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6-01-29姚晓光黄彦红杨柳贺一鸣张世超吴忠德白毅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沈阳

姚晓光黄彦红杨柳贺一鸣张世超吴忠德白毅



沈阳市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姚晓光1黄彦红1杨柳1贺一鸣1张世超1吴忠德2白毅2

【摘要】沈阳市2012年参加了国家卫计委-联合国儿基会“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MCHMIS)”建设项目,在地区基础薄弱、经济条件不充足的试点运行阶段,初步建立了实时共享的信息化网络,取得了初步建设成果,并实现了与国家项目组监管系统的对接,为欠发达地区的妇幼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信息建设;计算机网络;实践;思考;沈阳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与快速发展,妇幼信息化建设正在成为卫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幼卫生领域覆盖范围广泛,妇幼保健服务分散在涉及妇幼卫生领域的助产服务机构、保健服务机构、托幼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中,如何有序组织和利用这些妇幼卫生信息资源,是建设妇幼信息化网络的终极目的,同时,妇幼信息化网络因承载的公共卫生职能需求,除了信息采集、反馈、服务临床等功能,必定要附加数据分析、预警等流程和架构,这对信息化网络的部署和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沈阳市2012年参加了国家卫计委-联合国儿基会“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MCHMIS)”建设项目[1],着手建立沈阳市妇幼保健业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对妇幼信息化网络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 项目背景

沈阳市妇幼保健服务系统及信息化程度现状。通常,实现妇幼信息化离不开系统软件、网络部署和信息处理平台三大工作领域,以及围绕这三大领域开展工作的三大主体:卫生行政部门的主导、医务人员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妇幼保健业务机构对数据的质控和处理。

1.1 妇幼保健网络 项目建设初始,沈阳市各级妇幼保健网络尚处于信息化管理的空白状态。市、区(县)两级14所专业妇幼保健机构、以及120个城市保健地段(一部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部分在医疗保健机构),132个农村乡镇防保站(下辖村卫生室1 743个)均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期,每年新增的6万~8万名孕产妇/婴儿的保健信息仍采用手工书写的方式进行记载和高危追踪。妇幼卫生数据指标均由手工统计的年报和监测而来。

1.2 助产服务机构 全市助产服务机构67家,产科床位2 000余张,自2004年取消家庭接生以来,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助产服务机构基本实现了医院信息化管理,但是彼此独立,没有实现数据连通,且开发的软件各不相同,数据标准不一,亟待协调统一。

1.3 区域卫生平台 截至2012年,沈阳市的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尚在建设中。其中,沈河区、和平区初见雏形,以沈河区为例,仅开发了基本医疗卫生系统,妇幼保健服务等公共卫生功能尚未研发,居民健康档案以界面录入的方式进行单纯的信息采集,尚未实现数据连通,无法信息共享。

2 项目策略

构建规范、科学、实用、经济的妇幼信息化网络。

2.1 建设目标 国家卫计委-联合国儿基会“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MCHMIS)”项目,按照原卫生部“3521工程规划”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关要求,选择在国家级妇幼保健机构(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及部分有条件的试点省、市(地区),开发建设一套纵向连接国家、省、地市三级妇幼保健业务数据中心及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横向衔接区域范围相关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MCHMIS)。通过系统部署建设,在试点范围初步建立信息交互共享、联动协同服务、实时动态监管、可复制推广的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改善和提高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并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提供标准统一、客观可信的孕产妇及儿童重点人群健康信息来源,为妇幼卫生管理决策和医改效果监测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2.2 具体内容 沈阳市选取了沈河区为试点区域,其下辖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各类共7所助产服务机构均纳入项目实施范畴;研发妇幼保健专业软件,涵盖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妇幼服务项目,力争实现妇幼保健资料的建档、跟踪、存储、查询、评价、统计和输出等功能[2],并能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连接区域卫生平台,以专网光纤传输数据信息,并按照国家卫计委要求完成监管系统部署,实现服务系统与监管系统集成运行,实现与国家级监管系统对接。

3 项目实施

立足实际逐步推进,实现妇幼卫生信息化从无到有。

3.1 软件研发 经过近20年发展,我国发达城市的妇幼信息系统已经初具规模,围绕孕产期保健和婴幼儿保健等核心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妇幼保健专业化服务信息系统。项目组在前期调研中不但逐步明晰了研发重点领域,也侧重考察了软件研发企业,选择了行业经验丰富、有成熟产品及研发实力雄厚的系统开发商[3]为合作伙伴。按照项目总体部署要求,服务系统首期研发了8项业务内容,包括:出生医学登记、《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体弱儿童管理、儿童健康体检、新生儿疾病筛查、孕产妇保健管理、高危孕产妇管理、孕产妇及儿童营养服务与干预。

3.2 网络部署 首先,面对我市卫生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的局面,确立以线带面、分步推进的网络部署策略。在基层保健组织、助产服务单位中寻找条件较好的单位,其中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区级助产服务机构,两个单位都已向沈河区区域卫生平台进行即时数据传输。此外,项目组在沈河区数据中心机房安装了前置服务器,用于数据采集,部署了专网光纤;第二阶段,在试点单位部署好已经研发的专业妇幼保健软件,开展人员培训和软件试运行;第三阶段,收集孕产期保健、产时保健和儿童保健等三阶段信息,查验个体历次体检和就医结果,进行高危筛查、追踪和预警,实现保健机构、助产机构、托幼机构的数据共享;第四阶段,依据使用反馈完善系统软件,并向国家卫计委监管系统推送数据。

3.3 数据采集 通过培训、质控、动员部署,试点单位全力以赴开展数据信息的采集,半年共采集孕产妇保健信息五千余条、儿童体检信息六千余条、产时分娩信息三百余条,初步建立了基础数据信息库,并多次修订和改进了操作系统。

2014年6月,沈阳市成功实现了与国家级MCHMIS监管系统的连通,实现了区、市、国家三级平台的纵向连接,并在当年7月通过了国家卫计委-联合国儿基会的项目验收。

4 讨论

2014年9月,国家卫计委-联合国儿基会“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MCHMIS)”建设项目被认为探索了一套标准化的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突破性地完成了妇幼保健服务数据向监管数据的转化,实现了监管数据从县市级到国家级的共享应用,同时也有效促进了试点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项目的规范化建设,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该项目也获得了整体验收通过。然而,对比其他几个试点城市,沈阳市的项目进展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其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也颇具代表性,值得探讨和借鉴。

4.1 网络部署耗时颇久 当软件研发初步完成,网络连通便迫在眉睫,由于网络部署涉及的机构数量多,隶属关系复杂,而此前行政部门规划又不足,缺少协调,项目曾一度停滞。面对已经基本实现医院信息化的助产服务技术单位,既要得到产时保健的关键信息,又要尽力避免与现用软件的重叠使用和系统冲突。我们最后选取了“分娩信息登记”这个试点单位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空白点,培训助产士、护士等医务人员登录分娩信息、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出生医学信息等产时保健信息,直接经专网光纤将数据传送到全市妇幼保健信息平台,并通过数据共享,反馈给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流程。

实现数据共享是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建设信息化的初衷和目标,不但可以服务于诊疗保健服务过程,也利于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对群体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形成可供参考的卫生决策信息。然而,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妇幼保健领域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具有不同于一般业务应用系统的特殊性,是一个面向特定领域的具有跨机构、跨地区和跨时间段特点的“领域信息系统”[4]。本项目验收时连接入专网的机构还很有限,全市大批助产服务机构和尚未建完的市级、区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尚未连入,没有顶层设计的主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很难获得快速协调统一,这将是我市下一步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4.2 医疗机构HIS与本项目接口尚未实现 本项目仅完成了在一家助产单位的部署,而沈河区的其他助产单位均未能连通。接口问题是各地信息化建设中普遍面临的难题,给信息传输带来较大不便。例如,大量实验室检查结果需手工录入,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录入时容易出错[5]。而接口问题早已不是技术问题,更多是资金和行政协调问题,如何在不浪费资金的前提下获得协调统一,实现数据共享,是信息化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4.3 重复劳动与重复建设问题 众所周知的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系统、试点区县自行研发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重叠和信息反复录入情况,形成了重复劳动[6];另外,辽宁省卫计委主导研发的全省妇幼保健管理系统正待推广试用,与本项目建设成果是否重复,该如何协调理顺,将是辽沈地区未来卫生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又一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姚晓光,黄彦红,杨柳,等.沈阳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初探[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24):25-26.

[2] 汤学军.城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和系统规划[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5):60-61.

[3] 唐辰.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8):12-13.

[4] 汤学军,潘晓平,金曦,等.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1(4):179-184.

[5] 杨青,王芳,张瑞妹,等.上海市松江区孕产妇保健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3):5436-5437.

[6] 龚祖康,陈丽娅.南宁市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63-164.

妇 幼 保 健

收稿日期:(2015-12-02)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1-0038-03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1.018

【中图分类号】R17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①国家卫计委-联合国儿基会“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MCHMIS)”建设合作项目;②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项目名称: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及协同研究网络建设,项目编号:2013225002)作者单位:1.110032 沈阳,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2.沈阳市卫生统计信息中心通讯作者:黄彦红,Email:1475875133@qq.com

猜你喜欢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沈阳
流动的希望:新中国早期的妇幼卫生工作队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试论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及对策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浅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下的妇幼卫生工作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