,可从日常学习、理论知识、素养提升等方面集中讨论学习。

最后,利用网络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干部。利用微博、微信、QQ、BBS等网络载体通过网络沟通和交流更能拉近现代学生心理,随时关注学生干部思想动态,进行方便快捷的指导,同时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更能在轻松的环境下教育培养学生干部。

参考文献:

[1]陶青芝,成云,肖婷.高校教师柔性管理模式建构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1):66-68.

[2]王飞.高校辅导员践行柔性管理模式初探[J].江苏高教,2015(2):102-10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6)2-0073-02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柔性管理
高校学生干部对自媒体的认知及利用策略研究
谈高职院校中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浅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