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分析
2016-01-31邓先锐岳文杰
邓先锐 岳文杰
(眉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四川 眉山 620010)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分析
邓先锐 岳文杰
(眉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四川 眉山 620010)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129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类型、疗程、给药方式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结果 129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期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97%(98/129);头孢菌素类使用率、喹诺酮类使用率、青霉素类使用率及大环内酯类使用率均显著大于氨基糖甙类使用率、多黏菌素类使用率(P<0.05);用药周期:疗程范围2~6 d,疗程平均范围(6.5±1.5)d;给药方式:口服给药率38.90%、肌内注射给药率34.49%、静脉滴注给药率19.79%、外用给药率6.82%;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单用抗菌药物率显著大于联用抗菌药物率(P<0.05)。结论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从抗菌药物的使用目的、用药类型、剂量、疗程、给药方式及联合用药方面,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及安全性。
【关键字】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
在胃肠手术过程中,外侵性侵袭反应与防护机制平衡受破坏中,感染作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常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或治疗感染;但由于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肝肾毒性及代谢过程会继发感染,病原菌抗药性及患者机体耐药性问题逐渐显露[1]。对此,需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使用,提高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而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129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74例、女患55例;年龄24.6~56.9岁、平均年龄(44.2±5.6)岁;病程范围0.6~5.8年、平均病程(1.6±0.5)年;胃肠外科手术类型:胃、十二指肠手术56例、小肠、结肠手术47例、直肠、肛管手术16例。
1.2 研究方法:分别记录患者的常规住院信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历,总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类型、疗程、给药方式及联合用药情况,对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类型、疗程、给药方式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
1.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类型:129例胃肠外科围手术患者在手术期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97%(98/129);其中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44.96%(58/129)、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17.83%(23/129)、防治性抗菌药物使用率13.18%(17/129);抗菌药物使用类型:头孢菌素类使用率22.48%(29/129),喹诺酮类使用率15.50%(20/129)、青霉素类使用率15.50%(20/129)、大环内酯类使用率12.40%(16/129)、氨基糖甙类使用率1.55%(2/129)、多黏菌素类使用率0.78%(1/129);头孢菌素类使用率、喹诺酮类使用率、青霉素类使用率及大环内酯类使用率均显著大于氨基糖甙类使用率、多黏菌素类使用率(P<0.05)。
2.2 抗菌药物使用周期及给药方式:用药周期:疗程范围2~6 d,疗程平均范围(6.5±1.5)d;给药方式:口服给药率38.78%(38/98)、肌内注射给药率33.67%(33/98)、静脉滴注给药率19.39% (19/98)、外用给药率8.16%(8/98)。
2.3 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单用抗菌药物率65.31% (64/98)、联用抗菌药物率34.69%(34/98),其中二联占24.49% (24/98)、三联占10.20%(10/98);单用抗菌药物率显著大于联用抗菌药物率(P<0.05)。
3 讨 论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病情变化程度大,手术切口愈合时间长,常采取抗菌药物防治病原菌感染。抗菌药物常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细胞壁形成、蛋白质的合成及核酸代谢,广泛用于治疗、控制及预防病原菌感染[2]。对此,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分别进行治疗性用药、预防性用药或防治性用药,对于降低病原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有关报道,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及不合理使用,作为引发病原菌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显著降低抗菌药物的有效性[3]。为进一步提高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协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从抗菌药物目的、使用率、类型、疗程、给药方式及联合用药情况,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大量研究表明,抗菌药物的治疗靶向性与抗菌药物的使用类型密切相关;此外,宋敏[4]研究认为,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合理性与抗菌药物的治疗靶向性呈正相关,而抗菌药物疗程、给药方式及联合用药情况作为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影响因素。
在本研究中,129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期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97%;提示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在发挥防治病原菌感染作用的基础上,存在较高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风险。在抗菌药物使用类型中,使用率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多黏菌素类;提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上,注重使用靶向性强、耐药性低、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避免选择具有肝肾毒性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均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抗菌的效果;而喹诺酮类的抗菌靶向性强,作用于细菌DNA回旋酶活性及抑制细菌DNA的合成,达到抗菌活性[5]。在抗菌药物使用周期及给药方式上,经本研究统计发现,用药周期:疗程平均范围(6.5±1.5)d;提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周期不长,保持一定的用药周期,保证病原菌彻底根治,避免病原菌耐药性及菌群失调性疾病发生。在给药方式上,主要以口服给药为主,但肌内注射率、静脉滴注给药率仍然较高,提示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方面需有所改善,提高给药途径的安全性。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应尽可能采取口服给药或外用给药,避免注射性给药,以免造成体液失衡性并发症发生。此外,本研究中,单用抗菌药物率显著大于联用抗菌药物率;提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以单用抗菌药物为主,有利于减轻肾脏代谢药物压力,避免抗菌药物血药浓度过高,造成严重的肝肾毒性或病原菌耐药性。
综上所述,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从抗菌药物的使用目的、用药类型、剂量、疗程、给药方式及联合用药方面,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马进,陈刚,陈立,等.胃肠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1-3.
[2] 郭劲松.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的干预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8(25):157-158.
[3] 王文学.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4):73-74.
[4] 宋敏,张宏伟,李耀军,等.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19):4119-4121.
[5] 卢清涛,张秋生,陈亿芬,等.循证药学原则用于指导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13):159-161.
中图分类号:R978.1;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2-0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