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论纲

2016-02-13丁柏铨

中国出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媒体融合

□文│丁柏铨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论纲

□文│丁柏铨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在中国共产党原有新闻舆论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新的方面主要有:全面系统指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将“舆论引导”论发展为“引领导向”论,科学地阐明了党性与人民性之间一致、统一的关系,不懈地探索、认知和遵循新闻、舆论、传播规律,论析了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重大命题,赋予国际传播以“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使命,对新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闻舆论观 舆论引导 媒体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观,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又根据新的现实情况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1]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进行了三种研究考察:影响新闻舆论工作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在十八大以后得到继承的方面;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的创新发展。

一、对中国共产党已有新闻观的继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关于新闻和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观:始终极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始终以新闻舆论工作为要务,将此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此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始终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使舆论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在新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相对于中国共产党原有的新闻舆论观,又有许多创新之处。这既是时代要求使然,也是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所取得的硕果。

二、近年来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突出问题”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社交网络与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关系时,使用了“现实突出问题”这一提法。[2]受此启发,笔者认为,当前的“现实突出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改革处于进一步深化过程中,其艰难程度进一步增加

改革已经到了必须啃难啃的硬骨头的阶段,会涉及和触动拥有较大社会话语权的一部分人(包括利益集团)的利益。这部分人的心声会在社会舆论空间中得到充分反映并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使舆论和舆情因此而增加复杂的程度。

2.不同意识形态之间较量的深广度较之以前更甚

不同的意识形态历来存在、客观存在。现在的情况是:西方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对别国进行渗透,呈现加剧趋势。原苏联和中东北非地区有关国家的“颜色革命”,有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明显印记。在社交类媒体频频发力的当今时代,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渗透,远甚于过去。

3.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新兴媒体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移动互联阶段,手机由模拟发展到智能,由2G到3G再到4G,通过手机在移动状态中披露信息、发表意见,已成风气。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的网民已经达到6.88亿,手机网民已达6.2亿。[3]新兴媒体已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从国际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进行新闻舆论工作,体现了更高的立足点和更新的思维方式。

4.自媒体的兴盛,已使原有的社会舆论格局出现了变局

人们接受信息的主渠道,现已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问题的严峻之处在于:“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要“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5]现实情况是,一个方面,传统主流媒体的生存和发挥作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相当一部分主流媒体已经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人们发表意见的渠道增多并有所拓展,“众声喧哗”已经成为舆论常态。人人手中都有处于移动状态的“麦克风”,这就意味着人人都可能成为舆论的始发点和助推器,特定舆论被催化、被激发从而成为狂潮和海啸的可能性大增。对舆论进行控制,已不像传统媒体一统天下时代那么容易做到了。而网民围观虽然不直接构成舆论,却也是引人注目的舆情现象。至于说意见领袖,则拥有众多的“粉丝”,往往发挥着舆论引导主体的作用。对他们的舆论导向,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一部分人士与官方、官媒的舆论导向相一致;一部分人士与官方、官媒的舆论导向有时一致,有时不完全一致或不一致;一部分人士与官方、官媒的舆论导向经常不相一致。如何对意见领袖进行引导,对其导向进行引领,已经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战略课题。

5.党对所面临的诸多危险和危机更加警觉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身存在着一些危险和危机。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如下问题:执政能力不强 (包括在处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时显现出“能力恐慌”);严重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欺压百姓;利用手中权力,与民争利;更有甚者,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所有这些表现和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威信、地位。如何防止陷入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在著名的“窑洞对”中所谈到的政权兴亡周期律,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人心向背决定着政权的稳固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而人心向背往往通过舆论、舆情得到体现,也受到舆论、舆情的潜移默化影响。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大了反腐的力度,出台了“八项规定”,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罚条例》——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党对来自自身的危机和危险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的主要创新

在以上所述的情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在中国共产党原有新闻舆论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其内容大致包括:提出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的48字方针;阐明“党性和人民性从来就是一致的、统一的”观点;[6]要求各种媒体及媒体传播的各种内容都要“讲导向”,舆论引导讲究“时、度、效”,[7]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和网上舆论斗争;首次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和现代传播体系;力主尊重和遵循新闻、传播、舆论等规律,将此类规律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新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新闻工作者的四种角色身份,要求造就“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对媒体竞争进行了新的阐释;对转作风改文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的关系有了更新的阐释;用国际传播置换以前使用的“对外宣传” “对外传播”的概念,“讲好中国故事”,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上这些都体现出了思维创新和理论创新。

四、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观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用48个字,概括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8]此为“48字方针”。

1.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这是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的第一个逻辑层次,说的是对舆论导向也是需要进行引领的。事实上,舆论引导的主体并不只有官方和官媒,任何具有一定话语影响力的机构或个人,都可能成为舆论的引导主体;平时并不一定具备话语影响力的个体,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成为舆论导向的影响因素。由各种情况不同的主体进行事实上的舆论引导,导向所呈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只有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以此对社会舆论进行导向和价值观的引导,方才能确保舆论导向始终正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的第二个逻辑层次,也是着眼于新闻舆论工作与中心和大局的关系对前者所作的准确定位。毫无疑问,新闻舆论工作以自己的独特之处有别于一般的宣传。它独特就独特在以媒体刊播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形成新闻舆论,由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然如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就应当尊重、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包括据实报道和如实报道新闻事实,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报道具有新闻时效性的事实等)和舆论运行规律(舆论因披露引人关注的事实信息而起,舆论因受到热议而发酵,舆论因参与者互相感染而可能成为狂潮)。只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而全然不顾新闻传播规律和舆论运行规律,这是不可取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团结人民、鼓舞士气”,这是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的第三个逻辑层次,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宗旨。新闻舆论工作通过报道体现正能量的人和事,形成见贤思齐的舆论,通过新闻评论扶正祛邪,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人心齐、心气顺、士气旺。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和“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这是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的第四个逻辑层次,是实现新闻舆论工作目标的路径。“成风化人”,关键在于“风”和“化”。新闻舆论,旨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成此“风”,自然就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影响人、激励人,收到社会成员将真善美内“化”成本身素质的效果。“凝心聚力”是“成风化人”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澄清谬误”的目的是“明辨是非”。在某些情况下,“明辨是非”有赖于“澄清事实”,以此有助于消除人们的某些误解。

“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这是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的第五个逻辑层次,是希望新闻舆论工作具有全球视野,做好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通工作。这一点,在新兴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显得特别重要。现在,国际社会已经愈来愈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需要更多地被世界了解,中国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其中相当一部分任务,应当由新闻工作者来担当。

以往,党对于新闻工作和舆论工作的目标要求,也有过多次明确的表述,但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如此集中、如此明确的表述,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舆论导向、舆论引导与引领导向

中国共产党对舆论工作一贯十分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舆论导向(舆论引导)”的重要命题,后来已经形成相当完备的理论体系。而习近平总书记既坚持以导向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舆论导向(舆论引导)”论的精髓,又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有所发展。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以“举旗”引领导向。前文已对“高举旗帜,引领导向”作了论析。“引领导向”,须强调的是以一种高于导向的思想力量来对导向进行引领,这力量来自于旗帜,即马克思主义。这是将“舆论导向(舆论引导)”的理论与实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将“讲导向”覆盖全部舆论空间。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非常明确:“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9]在一部分舆论空间中讲导向而在另一部分舆论空间不讲导向,这类现象客观存在,且并不罕见。被列为“也要讲导向”的范畴的,往往是在“讲导向”方面存在有待改进之处的媒体类型、报道类型、信息传播类型。倘若这类现象没有改观,不讲导向的主体所形成的舆论,将会在某些方面干扰、侵蚀、吞噬讲导向的主体所形成的舆论,将会使舆论空间无法晴朗起来。

(3)舆论引导要把握好时、度、效。2013年8 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舆论引导如何才能获得良好效果?答曰:与引导艺术和水平有关。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引导艺术和水平呢?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把握好时(时机、时效、时宜)、度(分寸、火候)、效(讲究效果)。这无异于确立了舆论引导的三个维度。在三个维度上加以合理的、综合的把握,方能使舆论获得最佳的效果。

(4)重视对网上舆论的引导。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舆论的大浪往往起于网络;舆论中特别难以引导的部分,往往就是网络舆论。如何对网上舆论进行引导,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重大考验之一。也许可以这么说:过不了网上舆论引导这一关,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网上舆论引导,包括对社会舆论进行的敢于“亮剑”的引导,也包括对意见领袖进行的有说服力的引导。

3.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及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主流语境中,坚持党性始终得到强调,人民性则不被提起,受到冷落。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新闻工作时,将党性与人民性并提,揭示了两者之间一致的、统一的关系。他在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加入了“以民为本”这一新的表述。两个“为本”合起来,把人民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上。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则是党的执政理念在各项工作包括新闻工作中的实际贯彻。以上内容,既是党性的高度体现,又是人民性的精髓所在。党性和人民性,由是一致,因此统一。将党性建立在与人民性相一致和相统一的基础上,在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的同时强调人民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性理论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从党的各级组织的角度说,关键是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这种领导,本身是践行党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是尊重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而从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角度说,关键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里有一个问题:媒体姓党、爱党、护党、为党,是不是可以忽视对民声的真实反映?回答是:不可以。党的媒体姓党、爱党、护党、为党,天经地义;相反,则不可思议。媒体姓党、爱党、护党、为党,与表达人民群众的真实的心声并不矛盾,更不对立。其原因在于:如前所述,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一贯就是爱民、护民、为民的。认为媒体姓党、爱党、护党、为党就不能真实地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是对坚持党性的一种误识和误读。

在这里,有必要探讨和回应三个让不少人困惑的问题。

(1)阶级概念淡化与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

众所周知,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表现。在当今中国,阶级的概念已经淡化了。那么,与阶级性紧密联系的党性为什么就不能淡化呢?原因有二。一则,党性当然是阶级性的最高表现,同时也还应该是特定政党根本性质的最高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是以“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为自己的执政理念的政党。虽然阶级的概念淡化,但中国共产党的与上述执政理念紧密联系的党性并不能淡化。二则,在中国,阶级并没有完全消亡;在国际社会中,阶级更是一种现实存在。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淡化不得,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淡化不得。

(2)市场经济体制与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

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手段的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服从计划、服从调配、服从管控是格格不入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的企业和个人,崇尚同行竞争;追求正当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其这方面的合法行为受到法律和伦理的保护,与党性原则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差异。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极大地激活了社会成员的工作、劳动热情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会刺激人们追逐经济利益,甚至以不正当的手段去牟利、获益。这就意味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抵制金钱拜物教,抵拒经济利益的诱惑,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3)深化改革与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深化期。其与新闻舆论工作密切相关的重要特点有:一是政府简政放权,解决政府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二是进一步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之更加合理。在政府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为什么反而更加强调呢?简政放权,放的是不影响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一部分行政权力;党对于涉及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新闻舆论工作,对于影响社会舆论的舆论导向和新闻媒体,历来就是管理上不放松的。正因为如此,在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不是可以淡化而是必须强化。

4.探索、认知和遵循新闻、舆论、传播规律

按新闻、舆论、传播规律办事,新闻能入受众之眼、之耳、之脑、之心,舆论引导能取得预期的实效;反之,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新闻传播规律、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网络传播规律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尊重和遵循的。他是对新闻、舆论、传播规律强调得最多的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

在谈到媒体融合的命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两种规律。他在2014年8月1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10]遵循各种相关规律,是做好新闻工作和舆论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必备要件。确立尊重新闻、舆论、传播规律的意识,改变一部分领导干部在这些规律面前的混沌状态、盲目境况,实在是重要之至、必要之至。

新闻传播规律是新闻信息和以新闻评论为载体的观点的传播规律。早在1989年,习近平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基于对新闻工作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就这样谈到过新闻工作的规律性:“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11]新闻和新闻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不因政治对它的需要而有所改变,也不因为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而对规律可以有所忽视。因此,遵循新闻、舆论、传播规律,一个关键点是,必须处理好政治、党性与这些规律之间的关系,不能以前两者挤压后者。

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是由新闻媒体刊播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所形成的舆论的传播规律。它与新闻传播规律联系紧密而又有所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新闻舆论是基于新闻报道抑或新闻评论而形成的,一部分新闻传播规律,应该也就是新闻舆论传播规律。但舆论传播毕竟有其特有规律,比如:生成规律、触发规律、感染规律、消长规律,等等。

网络传播规律是网络信息和网民意见的传播规律。网络传播并不一定凭借新闻而传、而播,借助于网络进行的传播,可谓无远弗届。其信息和意见迅速扩散、虚拟与现实紧密结合、信息海量储存、便于在移动中联通和互动的特性,极为明显。网络传播规律与以上特性密切相关。

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是新兴媒体在自身发展中所循的规律。依笔者之见,它应包括:数字化律、方便使用律、适应个性律、包容融合律、全天候互动律等。[12]

上述诸多规律之间,既有区别(内涵有区别,适用范围也有区别),又有联系和交叉。它们不是孤立的存在,常常会发生交互作用,常常交集于社会舆论空间。

5.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的辩证统一关系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舆论监督放置到与正面宣传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并阐明了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特定人群对两者及两者关系存在着认识误区。一是对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认识有误。将此理解成:只能进行正面宣传,只能报道正面的人与事,只能报喜而不能报忧。二是对舆论监督的认识有误。将舆论监督认定为传递负能量,会让人灰心泄气,对社会产生撕裂作用。三是对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之间的关系认识有误。认为两者是对立的,不相包容的,甚至是互相抵触的。

实际上,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一,两者在目标方面体现出一致性。正面宣传以肯定和褒扬的基调报道真善美;新闻媒体进行的舆论监督,则否定和批评假恶丑,从另一方向倡导真善美。其二,两者在基于事实方面体现出一致性。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都要正确认知人事和真实报道事实,都要负责任地用事实说话。其三,两者在追求良好的传播和引导效果方面体现出一致性。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和有水平的正面宣传,都以对受众产生积极的精神影响和心理影响为旨归。其实,舆论监督是和正面宣传相辅相成的另一种舆论引导方式。前者和后者各有自己的存在价值,都不可或缺,也都不可互相排斥和互相取代。它们应该而且可以统一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大目标之下。

6.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新闻舆论工作宜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适应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接受特点。习近平总书记顺势而为,提出了媒体融合的重大命题并在这一方面有所创新发展。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1)媒体融合。媒介融合,在学界和业界早有人提出过、研究过;但党的最高领导人就媒体融合进行论述,这是首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五个方面的深度融合,体现出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媒体融合,主动者是传统媒体,是它们结合媒体转型进行的,不是一般地办网站、做“两微一端”;而是在转变思维方式的前提下,进行上述五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媒体融合过程中,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

(2)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并不是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提的,但他是使用互联网思维概念的第一位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相对于传统思维而言,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体现了新特质的思维。互联网思维平等、开放、亲民以及注重用户(客户)等特点,笔者此前已有所论及。[13]在这里略作补充。第一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旨“互联互通、共享共管”,道明了互联网思维的相当一部分特质:“互”“共”。“互”:不管互联还是互通,都必须实现使用者与提供服务者之间的互动以及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注重互动的思维,有别于传统媒体以往习以为常的“我传你受”甚至“唯我独尊”的思维。“共”:人人共享媒体,人人参与传播,媒体在供使用方面体现出开放性(例如自媒体),与此相联系的是互联网思维的开放性、交汇性和共享性。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智慧和所知信息奉献到互联网公共平台上,也都能从中共享并获取丰富的营养。这就打破了传统媒体以往所循的相对缺乏开放性、交汇性和共享性的传统思维。

(3)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舆论变局已是铁定事实。舆论变局的表现是:社会舆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众声喧哗,公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能非常方便地参与形成舆论或成为舆论的焦点,主流媒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边缘化或正在被边缘化,舆论引导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艰难和难以奏效。正因为如此,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急迫。舆论引导的新格局应当是这样的舆论格局:主流媒体更新了理念和转变了思维方式,实现了痛苦并有效的转型,深度融合了新兴媒体的优长,使被边缘化的现象有所改观;与此同时,新兴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打造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经过转型,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这类主流媒体,是深植于民众心头的、对民众的精神和心理能产生深度影响的媒体,而不是徒有主流媒体虚名的媒体。所谓竞争力,其实就应该包括上述内容。

(5)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这个体系,是由多种形态的媒体构成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荣共存的、体现了新颖和新锐理念的现代传播体系,也是由科学的新闻传播理论支撑的现代传播体系。

7.对外传播——“连接中外、沟通世界”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是要把中国的声音传出去,将外界的信息传进来,以传播对象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让世界了解中国和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这方面精辟观点涉及传播内容、传播方式、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等。

(1)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前者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的宗旨,后者是在国际上传通的路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世界了解中国,宜从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入手。进行国际传播,用一般的宣传的方式,进行乏味的新闻传播,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官腔官调充斥,更是会受到对象国受众的抵拒;而必须潜心研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并以此为策略。所讲的应是有着充盈的中国元素的、让人听得进去的生动故事。

(2)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我国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相对偏弱,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与和平崛起的大国地位、大国形象极不相称。在全球传播格局中,我国的新闻媒体,还很少能设置足以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并由外国媒体跟进的议题和议程,在这方面尚无充分的话语主动权和话语主导权;还很少能通过首发报道,引领国际社会中的舆论朝着我们所预期的方向发展;甚至还很少能通过及时报道国内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而成为世界各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的消息源。这样一种局面如不改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就始终没有充分的话语权,即使发声也没有影响力。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缺乏话语权的现状亟待改变。

(3)精心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进行国际传播,转变话语体系至关重要。用驾轻就熟的、就连国人都常加诟病的传播话语体系进行国际传播,对象国的受众显然不领情、不买账,这样的传播难以收获良好的正面效果。我们要着力建构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是与对象国的文化背景和公众的社会心理相契合的,是与特定受众的接受习惯和接受预期相吻合的,是符合新闻传播的普遍规律的。为了使中国的声音让国际社会听得懂、听得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很有必要。这是改变中国的国际传播现状的重要举措。

8.新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新的历史和社会条件赋予新闻工作者神圣的职责。新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既有不变的要求,又有新的重任。

在2016年“2.19”讲话中,习近平希望新闻工作者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14]这是对新闻工作者进行的角色定位。新闻工作者集上述四种角色身份于一身。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让人民群众充分知晓,并转变为其自觉行动,新闻工作者责无旁贷。秉笔直书,记录时代风云,是新闻工作者无可推卸的责任。以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激浊扬清,推动社会进步,新闻工作者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守望社会公平正义,对相关的正确理念进行广泛传递,对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的现象进行曝光、抨击,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行为予以舆论支持——这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同时当好以上四种角色,既需要责任感,又需要胆识。特别是守望社会公平正义,会受到有关当事人、责任方的抵制、阻碍甚至打击报复,更须有“铁肩担道义”的气概和胆略。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15]是新闻队伍建设的刚性要求。新闻工作时时进行、日日进行,天长日久,会对公众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三种基本素质:政治方面的素质(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识别力),业务方面的素质(精通新闻业务,谙熟新闻传播规律,所生产的新闻产品能够为受众喜闻乐见),作风方面的素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新闻采访扎实,新闻写作和制作造诣高深)。归根到底,新闻工作者和新闻队伍要能让“党和人民放心”。

在新闻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专家型的新闻人才,不仅新闻业务出色,而且还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有学养,有思考,有见解,具备与特定领域专家对话的能力。培养全媒型而不是“单打一”的新闻人才,是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事业提出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对转作风、改文风提出了新的系统的要求:“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16]

“俯下身、沉下心”,说的是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转作风、改文风应当秉持的态度包括心态。放下身段,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养料;沉下心来,除去浮躁之气。把心思和力气花在迈开腿进行深入调查采访上,花在研究事实、研究受众上,花在精心写作和制作上——这是转作风、改文风的要义。

“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说的是如何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应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在调查采访中,掌握真实的情况,不为假象所迷惑、所蒙蔽。②在通过新闻作品说话,或通过其他渠道从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时,所说的应该是真话、实话,而不是假话、虚话和虚与委蛇的话。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说实话有时要付出或要准备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特别有现实针对性。③动真情。以此与虚情假意、与矫揉造作、与煽情炒作划清了界限。而且,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中动了真情,才可能把报道对象、采访对象的真情传递给受众,才可能赢得受众的真情,报道者、被报道者和报道接受者围绕真情而形成的三者互动关系才可能建立起来,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说的是对新闻作品的要求。有思想,能给人以思想启迪,这是优秀新闻作品的必备条件。有温度,新闻作品能给人带来暖意,而不是让人感到人间冷酷无情。有品质,新闻作品有品位,质地好。这样的“三有”作品,应该就是新闻精品了。

注释:

[1]这些重要讲话是: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4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在中央网络安全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3]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

[4]习近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8月8日,http://cpc.people.com. cn/n/2014/0808/c164113-25428563.html

[5]如何跟上习近平新闻理念[D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08/c1001-26349956.html

[6][7]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3-8-21

[8][9][14][15][16]杜尚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6-2-20

[10]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新华社2014年8月18日电。

[11]许一鸣.把握新闻工作的基点——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谈新闻工作[J].中国记者,1989(7).该文后收入习近平的《摆脱贫困》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中

[12]丁柏铨.略论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兼及它与新闻传播规律的关系[J].新闻记者,2015(10)

[13]丁柏铨.媒体融合中的三个关键词[J].新闻爱好者,2015(7)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媒体融合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