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中的效果观察

2016-01-3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脑卒中

张 兰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中的效果观察

张 兰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6例脑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吞咽障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脑卒中;神经源性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为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中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吞咽困难,可将其称为是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现象。为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我科选取76例神经源性吞咽困难患者,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男18例,女20例,平均(63.1±2.5)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2例,脑出血患者16例。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平均(63.8±2.6)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4例,脑出血患者14例。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属于首次发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均有饮水呛咳以及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排除有严重精神障碍、痴呆及失语患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方案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密切观察其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保持其呼吸道通畅;积极进行健康指导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摄食训练。首先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外界刺激,根据患者具体状况以及病情程度等,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其次为患者选择舒适体位,主要包括半坐位、坐位等,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为其提供易消化、黏性适宜的食物,禁止食用易残留在黏膜上以及偏凉的食物。最后护理人员可使用薄且小的勺子将食物送入患者口中,并尽量将食物送至其舌根部;且每次进食需<300 mL,进食30 min内取坐位或半坐位,此期间不宜进行叩背、翻身或吸痰等操作。②面部功能训练。每次餐前辅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指导其依次完成下颌功能练习、唇部练习、腮部练习以及咀嚼练习。③口腔器官运动训练。引导患者进行皱眉、微笑、张口、闭口、闭眼、鼓腮训练。采用被动训练方式对其舌部进行训练,护理人员需使用纱布对其舌尖进行包裹,用手对舌头进行不同方向的牵拉运动;并指导患者进行舌前伸、后缩以及侧方顶颊部齿间转圈、弹舌等主动训练。④呼吸训练。采用复式呼吸法训练,引导患者将一只手放置于胸部,另一只手放置在腹部,感受吸气腹部膨胀、呼气腹部凹陷现象;随后在腹式呼吸基础上让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让其经鼻吸气,呼气时缩拢双唇;并在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基础上进行咳嗽指导,患者在呼气末屏气,随后突然咳嗽。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1.3 观察指标[1]:吞咽困难程度评价标准:患者吞咽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可视为正常;患者可正常进食,有轻度的吞咽困难现象,可视为轻度;经口进食难以维持机体所需营养供给,需使用静脉营养辅助治疗,可视为中度;其吞咽功能完全丧失,需经其他方式进行营养供给,可视为重度。

1.4 疗效判断[2]:根据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该评价标准共分为10个递增的等级,1分表示患者经相关干预后,吞咽功能无明显改善;10分表示干预后吞咽功能恢复正常。其中患者得分为9~10分,可视为痊愈;得分为6~8分,可视为显效;得分为3~5分,表示有效;得分1~2分,表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痊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35/38例);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1%(27/3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比较:观察组正常16例(42.1%),轻度10例(26.3%),中度8例(21.1%),重度4例(10.5%);对照组正常2例(5.3%),轻度9例(23.7%),中度18例(47.4%),重度9例(23.7%),观察组吞咽障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内动脉出现狭窄、闭塞甚至破裂,造成脑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经缺血、缺氧、坏死而引发的弥漫性或局限性脑功能缺失综合征[3]。失眠、吞咽功能障碍以及便秘等均为脑卒中患者多发并发症。其中吞咽困难患者主要是因其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以及食管括约肌功能受损,所以不能有效将食物经口送至胃部,导致患者进食困难。长期进食困难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及机体脱水现象,并可引发吸入性肺炎,影响其预后[4]。临床常采用电刺激、冷刺激及相关药物治疗以提高患者吞咽的敏感性,强化其吞咽能力,从而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5]。并且在给予患者针对性对症治疗的同时,联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神经源性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在临床护理中,通过摄食训练、面部功能训练、口腔器官运动训练以及呼吸训练等综合干预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根据每例患者实际吞咽障碍程度来为其选择形态、黏性适宜的食物,来增加患者食欲,从而尽量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并且监督患者进食,保证其进食后能够反复吞咽,可避免患者发生误吸现象,保证食物能够被患者安全吞下[6]。同时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可增加其对气管异物的防御能力,降低误咽、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神经源性吞咽困难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纪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70-71.

[2] 杨梅芳.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94-95.

[3] 蒋蕾.综合性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51-52.

[4] 刘敏,王珊珊,苗莉莉,等.不同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2): 933-935.

[5] 寄婧,王正盛,王建文,等.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2):158-160.

[6] 谢梦姣.黄连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1):27-29.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257-02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干预脑卒中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