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排球文化与学生健康发展*1
2016-02-04曹志鹏
曹志鹏 王 超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浅谈校园排球文化与学生健康发展*1
曹志鹏王超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已经成为锻炼和培养人才的大熔炉,而排球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排球运动在越来越多的大学风靡,同时由于中国女排作为中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希望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排球运动给大学生带来的精神价值是十分巨大的。我国大学体育中的排球教育极具特色,但是发展现状却并不乐观,本文从排球文化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入手,剖析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发展意见。
关键词:排球文化;学生身心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健康成长
一、我国校园的排球文化发展情况与问题
作为国人骄傲的女排五连冠一直是中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精彩记忆和民族自豪,正是女排精神的影响,大学校园的排球文化特别女排文化特别浓厚,排球教育也蓬勃开展。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确实开始了排球特色教育的进程,主要在以排球文化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排球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借助排球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等方面做出努力。
大力发展排球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鼓舞民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参与度不广,排球文化缺乏新意等因素影响,目前排球在各个高校的发展情况却比较缓慢,并未呈现繁荣之势。
二、排球文化学生健康发展的之间的关系
(一)排球运动有助于大学生强健体魄,促进身体发育
排球运动是对学生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锻炼,经常参与排球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排球运动能够为大学生弘扬中国女排精神
女排的进取,团结,合作,拼搏等精神一直激励着大学新时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必须具备拼搏精神和进取精神,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排球训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强大耐力去坚持,这是对学生意志的极大磨练。同时女排的团队合作精神更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融入团队融入社会的巨大精神财富。
(三)排球运动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排球运动作为一种综合体育运动,对各种球场环境,运动素质的驾驭,对学生心理素质是一种非常好锻炼,面对排球竞技,所体现出的不气馁不怕苦更是对学生的磨练,而运动过程中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学生应变能力、反应速度都是一种极大的锻炼。通过排球运动对大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掘他们。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执行力都会在运动过程中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高。
(四)排球运动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人格品质
排球运动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要求大学生通过合作取得成功。谦让,把握时机,成就伙伴,学会理解和宽容都是体育赛事中养成的良好人格品质,这对大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着很好的作用。排球是一个集体活动,通过训练减少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尴尬。排球运动优良体育道德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将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成就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
三、促进大学排球文化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排球文化作用,全面全程带动学生参与
创建浓厚的校园排球文化,用我国特有的排球教育培育学生。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陶冶、激励学生求实奋进。面向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全程参与。发展学生大众能接受的校园排球体育文化。要坚持学生主体,帮助不同层次,不同身体素质的大学生都能全面参与到排球体育活动中来,得到乐趣,获得锻炼和个人能力提升。让排球运动符合大学生实际的情况。营造全员参与的和谐氛围。接受差异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使每个大学生都对排球运动养成兴趣,获得收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兼顾运动的结果和过程,获得属于自己的排球精彩。
(二)突出特色,打造校园排球文化的靓丽风景
要用新的理念,新的形式,新的价值组织特色校园排球运动,让大学生,勤于练,富于学,乐于美。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促进排球运动发展。要发扬大学生创新精神,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开放思维,自主心态,大胆、活跃开展大学生体育教育,让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让特色校园排球文化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
(三)加强校园排球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内外排球活动交流
排球基础设施是排球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加大对学校排球基础设施的投入,按时更新排球设备,同时要把排球交流活动作为发扬排球文化的载体,通过排球交流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排球活动中来。
(四)发挥社团与学生会组织作用,突出大学生在排球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排球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排球爱好团队,已经成为实现校园排球文化的重要渠道,应该加大对学生排球社团的指导和培育。同时学生会组织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对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起着积极组织与带动作用,通过它们的发展,能够进一步突出大学生在排球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排球运动的良性发展,让校园排球文化飘散到校园各个体育场地。
[参考文献]
[1]孙桂芳,孙桂芹,胡思诺,杨永明.2011年世界杯中、外女子排球队后攻应用比较研究——兼谈和合效应对中国女子排球队伦敦奥运会参赛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2.04.
[2]吉斌,胡旭东,熊泽文.第12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各队主力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非技术因素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04.
[3]孙桂芳,姚红燕,王桂欣,王乃英,刘民,于永安,杨永明,王鲁青,费发周.高校体育合作教学群体效应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途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02.
[4]荣华,阿英嘎,胡茂全.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子排球队与欧美女子排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非技术因素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05.
[5]王建,苏绍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以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为案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9-0041-01
*湖北文理学院项目《校园体育活动与健康人生——兼谈运动校园建设》(xy2015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