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主流纪录片传播中的社会性别立场*1
——以陕西历史文化题材为例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

房 宁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论主流纪录片传播中的社会性别立场*1
——以陕西历史文化题材为例

房宁**2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125

摘要:本文基于大数据对近几年来,陕西的主题纪录片整合了很多陕西历史文化题材,并在纪录片中射入性别视域。本文将分析陕西一些典型的人文纪录片,在解读主流媒体传播行为的同时,归纳出以纪录片为载体的“性别观念”是如何被塑造,从而深入探讨影像中的性别立场,将主流纪录影像中的性别塑造的真相剖开。本文首先阐述主流纪录片中社会性别的传播语境,然后进行主流纪录片中的社会性别建构,最后尝试探索主流纪录片中的社会性别立场与反思。

关键词:社会性别;性别立场;主流纪录影像;陕西历史文化

一、主流纪录片中社会性别的传播语境

当受众在主流媒体手段的强势推进下接受文化概念之时,也正是媒介编码者渗透其文化立场、性别态度之时。尽管对于性别刻板印象的争论随时间推移不断发生着变化,但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的二元对立仍然存在,而意识形态却作用于传媒环境,使文化被瓜分成不同的性别立场下的猎物,然而大众媒体在对文化进行传播时会自然而然的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干预,许多时候性别立场的配比决定传播的内容。

(一)意识形态与利益团体

中国在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遭受社会转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角色更加重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方式、劳动产品分配方式等要素也会随之而变化,这样的经济发展现状必然会引发社会利益及格局的变动。社会转型中发生的社会变革会对大众意识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深刻影响。决定社会利益的团体多以男性为核心,男权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已久,男尊女卑的意识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里源远流长,甚至是国家阶级立场里男性思维配比要远高于女性,而意识形态的主流把控也掌握在男性主动里,于是女性被动的接受和长期被固有印象侵占,性别思维中的平等配比几乎很难实现。

(二)文化诉求与地区经济差异

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视域明显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基本境遇,因此文化诉求的落实必须基于对这个时代的准确把握。从70年代到90年代,更多纪录片工作者则转向历史题材纪录片。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发轫之地,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与弥久的历史传承时,而陕西地区的民族制度与文化、风俗习惯与历史的脉络,民族心理与社会性格构成,审美情怀与思维体系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根基。陕西担负的文化重任不容忽视,改革的步伐让陕西列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以文化作为招牌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进步,必然要建立与市场经济机制相匹配的文化样式。

(三)国家媒体与地方政府立场

国家在实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毫不松懈,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性规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2005年以来已经开始订立各项政策,以陕西为例,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文化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比如《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纲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落实建设文化强省而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鼓励文化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开始得到切实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进程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得益彰,为2009年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陕西省相关政府对于历史文化题材的主题片持有鼓励态度。

二、主流纪录片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陕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地域特色比较鲜明,形成一定的低于文化,其形成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主要源于两个客观因素,一自然地理的要素,一是历史发展的要素。陕西的历史文化内涵,完全是建立在陕西的地理位置之上的,古代君王之所以在此建都,也因其以秦岭作为屏障,不易被蛮人入侵的特质而被选择。然而无论是《望长安》还是《大秦岭》,无论是《大美陕西》还是《大明宫》,无一例外的将功绩给历代君王,许多作品中就连“武则天”在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作用与意义都会因其性别变得避重就轻,这些在主流媒体中热播的纪录影像在进行历史文化梳理时轻视女性存在价值与意义,儒家文化中“女性”与“小人”难养也,但是任何带有历史文化性质的纪录影像都未能对这样的传统文化进行批驳,甚至除却历史人文作品,主流纪录作品中邀请的访谈专家与学者也以男性居多,代表的性别立场更是以男性为中心。陕西地区众多女性以其坚毅的品格和奋勇拼搏的精神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许多,在许多典型的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历史事实中,多数女性事迹常常被忽略。在主流媒体播映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中,很难找到具有对这样极其不平等男女观念纠正与批判。

三、主流纪录片中的社会性别立场与反思

古城印刻着悠远沧桑的历史,秦风孕育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围绕陕西地区的历史、人文、自然、民俗,除了历史文化类的纪录影像,近年来还出了很多综合类的纪录影像。陕西记录片有不少显示汉唐文化的特征,汉唐精神影响陕西记录片的特色,却因为性别立场和编码者身份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呈现。从纪录片中谈社会生产关系、谈传统宗法制度、谈儒家礼教及封建法律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然而历史中真正纪录唐代海纳百川的政治态度和均衡的性别观念却很少呈现,唐代女性参政议政的能力、影响都是非凡的,但纪录片中的性别几乎是单一化的,歧视化,既无从做到历史的客观,也无从做到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更新的解读。

主流纪录影像中严重的性别立场分化,有些纪录片融合历史和人文内容,但是纪录片的内容本身比较封闭,错误地认为关注人就是人文精神的折射,没有透视事物的立场,以至于对作品缺失人文关怀,有待进一步思考纪录影像的传播中性别平等。

[参考文献]

[1]杨尚勤,石英,王长寿.陕西文化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

[2]张阿利.陕派电视剧地域文化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房宁(1985-),辽宁抚顺人,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批评、影视美学、媒介与社会性别。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9-0047-01

*2015年度西安培华学院科研项目,课题名称:性别视域下的陕西历史人文纪录片研究(课题编号:PHKT20150754)。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夫妻忠诚协议法律行为之样态分析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对当代大学生国际时事关注度的社会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健康公平性探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化个人主义对社会性别的影响
黑龙江男女两性对性别法律权利的认知态度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