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选拔与培养实证
——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

2016-02-1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4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徐 爽,邓 听,王 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49)



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选拔与培养实证
——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

徐爽,邓听,王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49)

[摘要]本文对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和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在选拔、培训、考核方面出现的问题,从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出发,形成以科学选拔、系统培训、动态考核为目标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体系研究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学生中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带领学生党员和广大学生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加强党的建设,基础在党支部;做好党支部工作,关键在于党支部书记。培养政治坚定、思想上进、业务过硬的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对于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笔者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党支部书记在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从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方面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一、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现状

问卷对象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党支部书记,涵盖全校10个院系,共回收有效问卷159份。

(一)党支部书记选拔制度不完善,队伍年轻化

1.选拔制度有待完善

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日常工作的支持者,在党支部建设工作中负有主要责任,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这便说明党支部书记选拔工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工作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党支部书记选拔过程中存在标准不明确,被迫上岗等问题。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39.38%党支部书记直接表示党支部书记选拔标准不明确,随意性大的问题。

2.队伍年轻化明显,经验缺乏,能力欠缺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党支部书记党龄在5年以上者、3-4年者、2年及以下者所占比例依次为18.8%、49.91%、28.93%。其中以3—4年者为主,其次为党龄2年及以下,而党龄5年以上者占最少数,由此不难看出:从整体上看,党支部书记的党龄偏低;除此之外,担任支部书记的时长较短、岗位流动性较大。调查显示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时长为1年者所占比例为63.75%,时长为3年以上者仅占11.88%,由此可见,学生党支部书记中绝大多数为“新手”,支部队伍成员整体较新。党支部书记工作年限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流动性、人员更新速度快。党支部的工作有一定的制度性和延续性,而人员短期频繁流动与更换,对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出更大的挑战。

(二)党支部书记培训不到位,效果有待提升

在调查中发现94.38%的党支部书记在上任前后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党支部书记培训,但其中65.79%的党支部书记表示培训效果未达到预期效果。

1.党支部书记角色教育不到位,缺乏工作干劲

数据显示,在党支部书记的自我评价中,35.63%的党支部书记表示对党支部书记角色认识不足。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便无法清楚地认识到肩上的重任,缺乏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最终在担任党支部书记的过程中偏向于听从安排,机械地完成每一次党组织活动,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培训形式单一,理论学习效果不突出

目前,党支部书记培训主要以理论培训为主,通过传统的上课授课方式开展。对于大多数党支部书记来说,习得的知识十分有限。在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调查中,仅有36.88%的党支部书记表示具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组织开展支部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党支部书记工作方式单一,缺少活动深度,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墨守成规、活动内容缺乏深度难以给人启发、支部生活枯燥没有吸引力、活动次数少且没有深度等方面。这是党支部书记自身能力的缺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日后党支书培训的方向和重点。

二、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措施分析

综合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现状,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角度出发,从选拔培养到考核,为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明确选拔标准,完善选拔制度

对于党支部书记的人选,很多人认为凡是政治面貌为党员的人员都可以当选党支部书记。但党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的“班长”,需要全面发展。为达到任人为贤,贤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效果,便需要设置明确的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标准。

1.设立明确标准

担任党支部书记便相当于党支部的领头羊,需要掌控大局,因此设立的选拔标准需明确且全面。党性理解、理论基础、工作精神、学习能力、责任意识、创新精神、领导能力、群众基础等,都应作为衡量标准的参考。

2.建立党员成长记录

对于党支部书记的选拔,须是一项长期考察的工作。目前,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产生方式主要为党内选举、公推直选以及上级党组织任命,无论是何种选拔方式,都需要对候选者进行综合考察,而这种种考察均来于其日常表现。建立党员成长记录档案正可以记录下党员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不仅为日后党支部书记的选拔提供参考,而且为党员管理工作提供延续性,届时即使党员有所变动,也可以及时了解每位党员的详细信息。

(二)改善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形式

1.“反客为主,化听为讲”

目前的培训方式主要以教师主讲、支部书记听讲为主,培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但是如果采用“翻转课堂”方式,以各支部书记为主讲,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会让培训效果有所提升。授课教师需精选课前学习材料,在课堂交流中,及时反馈学员主讲问题。通过“反客为主”,让学员在自己理解的同时,可以清楚地讲给他人,让培训效果大大提升,同时也锻炼了党支部书记日后对党支部中党员进行培训的能力。

培训之后,通过“微党课、微团课”的形式,党支部书记自己做主讲人,以十五分钟主讲为载体,将培训所习得的知识与能力充分运用到实际中去,分享培训心得,传达培训内容。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让广大学生党员自觉、自愿地提升自身思想修养,同时还让党员同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自己身边的同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培训渠道

在大数据时代,培训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各高校应建立网络学习软件,定期上传培训视频与文章以及国家政策方针;各支部建立支部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随时转发相关内容,届时培训的受益对象不仅仅为各学生党支部书记,每一个党员都可以随时学习。同时利用网络媒体为党支部书记提供交流的平台,共享工作经验。

3.理论结合实践,锻炼实际行动能力

理论学习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如何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真正发挥培训的用处。在培训的活动安排中,应结合培训理论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现有的学生党支部实践活动,更多的是依托党员红色“1+1”活动,活动内容以关爱空巢老人、儿童等问题为主,缺乏创新性。党支部的活动不能机械地进行,反之需要各党支部书记结合实际社会热点,认真思考,深入基层,很好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在做好支部活动的同时,帮助学生党员树立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精神,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4.以竞赛形式为依托,夯实培训效果

理论培训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安排党支部书记培训知识竞赛。现场分组开展知识抢答、培训后的笔试均可以提升学员的学习意识,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相比为了完成任务而接受培训,将所学知识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培训的效果便会大大提升。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在高校最基层的支部,直接影响了高校基层党务活动的开展效果。学生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支部的主要领导力量,其党性、态度、能力、工作成效极其重要。因此,只要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队伍,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从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秀秀,付红梅,黄雪雯.高校学生党支部委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6):21,18.

[2]秦艳燕.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的网络化平台建设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9):162-163.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6)2-0063-02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高校“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履职能力提升研究*
党支部书记能否实行招聘?
构建新形势下党支部书记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历史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