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2016-01-27
3讨论
3.1借助专项软件系统进行自动监测,实用、高效、准确
前期发表的关于“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的系列研究结果,已证实该系统可高效、准确的实现ADR/ADE的自动识别和智能辅助评估。通过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该系统基于触发器原理识别“实验室检查值异常”的技术功能已较为完善,可根据临床需要及科研需求不断研发新模块,完成多项预警评估目标。
本研究中ADR和目标药物分别选取了“胰酶异常”和“呋塞米”,主要考虑两者具有明确的内在关联,但缺乏其发病规律与相关资料,加之诊断混杂因素庞杂,临床常不能及时、准确识别;而借助计算机辅助筛查与评估可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利用专项软件系统开展自动监测,既可回顾性分析呋塞米相关胰酶异常特征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风险防范依据,也可通过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有效防控,使“预防为主”的药品风险控制策略成为可能。
3.2事件配置器参数设置个性化是关键要素
事件配置器参数的设置直接影响到自动监测的准确性与高效性。本研究根据监测病例及ADR特征,结合系统运行条件,设置相应参数指标,以确保准确、高效完成自动监测任务。经系统筛查后自动排除的4476例次,不再参与智能评估报警的后台运算,极大提高了系统效能。而经过笔者对排除病例进行人工核查,纳入可评价的排除病例重新计算发生率,与系统自动筛查得到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证实了前期排除标准设置的可靠性。经统计,71.11%阳性病例潜伏时间在3 d以内,所有阳性病例发生胰酶异常均在停药后3 d内,因而检验指标取值范围设定为用药前后各5 d,可保证机器扫描筛查能够涵盖所有阳性病例。经人工筛查,大多病例为临时医嘱,证明纳入临时医嘱的参数设置合理。
系统筛查评估得到胰酶异常发生率为1.91%,疑似AP发生率0.38%,符合呋塞米说明书中AP发生率描述(少见,0.1% ~ 1%)。与文献[8]报道结果一致,AP潜伏时间多为用药后3 d内,证实本系统能够高效快速得到较为可信的目标药物ADR 发生情况。
3.3呋塞米相关性胰酶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本研究亦利用系统对呋塞米致胰酶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对ADR的发生并无明显影响,高剂量或低剂量给药均可导致ADR的发生,潜伏时间集中于用药后3 d内(71.11%)。45例次阳性病例中有9例次为疑似AP病例,与呋塞米相关胰酶异常类似,大多病例ADR潜伏时间为3 d以内(77.78%),给药剂量从5 ~ 70 mg·d-1不等。临床上对于呋塞米导致胰酶异常的原因尚存在争议,关于其致AP的机制主要有两种解释[7,9]:1)呋塞米的高效利尿作用可导致血容量不足,胰腺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胰腺分泌功能异常;2)过敏反应。本研究中呋塞米短期用药即导致AP的病例或为过敏反应所致。
综上,本研究基于成熟技术路线,拓展“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新模块,通过合理设置配置器参数,高效便捷准确的实施自动监测,获取呋塞米致胰酶异常的发生特征和危险因素,验证了系统及新模块的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呋塞米短期给药即可引起胰酶异常,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做好风险防控。
[1] 陈超,郭代红,薛万国,等.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的研发[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 7):411-414,418.
[2] 陈超,郭代红,王东晓,等.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主动监测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1):22-25.
[3] 朱曼,陈超,郭代红.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主动监测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1):26-29.
[4] 王伟兰,陈超,郭代红.吉西他滨相关性贫血的主动监测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1):29-30,59.
[5] 裴斐,陈超,郭代红.阿托伐他汀致转氨酶异常升高的主动监测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1):31-33.
[6] 赵粟裕,郭代红,徐元杰,等.头孢哌酮/舒巴坦致血小板减少的主动监测系统应用与评价[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6,25(1):17-20.
[7] Chao CT, Chao JY. Furosemide and pancreatitis: importance of dose and latency period before reaction[J]. Can Fam Physician,2013, 59(1): 43-45.
[8] Kristensen BO, Skov J, Peterslund NA. Frusemide-induced increases in serum isoamylases[J]. Br Med J, 1980, 281(6246):978.
[9] Jones MR, Hall OM, Kaye AM, et al. Drug-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 a review[J]. Ochsner J, 2015, 15(1): 45-51.
[1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1):50-53.
(2016-07-05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