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

2016-12-16贾嘉关军

武术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张伯苓

贾嘉+关军

摘 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张伯苓时代的天津南开中学的校园体育文化进行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推理法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以体育场地设施为基础,体育规章制度为保证,时间跨度为条件,同时还必须有学校主管领导、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 张伯苓 天津南开中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11—0122—04

1 前言

校园体育文化是由“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交叉衍生而来的一种亚文化,它对贯彻落实国家的学校体育政策法规,促进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和关注意识,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培养其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公平公正的体育道德和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津南开中学始建于1904年,由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和严范孙创办,是南开系列学校(现有一所大学、六所中学、一所小学) 的发源地。1937年因日军侵略中华,南开中学被迫迁址重庆。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址天津。1978年,南开中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现为天津市教委直属中学。它是具有绵长校史的百年名校,以培养出了周恩来总理等一代又一代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知名人士而著称。其创始人、首任校长张伯苓是我国最早的奥林匹克运动倡导者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人,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1]。他对体育的深刻认识使其形成了一套“以体育促教育,以体育增进国民身体健康”的体育理念。他的这种体育理念,完全契合了我国目前“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针,所以,即便是以当今社会的标准衡量,也是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彼时的南开中学在其先进体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多样的体育活动为平台载体,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对理想执着的追求,在近现代中国传播着奥林匹克精神,推动了近现代中国体育的发展。蔡元培对当时的南开中学的评价是:“贵校体育号称发达”“体育已臻传统” [1]。

本文通过剖析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校园体育文化积淀的张伯苓时代的天津南开中学(从创始至迁址前,下简称“南开中学”),了解其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生发展过程,总结其中的优秀经验和重要启示,并以此为例进行归纳推理,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和传承条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设提供帮助。

2 南开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形成过程

天津南开中学始建于1904年,由南开中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其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路径:

1904年,私立敬业中学堂(南开中学前身)成立。张伯苓十分注重学生的体育活动,专门请英国人教导学生踢球、赛跑等项目。对此,曾有南开校友回忆说:“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我们同学都很爱好运动,练跳高的就在院中间用一根竹竿放在两条方凳上,算一个跳高架,跑四五步就跳,加高时就把书立起或一本一本地往高处垫,练足球常常有几个同学抱着足球,从西北城角四棵树一直奔到南开空地去踢几脚……只不过一人把门,其余人轮流练习射门而已。”[2]这说明,南开中学的校园体育文化开始露出端倪。

1915年,学校正式成立体育会,提出用“自动”的精神参加运动,正规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体育锻炼[2]。由此,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逐渐成形。

1916年,学校成立了专门管理体育教学与体育运动的行政机构——体育课。制定了体育运动新章程,规定“本校运动会要尽量使人人都能上场”,南开体育更加活跃。南开校刊曾记录了当年的盛况:“一校之内运动会团体之发生不可胜数,各班有各班运动会,各会有各会运动会。析而小之有所谓各寝室运动会、私人运动会,扩而大之则有全级联合、各寝室联合、各会联合,诸运动会诚所谓一日之内、一场之中而种类各殊。”由于规定明确,要求严格,学生每天都自觉去操场锻炼。同年暑期,当时在南开学校任敬业乐群会长的周恩来,在组织同学前往高庄子村(今津南区)演出话剧《一元钱》时,还临时组建一支篮球队,在高庄子小学篮球场与当地教师进行了一场对抗赛[2]。

这些史料的记载足以证明,此时南开中学已经具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思维方式已经植入学生内心,体育价值观得到学生的认同,并已经内化为自觉行动。

20世纪20年代,南开学校的体育课程日趋规范化,不仅添置了相当规模的体育设施,而且还有了“顺应潮流、适合社会进化需要”的中外体育教材。《南开中学体育学科教学纲要说明》(1929)[3]明确规定了“能使身体各部平均发育,训练端正之姿式;使各器官之功能完全发达,增进全身之健康;使一切动作敏捷正确,精神愉快,发生美感,并养成能守纪律,重协力,尚仁侠之健全价格”为教学目标。体育课分为“课内教学、练习”和“课外运动”两部分,无论中学、大学,都必须保证每周两小时以上的体育课。体育课每遇风雨的室内课,主要学习中国体育史、西洋体育史、运动生理常识、体育标准、体育规则、基本练习法等体育常识。室外课则进行步法、体操、器械、舞蹈、国术、球术、田径、游戏等项目。学校要求,上体育课时,一律统一着装。无论男女同学,非习满三年并测验及格者不能毕业。同时,每学期中举行一次全校体育测验和一次运动技术标准测验。此外,还要笔试体育和卫生常识。20年代后,又增添了军事训练(女生设看护班),为一、二年级学生必修课,每周三小时。设学科、术科两种,学科包括技术、兵器、军制、筑城等;术科包括各种技术、徒手教练、持枪教练、部队教练、实弹射击及野外演习等。为此,1934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重申体育为学校必修课时,明确要求各校“其教授步骤及课程内容可参考清华、南开、武汉等校办理” [2]。

1935年前后,各类体育社团达182个。课外活动增至每周3次。“下课后,还要强迫运动:凡图书馆、讲室、试验室、宿舍等处严禁学生逗留;所有教室内及试验室内的工作均限于课外活动前结束”。此外,南开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和运动队也因为在国际国内运动会屡获佳绩而被世人所熟知。

据此可以看出,南开中学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体育锻炼在校园内蔚然成风,南开中学也由此名扬四海。

3 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提起体育,必定会提到张伯苓,提到南开中学。彼时的南开中学,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热情高涨,优秀运动员和运动队屡创佳绩,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分外浓厚。通过对南开中学优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解和分析,笔者将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归纳如下:

3.1 校园体育文化需要有完备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基础

南开中学作为一所刚刚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私立学校,办学经费有限。但是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张伯苓仍然兴建各种体育运动场地,购买各种体育设施设备,供学生使用。学校修建了当时天津最大的运动场南开大操场,田径场、各种球类运动场也先后建成,甚至连当时国内尚不多见的冰球场也可以在南开看到。有资料显示,20世纪20年代中期,南开在校学生不过千余名,但整个学校就有15个篮球场、5个足球场、6个排球场、17个网球场、3处器械场和两个带有四百米跑道的运动场[4]。除大力兴建运动场地,南开中学还专门从国外购置各种运动器材,供给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这些体育设施设备保障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和掌握体育技能所必备的器具,使该校的体育活动丰富多样,也使该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充满吸引力。

体育场地(场馆)是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等体育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等是学生进行身体活动,掌握运动技能必备的物质条件,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形载体,是对一个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直观表达和清晰展示,并且是第一印象和最初反映。体育设施设备的完善,既可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锻炼形成有效保证,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加快对运动技能的掌握速度,也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因此,重视对学校体育场地(场馆)的建设,重视体育设施设备的完善,是形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

3.2 校园体育文化需要有详尽的体育规章制度为保证

在张伯苓的指导和支持下,南开中学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体育运动的规章制度,例如《运动员资格》《运动员须知》《运动队建制》《运动员标准》《裁判规则》《对裁判员的正确态度》《奖励运动员规定》等。南开中学在运动队的组织、管理、训练等方面,以及各种赛事的组织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在当时是先进的、科学的和严密的,对以后地方的和国家级的运动队以及比赛的组织和管理,也起到了指导和借鉴作用,其影响也达到了全国性的规模。此外,这些体育立法的制定,使南开体育运动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发展也是有力的保证。

体育规章制度是学校内有关体育的行为规范和奖惩办法的文字记录。它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体育的各项法规的结果,是国家各项法规的有益补充,涉及到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锻炼等体育活动的各部分。它需要学校内的所有相关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一时一变。它与校园体育文化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校园体育文化催生了体育规章制度并使之完善合理,而完善合理的体育规章制度又构成了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规章制度是校园内所有相关人员积极地进行体育文化活动的表现,是校园体育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3.3 校园体育文化需要以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为条件

南开中学1904年建校,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校园体育文化进入兴盛时期,中间有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南开中学在这三十年当中,由只有少数人的学堂发展为人数近千人,体育场地众多,以体育文明海内外的知名中学,其校园体育文化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也随着南开中学这个特定空间的发展壮大,由萌芽逐渐兴盛。

文化的发生和发展需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允许其自由地交流、碰撞、融合,从而逐渐发展成为约定俗成并自觉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于文化的下位概念——校园体育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只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发生发展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空间内完成的。

由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发生发展离不开“校园”这个重要载体,所以学校的办学时间及其历史积淀成为评价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学校办学时间的长短在一定意义上也决定了其校园体育文化的质量和厚度。南开中学之所以能形成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时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因此,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和历史积淀为条件。

3.4 校园体育文化需要学校主管领导的重视

张伯苓被人称为“体育校长”,他不仅积极倡导体育运动,而且他本人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这种亲自参与和率先垂范,对促进南开师生进行体育运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

正如张伯苓的先进体育理念造就了当时声名远扬的南开中学一样,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首先需要学校主管领导了解和熟悉具体的体育相关工作,了解体育活动和运动技能掌握的发展规律,具有先进的体育理念,认同体育价值观,善于鼓舞士气和凝聚人心,使广大师生乐于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并陶醉其中。

学校领导对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视主要体现在资金支持和行政支持两个方面。

资金支持,需要加大体育场馆、体育设施等建设和维护的投入,支持购买相关的体育器材和体育用品,保证一定的体育活动经费。

行政支持,需要对开展各项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锻炼持支持的态度,善于协调学校各部门使之配合体育相关工作,监督体育规章制度的实施和落实程度,并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奖惩办法。

此外,还需要带头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为广大师生起表率作用和示范作用。

3.5 校园体育文化需要学校内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

在张伯苓“人人参与体育”的理念指导下,南开中学开展“强迫体育”,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再加上当时一批优秀运动员和运动队名扬四海而使得学校师生竞相效仿,这使得当时的南开中学,体育运动蔚然成风,全体师生已然将体育内化成为了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规范。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该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格外繁荣。

文化的主体是人,相应的,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和在校生。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培育职业素养、恪守职业操守并及时更新体育理念。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锻炼时,向学生传递体育精神,展示体育风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作为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文化活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另外,现在网络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教师和学生会从网络中获得很多新鲜的资讯,因此会将时尚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休闲娱乐体育文化等他们感兴趣的各种文化引入校园,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并与其进行交流、碰撞和融合,使其得到整合和发展,不断赋予校园体育文化新的内涵。

因此,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参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一个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最终也会通过该校教师和学生的体育行为体现出来。

3.6 校园体育文化需要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殊性在于 “校园”二字,特殊在其主体是处在“象牙塔”内还没有过多接触过社会的学生。因此,学生的监护人——家长的意见,对学生的行为和认识就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果家长持反对的态度,在小的方面,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大的方面,会限制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必须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家长的鼓励和赞赏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鼓舞,会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起到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海麟 主编.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77-79.

[2] 《南开校史研究丛书》编委会.南开校史研究(第三辑)[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1: 128.

[3] 《南开校史研究丛书》编委会.南开校史研究(第五辑)[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1: 123.

[4] 《南开校史研究丛书》编委会.南开校史研究(第四辑)[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1: 68.

On the Foundation and Conditions of Physical Culture in Campus——Taking the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 of Zhang Boling Era as an Example

Jia Jia1 Guan Jun2(1.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Tianjin 300171;2.Tianjin Nankai Xiangyu Middle School, Tianjin 300190)

Abstract: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this study expounds the physical culture in the campus of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 of Zhang Boling era in details. And on this basis, the study does an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physical culture in campu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inductive reaso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needs complete sports facilities as the basis, the detailed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ensure the sports, for quite a long time span for the conditions, but also must have the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of school leadership, teachers,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Keywords: Physical culture in campus Zhang Boling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张伯苓
张伯苓
论新课标下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浅析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促进作用
校长当如张伯苓
张伯苓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