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2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6-01-3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疗效

郝 菊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医院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42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郝 菊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医院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为90.48%,对照组患者无效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为9.52%,差异显著(χ2=17.562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时,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疗效

急性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脏性疾病,该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胸口剧烈疼痛,通常持续几分钟,患者病情不严重时则疼痛可在服药后得到缓解,若患者病情严重,需采取多种药物治疗才可缓解疼痛[1]。急性心绞痛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生理、心理负担,因此,需尽快对患者进行治疗。本文将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1.7±3.5)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病程(5.2±1.7)年。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均伴有明显胸闷、胸痛症状,无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征得患者与家属同意,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具体方法为:服用依那普利,10毫克/次,1次/天;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片/1次,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用量为75 mg/d。所有患者均持续用药28 d,以28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我院将疗效评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过治疗,患者心电图静息状态下出现缺血性,且心电图改变表现正常状态恢复;有效:经过治疗,患者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段有所回升,且超过1.0 mm,但是其导联倒置T波变浅在50%以上,未至正常水平或者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经过检查,患者心电图显示情况均没有达到正常水平[2]。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疗效。观察组患者21例,显效14例,占本组总例数的66.67%,有效5例,占本组总例数的23.81%,无效2例,占本组总例数的9.52%,总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21例,显效8例,占本组总例数的38.10%,有效6例,占本组总例数的28.57%,无效7例,占本组总例数的33.33%,总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数据相比较,差异显著(χ2=17.5629,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心绞痛指的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造成冠状动脉出现功血不足的情况,致使心肌暂时性缺氧与缺血而引发临床表现以心前区疼痛为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3]。所以,冠心病是急性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另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或者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例如狂躁不安、愤怒等心理原因都会造成患者发生心绞痛[4]。通常,心绞痛多以4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为主要发病人群,心绞痛往往可持续几分钟,患者在发病后可立即含服硝酸甘油或者救心丸[5]。临床上,常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该药物对血小板聚集起着抑制作用,有效抗血栓,避免在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时致使患者出现心脑缺血,阿司匹林临床疗效,且药物作用时间较长。氯吡格雷能诱导产生凝血酶,还能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发挥较强的诱导效果,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可发挥其协同作用,疗效显著。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来说,观察组患者显效14例(6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38.10%);观察组患者有效5例(23.81%)稍低于对照组患者有效6例(28.57%);观察组患者无效2例(9.5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无效7例(33.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19例(90.4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14例(66.67%)。

综上所述,采取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万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1):68-69.

[2] 刘章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1):204-204.

[3] 郭德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4,(18):130-130.

[4] 李瑞霞.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6):214-215.

[5] 李建勇,刘慧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12):7035-7036.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100-01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临床疗效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