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气针法治疗术后肠胀气验案

2016-01-29任继刚申治富通讯作者胡幼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4期
关键词:导气鸣音针法

衣 娜 任继刚 申治富 张 娟 通讯作者:胡幼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导气针法治疗术后肠胀气验案

衣娜任继刚申治富张娟通讯作者:胡幼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患者,男,26岁。因“发现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月”入院,于2014年10月28日在某医院做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手术切口从剑突沿肋弓至双侧腹直肌外缘,单侧手术切口长达20 cm。术后为促进肠道排气,常规采用小茴香烘炒后热敷腹部,每日2次,以达芳香行气之功,2 d后患者觉腹部胀痛难忍,未见肠道排气。查体见:腹肌紧张,疼痛拒按,肠鸣音消失,舌质暗苔白腻,脉涩。中医诊断为:腹胀,气滞血瘀证。治则:导气开滞、活血化瘀。

取穴:足三里(双),上巨虚(双)。刺法:毫针针刺,导气针法。

操作:腧穴常规消毒,用华佗牌0.3 mm×40 mm规格的毫针,采用指切进针法进针,嘱患者注意针下感觉,意守感传。得气后,医者压手拇指按压于腧穴近心端,刺手行均匀地提插手法,频率60次/min,使针感沿足阳明胃经循行方向向下传导至足部为度。每个腧穴各操作一度,间隔10 min重复操作1次,留针30 min,共操作三度,称为导气3次,然后出针。

治疗1次后,患者仍觉腹部胀痛,听诊闻及肠鸣音,肠鸣音微弱。次日继续针灸治疗。穴法同前,导气两度后,在留针途中,患者自觉腹部有一团气在窜动,导气三度后出针。随即听诊,查见肠鸣音明显增强。当晚患者即出现肛门排气,夜间排气数次,至第3 d患者感觉腹部胀痛消失。

讨论

导气针法是《内经》的主要针法之一,具有取穴少、疗程短、疗效显著等特点,首见于《灵枢·五乱》:“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本篇指出治疗五乱病症,宜用导气法。“导”即引导、催导、导气复元,虚者导其正气,使之恢复旺盛;实者导其邪气,使其有路可出[1]。临床上导气法常用于气滞、气虚等病症。

手术后腹胀主要是由于腹部手术的刺激以及麻醉的影响,引起暂时性肠麻痹,主要表现为腹胀,不能进食,恶心,无排气排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手术不仅使患者的元气受到损害,而且还不同程度地损害人体的脏腑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阻碍于脏腑经络之间,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气机逆乱,而出现了腹痛、腹胀等症状。针灸对人体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的作用。“肚腹三里留”,足三里为胃之合穴、下合穴,可调整胃肠气机、行气止痛,又为补虚的要穴,能促进正气的恢复;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是腹部通气要穴。通过特定的施术方法和刺激量,加强了这一作用,有利于恢复胃肠蠕动的功能。

在胃肠下合穴行导气针法可引导胃肠腑气下行,疏导逆乱的气机,使胃肠腑气顺降和调,恢复“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生理功能。本法取穴少而精,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冀来喜.导气法及其临床运用[J].中国针灸,1995,15(4):41.

[2]曾红文.探讨针灸加TDP电磁波照射治疗手术后腹胀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2):12-13.

(收稿日期2015-07-14)

猜你喜欢

导气鸣音针法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ARES防御系统公司FightLite MCR—100轻机枪
某内能源转管武器导气装置气室流场的数值模拟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导气与枪管浮动混合式自动机动力学特性研究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