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探析

2016-02-11孙兰英任怡康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培育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孙兰英, 任怡康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072)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探析

孙兰英, 任怡康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072)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以其传播的即时性、丰富性、便捷性、趣味性、渗透性和大众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新挑战。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创造多元参与的教育环境;增强主体参与意识,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推动新媒体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的全过程。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途径

如何有效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方面的优势,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 新媒体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新媒体作为利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向受众提供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体已成为当今社会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1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 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1]1。“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的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高,为3.8%”[1]33,。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当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需要新媒体的参与

理论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先导,是价值观认同的前提。只有完成理论认知,才能进行由内在信念转化为现实行为的过程。当前社会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度不高,传统意义上的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已难以引起大学生的认同与共鸣,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继续深入展开的困境。新媒体依托高速传输技术与碎片化的信息处理方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主要通过课堂、影视和广播等传统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有借助新媒体平台,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更好提升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

2. 提升价值观教育反馈,需要新媒体的参与

价值观的培育不单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输过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利用反馈理论来优化其过程,以提升稳定性与有效性。反馈理论作为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是解决系统内外部动态变量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与调控作用之间的矛盾所必不可少的方式[2]。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传播活动,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内外部动态变量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目标效果的发挥。信息反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制定与调整,同时也有利于对其过程进行有效控制[3]。传统意义上反馈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传播过程中的汇报、抽查和民意测验以及访问等形式,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反馈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通过网络问卷、网络论坛和大数据等手段,可以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更为真实有效的一手资料,这对于增强信息反馈的实效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价值观内化,需要新媒体的参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经过内化过程,使价值观的实践由被动向自觉转换,才能将价值观的培育真正落到实处。大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要求大学生能够对核心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认同,做到“入脑”、“入心”,并外化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舆论的引领是价值观内化的先导,“现代社会舆论已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社会思潮和群众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导向功能的重要前提。新闻媒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者、促进者和推动者,是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载体”[4]。新媒体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拥有较高的使用率及认可度,因此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对于营造健康文明的高校舆论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只有重视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舆论引导,占领高校舆论阵地,才能有效引领校园主流文化,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挑战

在传统社会,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的传播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不良信息的产生与扩散,高校相对容易把握大学生思想与动态。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原先单一、可控的信息传播源被打破,各种思潮通过互联网争相涌入,加之监管机制的不健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诸多挑战。

1. 信息传播复杂化,影响价值判断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点对点的单一传播模式,转而形成点对面的传播模式,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以点带面,形成网络状的传播。这种传播模式造成信息的井喷式爆发,无疑会帮助大学生拓宽眼界、丰富视野和提高自身素质;但同时也充斥着大量无用、有害甚至虚假的信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判断。新媒体中信息的大量扩充造成的信息冗杂、信息价值降低、信息真实性难以辨别等现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

2. 网络信息“快餐”化,价值观培育难以深入展开

社会转型期的到来给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追求的不再是信息的质量,转而对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快餐文化”随即诞生。快餐文化指“追求速成而不注重内在底蕴的长期积累,通俗浅显但短期流行的文化现象”[5]。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快餐文化”带来滋生的土壤,作为新媒体的主流使用人群,大学生易受“快餐文化”影响,容易接触肤浅化、世俗化的网络信息,缺少对具有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的信息的深层思考,这就导致大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流于表面,给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困境。

3. 生活空间虚拟化,道德约束力降低

新媒体作为新的思想教育载体,依托高速发达的互联网通讯技术,实现了人们生活、学习和交往的虚拟化。通过互联网载体,使用者可以隐去真实身份,对某一事件进行关注、评论和传播等一系列虚拟化行为,这一特点使得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群体表达情感、寻求认同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眼中,新媒体有着相对自由的舆论环境,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发表的意见与看法,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得到很好的抒发,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言论的自主性,拓宽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但同时网络的虚拟化使得用户的言行得不到规范与监督,加之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减少,容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与道德人格的缺失,有时甚至还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举动,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带来挑战。

4. 参与主体多元化,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减弱

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议程设置的主体已不仅仅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受众可以通过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转发消息等网络行为影响舆论导向,导致议程设置功能逐渐弱化。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以及价值判断尚不成熟,容易产生情绪化行为,议程设置的弱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加凸显。一方面,议程设置的弱化使得受众在互动的过程中讨论话题多元易变;另一方面,由于议程设置的弱化,使得媒介中的“把关人”角色缺失,衍生出话语权的滥用、网络文化低俗化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等问题[5]。这些影响冲击着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不利影响。

三、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理念,为增强社会认同与凝聚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需要从国家、高校和个人等方面全方位推进。

(一) 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构建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

1. 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在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作出重要指示与部署,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网络时代深刻变革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论、网络文化资源共享论和网络文化主旋律论等4个方面[6],这些理论从不同层面阐明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它们的产生与发展表明,网络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动力。同时,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冲击。在网络文化充斥校园的背景下,一方面,高校应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之中,打造一批内容丰富、主旨明确和贴近实际的校园网站。在此基础上,利用校园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宣传与线上活动,提升大学生相关理论学习与实践,使校园网成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管理水平,加大校园网站监管力度,通过技术监控、举报投诉、队伍建设等手段有效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危害,引导校园网络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 充分挖掘新媒体信息资源,促进先进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和行为品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校园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例如,由央视创办的品牌栏目“感动中国”,从2002年开办至今,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其中的当选人物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而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感动中国”栏目突破了以往电视播出的传统形式,通过新媒体平台推介、开设门户网站专区、微博微信调查等形式,对栏目进行全方位宣传,扩大了栏目影响力,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高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充分挖掘新媒体中的典型事例与素材,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校园论坛以及多媒体授课等形式进行宣传,促进先进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二) 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创造多元参与的教育环境

1. 推动新媒体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的全过程

高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战场,理论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养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新媒体特点的基础上,将新媒体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实现思想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即完成教学内容问题;第二个过程是实现教材体系再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也就是完成教学方法手段问题,即把课程的目标、内容变成学生的知识、理想、信念”[7],这个过程的开展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拥有较多的使用人群和较高的接受度,作为最先接触新媒体的群体之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线上交流等新形式进行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以及内化过程,可以增强其过程的实际效果,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价值观认同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大众化、开放化趋势,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已无法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收到实效,就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努力“建构新媒体的传播环境,设计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传播手段,改革新媒体传播运行机制”[8]。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要求与内容,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发展现状开展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形式,传播更加贴近学生心理的教育内容。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为高校掌握和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关注热点及思想现状提供了重要途径,通过对此类新媒体的利用,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教学与宣传内容,提高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认同,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真正收到实效。

(三) 增强主体参与意识,营造健康积极的舆论环境

1. 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高大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能力的平台,多样化审视、触摸社会现实的同时,更逐渐成为影响和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新载体。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向受众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因其多元、匿名等特点,也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碰撞的重要阵地。由于大学生的认知还没有完全成型,其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面对社会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无不在考验着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研判能力和规范能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成为新媒体环境下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学者麦克卢汉的经典传播学理论“媒介及人体的延伸”的研究可以认为,媒介素养是公民具有的对媒介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以及运用能力[9]。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及处理能力的同时,对塑造大学生公民意识、净化高校网络环境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高校应将提高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有效利用校园网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让大学生有机会同各层次、各种社会身份的人群进行交流沟通,学习在海量信息中甄选、搜集和整理有益信息,理性地分析社会事件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成为具有智慧性、创新性和研判能力的媒介使用者。

2. 加强互动与反馈,打造高效循环的教育体系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成为大学生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渠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的情绪在新媒体环境中得到有效抒发。“微时代”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群体间的信息流通方式,使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打破了现实空间的距离和约束,信息的交流和情感上的沟通变得更为直接和便捷。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尤其需重视过程中的信息反馈。随着新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内多数部门都已通过微博、微信开通官方平台,使学生在了解校园动态及相关政策的同时,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留言等形式与相关部门进行“互动”;而高校有关机构通过相关评论留言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可行性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当前,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的新媒体已越来越受到高校相关部门的重视,新媒体利用率大幅度上升,但同时高校新媒体平台的开发与管理还存在诸多不成熟因素。高校应以打造双向互动、高效循环的教育体系为目标,加强相关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健康积极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502/W020150203456823090968.pdf,2015-02-03.

[2]胡澜.新媒体环境下反馈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4(5):11.

[3]王萌.信息反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80-181.

[4]潘陆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求和内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19.

[5]杨理光,郑保章.网络媒介议程设置的弱化及其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53-154.

[6]孙兰英.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2):95-96.

[7]鲜开林,杨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研究:以新媒体为视角[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74.

[8]颜小燕,康树元.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63.

[9]万纤,眭国荣.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34.

Pathway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 from the New Media Perspective

Sun Lanying, Ren Yikang

(School of Marxism,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soaring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new media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way of lifestyle and value options as its instantaneity, convenience, enjoyment, richness, permeability and popularization. As a result,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values meets challenges. Paying attention to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establishing the healthy and harmonious campus network culture, innovating educ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creating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pluralism participation, enhanc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main body participation, building safe and posi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nd pushing the new media merged into the process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n university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Keywords:new media perspectiv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pathway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16)01-060-04

通讯作者:孙兰英,sunly222@sina.com.

作者简介:孙兰英(1957—),女,博士,教授.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重大招标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1ZD013);天津社科院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基金资助项目(HXJZG2015-B08).

收稿日期:2015-02-04.

猜你喜欢

新媒体视域培育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视域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政府环保舆情应对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新媒体视域下艺术管理的创新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中建海峡品牌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