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运用探究
——以人教版和人民版必修一为例
2016-02-04金雪雪
金雪雪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运用探究
——以人教版和人民版必修一为例
金雪雪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历史地图作为高中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反映出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的历史史实,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次,对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的运用探究,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历史地图;高中历史教材;运用探究
“左图右史”是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书写的优秀传统,宋代学者郑樵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像于图,索理于书。”①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课文文字的教学而没有对历史地图这一课程资源加以很好的利用,从而导致历史知识学习变得抽象枯燥,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选择人教版和人民版这两个版本的必修一来对历史地图作一个综合探究,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视角,以便达到合理运用历史地图的目地。
一、历史地图的定义与分类
(一)定义
著名的学者谭其骧先生有言:“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到的戏剧!”②由此可见,历史与地理的紧密关系,历史研究一定要放在特定的地理时空中去考察。《辞海》将历史地图解释为“专题地图之一。反映人类某一历史时期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状况的地图。如历史事件的地点、历史时期疆域和政区、历史政治形势、国内外战争、民族迁徙、经济和文化发展等。”③
(二)分类
历史地图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以人教版和人民版历史教材的必修一为例进行探究,那么就将其根据政治史专题的特点分为政治类、军事类、对外关系类三种。
政治类:主要有《西周分封示意图》、《秦朝疆域图》、《古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等。
军事类:《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等。
对外关系类:《罗马扩张示意图》等。
二、历史地图在教材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这一显著特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靠文字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直观的感知,历史地图则恰恰做到这一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对后世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针对这一内容的讲解,教师就应该将历史地图合理的运用起来。通过《西周分封示意图》,学生不仅能够清晰的看出周武王对其同姓和异姓分封的不同之处,而且也更容易体会分封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知识学习的目地。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的发展观
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历史地图可以“运用视觉手段来突出变化、扩展和收缩”、它能够“体现历史进程的连续性”。④仔细观察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54页的《太平天国形式示意图》,关于黄河入海口在地图上标注了两条,分别是1855年以前黄河注入黄海,1855年以后黄河注入渤海。可能在众多的中学生的认知里一直以为黄河的入海口只有一条而且是没有经过变化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线索,以该幅地图为出发点,提出进一步的假设,长江是否也这样呢?或者,除此之外,设问我国各地的地理名称或行政规划是否也同样经历了变化。最后经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来加强学生对纵向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发展观。
三、教材选用的历史地图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历史教科书由专家精心编制而成,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然而,笔者探究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发现了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关于《秦朝疆域图》,个人认为人民版的历史地图更为全面一些,它不仅将疆域图清晰的展现出来,而且也将疆域的接壤地区标注出来。这种呈现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秦的疆域及秦统一前的六国分布,而且也能够了解秦朝以外的世界,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
再者,人教版必修一第27页的《罗马扩张示意图》同样也有问题,罗马的扩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十分清晰明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地图的各个地区的名称却是不统一的,比如在欧洲的西部和北部,它用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这两种人种的概念来等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区名称,这就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极大的误解,以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是地区的名称。
四、选用的历史地图中较为优秀的方面
(一)人民版必修一第51页的《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1911)》运用十分合理。武昌起义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次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者土崩瓦解。而该幅图也用红色清晰地标示出确切的独立省份,使得学习者在学习时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当时独立的省份主要在南方,而在北方却寥寥无几。由此观察到的结果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袁世凯之所以成为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二)人民版必修一第68页《中国民族分布图》全面的将我国民族的多元化呈现出来,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清楚的了解各个民族的区域分布及所占区域的大小,同时也更容易理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意义。
总之,本文选取两种版本的历史教材为例,分别从其定义、分类、作用、及其运用中的优缺点一一来加以探究,其目的并不是比较孰好孰坏,而是旨在从中发现问题、最终达到服务学生的目地。
[注释]
①郑樵.通志总序.图谱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7.
②葛剑雄.看版图学中国历史[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
③夏征农.辞海(上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07.
④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M].北京:三联书店,1982.13.
[参考文献]
[1]郑樵.通志总序.图谱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葛剑雄.看版图学中国历史[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
[3]夏征农.辞海(上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07.
[4]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M].北京:三联书店,1982.13.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9-01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