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数字化阅读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16-07-26王佑镁付金灵

中国出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知识图谱

□文│王佑镁 付金灵



基于知识图谱的数字化阅读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文│王佑镁 付金灵

[摘 要]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5年间收录的1207篇数字化阅读领域的核心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以共词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构建15年来该领域研究主题知识图谱,结果发现,我国数字化阅读的热点集中在数字化出版转型与电子书研究、数字化阅读发展现状、新时期图书馆阅读推广机制、移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等四个方面。同时揭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在于:数字化阅读与出版行业的盈利模式和共赢机制、数字化阅读生态构建、数字化阅读效果、数字化阅读推广及影响评估等,为数字化阅读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图谱 数字化阅读 数字出版

数字化阅读是指用户通过网络在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PDA/MP4/MP5等终端阅读设备和互联网平台,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种媒体合成的信息和知识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再次超过半数,达到58.1%,较2013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均有所上升。[1]毫无疑问,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研究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运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技术,梳理我国数字化阅读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绘制我国相关领域有关数字化研究热点视角知识图谱,进一步归纳分析我国数字化阅读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向。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词频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研究工具为Bicomb和SPSS 20.0。分析样本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文献来源,采用多次复合检索,期刊年限从2000年到2015年9月份,确定有效文献1207篇作为研究资料。最后检查资料编码格式以及关键词含义是否一致,最终规范和确定研究对象。

对1207篇文献题项应用Bicomb软件进行关键词高频词统计,高频低频词阈值结合Donohue提出的齐普夫定律推导出的高频低频词界分公式,[2]参考国内学者孙清兰提出的高频词与低频词的界分及词频估算法,[3]最终确定有效高频词数为35个,其总的出现频次为1821次,累积频次是36.77%,超过知识图谱中规定的27%,符合分析标准。这35个高频关键词基本反映了我国数字化阅读2000-2015年的研究热点。利用Bicomb软件中的词篇分析功能,产生词篇矩阵;将词篇矩阵导入SPSS 20中,采用样本聚类,得出关键词聚类树状图;结合聚类结果,在SPSS中对词篇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出数字化阅读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数字化阅读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我国数字化阅读领域的研究热点划分为四大领域,这4个领域分别命名为:①数字化出版转型背景下的电子书研究;②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化阅读发展现状研究;③新时期图书馆阅读推广机制建设研究;④移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下文将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二、我国数字化阅读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给传统出版中的报业出版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人们带来了阅读载体和方式上的变化。

1.数字化出版转型背景下的电子书研究

这一主题主要侧重于数字化出版的转型、电子阅读及其产业发展研究。传统出版业需要将传统图书出版延伸到网络空间,促进管理理念、资源、人才、内容制作、出版流程、销售渠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延伸出版产业链条。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带动电子书产业的发展,但电子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4]:一是产业内部没有进行深度融合,产业链内部的数字出版商即内容提供商、平台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终端提供商即电子阅读器制造商之间各自单打独斗;二是电子书的版权问题,国内数字版权意识不强,没有完善的电子书版权授权体系和保护机制;三是电子书格式标准不一,电子书阅读器以及电子书销售平台制定了各自独有的电子书格式标准,读者难以找到与电子书格式相匹配的阅读器;四是电子书资源相对匮乏,内容多偏向娱乐性质,启迪读者思想的作用有限。

2.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化阅读发展现状研究

数字化阅读现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研究者主要关注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和青少年群体。研究者针对不同区域、类型的大学生群体数字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如李武等对中日韩三国的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使用动机和用户评价进行研究,发现中韩大学生更加注重阅读的娱乐性需求和互动性需求,对数字化阅读所提供的内容最满意,而日本的大学生更加注重资讯性的需求,对数字化阅读的硬件满意度比提供的内容满意度要高。[5]陈锐军对广东省的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现状调查发现学生读课外书的时间在减少,花在互联网阅读的时间在快速增加;学生在网上最喜欢做的事情偏娱乐性;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传统的逐字逐句阅读变成了跳转式的超文本阅读。[6]作为城市弱势群体,农民工数字化阅读也得到学界的关注,杜春娥等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外来农民工的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时政新闻、电子书、音乐电影娱乐体育是农民工数字化阅读的主要阅读类型,他们正积极参与到数字文化活动中,建构了自己的文化生态。[7]针对大学生、青少年数字化阅读问题,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对策,蔡红等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指出图书馆可以通过推广公益宣传、加强阅读指导功能、组织读书会等读者协会以及打造品牌文化讲座等形式引导读者进行深阅读;徐洪升指出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的阅读需求引导阅读方向、构建多元化的导读模式与用户开展互动探讨、构建基于Web2.0的导航技术平台优化平台服务等。

3.新时期图书馆阅读推广机制建设研究

中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早已把国民阅读力的提高作为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通过各种形式推广全民阅读。如英国政府通过国家公共图书馆给地方(社区)图书馆提供发展基金举办文学作品的推广活动,并启动了由图书信托基金协调,图书馆服务机构联合学龄前机构和医疗专家共同参与的“阅读起跑线计划”。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带动着图书馆进行数字化阅读推广机制的建设研究。程文艳等通过分析新加坡、韩国、美国这些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推广阅读文化的实例后,指出我国应从建构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扩大阅读推广范围、建立促进阅读基金会、充分利用先进的传媒技术与手段使阅读推广活动常办常新等策略入手,构建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机制。[8]陈鹂从营销的视角提出了嵌入式营销、手机阅读营销、品牌营销、网络视频营销这几种手段促进图书馆的阅读推广。[9]阅读推广的机制有多种途径,但是成效如何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测评手段,研究者建议可以通过“国际阅读素养调查”(PIRLS)来检查阅读推广活动的成效,PIRLS每5年一次,针对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检测,[10]对推广机制成效进行科学的测评,以便于总结不足并调整。

4.移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顺应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图书馆需要构建数字资源建设,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国外较早开始电子书的编目实践工作。例如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就利用现有纸本书的MARC(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e,机器可读目录)格式对电子书阅读器进行编目,描述电子书阅读器的名称、型号,然后连接每个阅读器预装的电子书。[11]针对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吴若英等指出图书馆应积极与出版社沟通,丰富电子书资源渠道,同时可与其他高校共享数字资源;结合数字资源建设,图书馆可提供特色的馆藏服务;应用加密技术,完善版权保护等。[12]研究者也提出针对资源分散问题,可构建一个基于Web环境的综合性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把各类分布式文献信息资源按一定的管理方式和应用目的组织起来,实现内容间的无缝关联,以统一的界面提供对各类资源的透明访问,并最终把文献信息资源融入知识服务体系中。[13]柳丹枫通过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的比较,发现国外手机图书馆服务模式更多样化,除了短信、浏览器、客户端外还有二维码模式等。服务内容上,我国移动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图书借阅服务和基本信息发布两部分,而国外服务内容更加全面和多样,除了基本服务内容外,还会提供医疗保健、家庭生活、志愿服务等。[14]

三、我国数字化阅读研究的未来趋势

数字化阅读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开放系统。目前,数字化阅读产业链分工的不明确是阻碍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1.数字化阅读与出版行业的盈利模式和共赢机制研究

阻碍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问题有:销售渠道对电子书的低价倾销、电子书定价机制中对内容商发言权的忽视、电子书销售数据第三方监管的缺失,使内容提供商很难与平台运营商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15]盈利是数字阅读出版行业各产业的共同目标,但是合作之后的利益该如何分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主要盈利分配模式是代理分成制和批发折扣制,但是这两种制度仍不能平衡各自的利益,因此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盈利分配模式,这将会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媒体融合视角下的数字化阅读生态研究

近日发布的国内首份城市阅读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在互联网环境下,手机等新媒体阅读成为读者的第一途径,阅读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对于数字化阅读来说,如何融合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构建积极的、健康的数字化阅读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新媒体的出现的确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任何技术的变革只会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但是不会使对该行业有价值的一方淘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这就需要找到两者之间融合的途径,这是数字化阅读研究领域当中值得关注的部分。

3.数字化阅读的质量与效果研究

当前,许多学者对未成年人、大学生、全体国民等不同群体的数字化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在这些群体当中都普遍存在浅阅读现象。因此,数字化阅读经常被看作是一种“浅阅读”,受到许多质疑,但是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究竟如何?它对读者的自身全面发展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数字化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获得快速理解和反应的能力以及多任务处理能力。这种阅读理解和认知层面的改变,会对人类的学习、认知、创新乃至精神健康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人脑是否会发展出新的更为高级的认知形态,暂时还不能确定,还需要一些深度的实证研究来帮助人们理解和认知数字化阅读。

4.重视图书馆阅读推广对参与者的影响评估研究

阅读推广,无论是对儿童、青少年、大学生还是全体国民,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和基础理论,如阅读推广的意义、推广的形式、推广的策略方面等展开,而对参与者的影响评估研究较少。国外对参与者的影响评估研究早已开始,英国在1992年针对婴幼儿阅读服务推出的“阅读起跑计划”,该项目研究人员采用对照实验法、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等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长期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研,该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者的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都得到提升。国内可借鉴国外的实践研究方法、工具及统计方法,探究我国的阅读推广项目对参与者的影响评估,在此基础上促使图书馆进行反思,改进图书馆阅读服务,使图书馆阅读服务对全体国民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产生更大的影响,推进全民阅读的可持续发展。

5.基于数据挖掘的个性化的数字资源服务实例研究

图书馆掌握着大量的用户信息和数字学习资源,这些信息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大数据库,这些数据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和分析,将对数字资源的采集、用户的需求、导读等提供帮助,从而对我们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将在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考验,复杂数据的处理也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发展的主旋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探寻图书馆服务的模式、未来发展趋势。[16]通过数据挖掘,图书馆能优化资源建设和知识服务,不仅能帮助读者解决问题,还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学习导向。因此,基于数据挖掘的个性化的数字资源服务实例研究将能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出版网.“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OL].[2015-08-20].http://www.chuban.cc/yw/t20150420_165698.html

[2]Donohue JC. Understand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s—A Bibliometric Approach[M]. Cambridge: TheMIT Press, 1973: 49-50

[3]孙清兰.高频、低频词的界分及词频估计方法[J].情报科学,1992(4):28-32

[4]李金秋.新媒体时代传统图书出版的生存发展之路[J].出版广角,2015(5):95-97

[5]李武,刘宇,张博.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使用动机和用户评价研究——基于中日韩三国的跨国比较[J].出版科学,2014(6):83-87

[6]陈锐军.广东省青少年数字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出版,2010(16):55-58

[7]杜春娥,畅榕,刘辰.农民工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状况调查——以北京地区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4)

[8]程文艳,张军亮,郑洪兰,周红梅.国外图书馆推广阅读文化的实例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2(5):47-54

[9]陈鹏.图书馆阅读推广营销手段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109-112

[10]曹桂平.关于台湾地区阅读推广活动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0(3):78-82

[11]Polanka S. Building an E-Reader Collection, the Duke University Library Experience[EB/OL]. [2014-11-27]. www.aserl.org/ projects/CollDev/E_Reader_1.ppt

[12]吴若英,郭春侠,马娟.电子书阅读器在图书馆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3):71-76

[13]赵荣.浅谈图书馆服务工作如何应对数字化阅读的挑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7):99-101

[14]柳丹枫.3G时代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10):105-110

[15]汤雪梅.基于大众阅读的数字出版发展模式研究[J].编辑之友,2013(2):52-56

[16]张文彦,武瑞原,于洁.大数据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2(6):15-2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实证研究”(12CTQ01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所)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知识图谱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