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培养研究
2016-02-13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王 丽(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高职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培养研究
王丽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尤其加强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教育工作,将心理危机干预延伸至实习基地。文章以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培养为切入点,从积极心理学和人类基本心理活动规律两方面阐述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并以积极心理学内涵为先导,从认知策略、情感体验、行为训练三个层面提出了培养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的途径方法,旨在提高顶岗实习生积极主动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素质。
[关键词]顶岗实习;心理危机;求助意识;积极心理学
在顶岗实习期间,高职生面临着各种学习和生活的挑战。顶岗实习期是心理危机的“敏感期”,高职生在此间遭遇到心理危机的概率更大,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实习效果和就业态度,甚至会影响到今后人生的发展。而顶岗实习生远离校园,又是非职场的“职场人”,其尴尬的身份决定其容易被边缘化,也是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盲点。因此,抓住这一群体作为心理危机教育的切入点,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近年来,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和实践得到了心理学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从心理危机预警评估、心理危机疏导方法、危机干预队伍建立等方面深析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体制。这些研究和实践推进了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向前发展,但同时心理危机干预和教育仍有很多值得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侧重强调校方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和干预后的相关工作,容易忽略危机主体在危机事件发生前后的主动求助行为。个体心理危机求助行为是有效防止或者减轻危机伤害的重要因素。当危机发生时,个体的求助行为是在求助意识的引导下产生的,求助意识是心理危机干预启动的基础,高校应构建以大学生“心理求助意识”为先导的更加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从目前研究来看,大学生对心理求助态度较为消极,相当部分学生在面临危机事件时倾向于自我解决。心理应激事件发生时,大学生能否积极主动求助外在援助资源,也是衡量大学生处理心理危机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培养,有利于提升他们主动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减轻危机事件对顶岗实习生造成的伤害。
一、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动力源:遵循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积极力量,认为当个体用积极方式解释各类生活事件时,就能积累更多积极的生活资源,并能积极行动,应对应激,同时强调积极环境对个体积极心理特质形成的影响。因此,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主动、乐观的心态和行动去看待事物、处理事件。心理危机求助行为作为一种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主动积极的心理品质,需要以唤醒大学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为基础,而增强一种牢固的意识,不是危机发生时就能一蹴而就,也需要通过不断“刺激—强化—训练”来习得。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求助意识,增加积极心理成分,包括增强危机事件的觉察力和主动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等,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心理危机的功效。积极心理学还倡导积极社会支持联盟对求助意识养成的催化作用。
(二)激发点:遵循人类基本心理活动
个体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知、情、意”作为人类三种基本心理活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主观意识系统。因此,要形成一种稳固的意识,并通过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就要经历认知、情感、意志这三个阶段。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的培养,从个体心理活动形成角度而言,就需要激发危机主体对危机事件的相关认知功能,以积极的情绪应激状态,唤醒危机求助的意志力,并付诸行动,发出求救信号,积极寻求化解危机的有效资源。
二、开启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培养的认知功能
认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外界信息进入认知阶段,首先需要解决“是什么?有什么价值?有哪些途径可以去解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即为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的“储备知识”。个体只有先了解了事件的特性,才会做出下一步反应。有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普遍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缺乏自我心理保健的常识和自我觉察心理问题的能力。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欠缺就会阻碍危机主体寻求解决心理危机的方法和途径,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从认知层面培养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首先要增强心理危机的觉察力,即降低危机主体对危机事件的感受阈限。在高职生走向实习岗位前,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论课堂教学、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等渠道,融入顶岗实习生如何应对和处理心理危机的内容,帮助他们分析在实习岗位上大致会有哪些心理危机源。对于顶岗实习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压力源是多样且复杂的,如实习岗位适应问题、角色转换、实习单位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压力、情感问题等。学生需要深入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这些心理危机事件,通过分析提前感知危机事件的“情境预测”,增强对危机的敏感度。其次,要对心理危机事件做准确的评估判断。当遇到心理困扰时,且自身也觉察到这一心理危机时,需要对自身是否有能力独立处理应对危机做评估权衡。当个体感知到危机事件的强度,足以有把握单独应对时,可以不寻求外在资源的帮助。但当个体感知到危机事件的强度已经超出了自我所能承受范围时,需要及时寻求外在资源的帮助。如可以通过对感知自身压力状况来做评判,当个体从生理、情绪、行为上都有极为异常的症状觉知但又自我无策时,就要察觉到危机事件对自身的“威胁”,这时发出求助信号、寻求外在援助是应对心理危机的最好途径。
三、激发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培养的情感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不断催生大学生心理过程及个性品质的积极力量,形成积极情绪,使个体保持乐观,增强应对重大生活事件的能力。积极心理学不排除消极情绪情感在个体生活中的功能,在引导学生培养心理调适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情绪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爱、满足、高兴、自豪和兴趣等,都有拓展人们瞬间“知—行”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智力、社会协调性、体力等。个体常怀积极心态,即使遇到心理困惑或重大生活事件,也会以理性冷静的状态应对生活的遭遇。
从培养积极情感的维度出发,高校在培养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将幸福教育和生命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还是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其教学和实践内容的设计及活动载体的创新都要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挖掘学生潜在的心理能量,积蓄个体内在积极的心理资源,从而增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自我防御能力。第二,增强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成功的“共感”情绪。如搜集历年来顶岗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心理危机事件,以及学生如何主动发出求助行为,并成功处理危机事件的案例作为对顶岗实习生开展岗前心理适应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提前让顶岗实习生通过案例学习和演练,感知主动发出求助信号所获取的成功体验,激发他们在面临生活困扰或挫折中寻求外界援助的积极动力。第三,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心理学十分关注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生活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增强个体的归属感,激发个体诸如爱、合作、勇气、快乐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高校在开展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过程中,要建立不同层面的支持群体,形成立体式的心理危机援助支持系统。比如学校层面,形成辅导员、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单位带教老师、班主任、心理老师、家长代表等成员组成的心理支持联盟,通过走访实习基地、电话、微信、QQ群等平台,加强对实习生的日常关怀和沟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尽管离开学校,但仍有来自学校的爱的温暖和支持力量。
四、加强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培养的行为训练
心理行为训练以心理学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借助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用以提高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方法。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互为一体,认知是行为的基础,新认知模式的建构需要通过行为来达成,而情绪也需要在行为训练中得以体验激发。行为训练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或活动,使个体在其中体验认知、情绪情感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增强积极情绪,养成良好的心理行为品质,所以行为训练是达成目标的有效手段途径。心理行为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可以让学生经历成功的鼓舞和失败的磨练,促使他们正确认识得与失,从中正确评估自我和环境。
对于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的培养,重点要开展逆商训练。所谓的逆商是指自我面临逆境时的反应能力。逆商指数越高的个体,在面临生活挫折时,就会更容易表现出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心理特质,更勇于接受逆境带来的挑战。在实习前,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实习心理危机求助仿真训练。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从典型危机事件的发生、多种求救途径的演示到危机解救,让实习生们体验危机发生、发展和解除的整个过程,贮备心理危机发生时的“应对能量”。在情境模拟训练中,既要有面临挫折时的积极应对行为训练,也要有面临挫折时的消极应对行为。通过反差对比,让学生明白积极主动应对心理危机,才能减低危机事件对自身造成的危害,达到自我防御和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俞慧刚.高职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预警评估研究[J].职教论坛,2013(26):67-69.
[2]张峻,黄如民.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系统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3):107-108.
[3]王萌.“求助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中的先导作用[J].高校辅导员,2013(2):15-17.
[区域规划与发展]
*基金项目:2015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培养研究》(2015YGH124)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6)2-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