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方与特色办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之路
——以商洛学院转型发展为例
2016-01-26范香立
范香立
(商洛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服务地方与特色办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之路
——以商洛学院转型发展为例
范香立
(商洛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走应用型发展是其服务社会的唯一出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必须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服务区域社会发展为宗旨。对接区域社会,打造办学特色;对接市场需求,培养创新人才;对接企事业单位,提升能力速转型;对接国内外高校,开放办学促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特色办学之路,在服务社会中不断拓展与突破,提升自身的实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服务地方;特色办学;应用型;本科院校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高校的价值追求和发展导向。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区域地方是其立足之本,发展之源,服务地方是其价值的体现和必然选择。走应用型发展是地方院校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唯一出路,要结合区域优势,形成特色办学,不断扩大与外界的联系,加深与外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商洛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在转型发展中走了一条极具特色的道路。本文以此为例,梳理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过程的值得借鉴和推广经验,以推动学者对此的研究和重视。
一、服务区域社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社会服务,正如前教育部长周济所说:“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1]“服务”既是教育功能的折射,也是教育本质的体现,作为教育载体的高校,《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服务是高校“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延伸,是以直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2]。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则必须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和神圣职责,服务区域社会既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其与地方社会合作共赢的双向选择。
(一)服务区域社会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价值的体现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最大特点表现在“地方性”与“应用型”上,因此其目标定位主要体现这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性上,即依据所处区域社会进行目标定位,一般大多定位为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而且其服务是多方面的,包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引领地方文化等;二是应用型上,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其终极价值追求是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价值的体现,同时,地方院校也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为自身转型发展的的“第一价值尺度”[3]。
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商洛学院提出了“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和战略导向。学校制定了《商洛学院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实施办法》,要求全校的专任教师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深入商洛市及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及基层组织,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以学校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社科基地和各研究中心(所)等为平台,与地方社会、企业等联合开展项目研发、技术攻关等,实现校地、校企对接,为商洛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此外,学校与同处于陕西南部的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联合成立了陕南发展研究会,旨在解决制约陕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等问题,促进陕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就是成立了重在加快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能力,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可见,学校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
(二)服务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区域社会合作共赢的选择
地方院校与区域社会两者关系密切、互为一体,地方院校通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校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一方面,地方院校离不开区域社会的支持,需要地方财政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以获得自身发展所需条件。地方院校通过服务区域社会体现其办学能力。如地方院校能否培养出区域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能否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这都是地方院校办学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地方院校又通过服务区域社会来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因为服务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只有通过服务区域社会,才能检验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并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服务中检验办学质量,在服务中发现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以提高办学水平,从而实现可续性发展。
区域社会只有积极支持本地高校的发展,才能获得高校的人才、科技、智力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区域社会发展的竞争力,从而加快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地方院校需要区域社会的支持,而区域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院校的服务,并通过地方高校的服务最终实现校地共赢。
二、对接与特色:紧扣转型发展,彰显办学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与外界对接,并综合利用区域优势,彰显办学特色。商洛学院于2014年列入陕西省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首批试点,这就意味着学校要从传统的学术型、单纯的知识传播型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院校转变,并在地方院校转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学校转型成功呢?学校紧扣转型发展,精准与外界对接,在对接中实现转型发展,彰显办学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对接区域社会,打造办学特色
商洛学院所在的商洛市地处陕西南部,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经济特色明显,主要以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及以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为主。区域特色为商洛学院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优势。因此,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就应根据区域特点,综合区域优势,打造自身办学特色。
商洛学院以地方物产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支撑,进行学科建设和文化传承。如学校以“秦岭植物标本陈列室”为依托,建成面向商洛,辐射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保健功能产品的开发研究。以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进行商洛矿产资源数据库建设、尾矿库区及其周边生态修复技术工作等科学研究,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和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技术、智力支持。
以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为依托,从商洛文化、商洛文艺创作和贾平凹研究三个方向开展学术研究工作,中心成功举办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并积极筹备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以“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为依托,研究陕南革命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以打造的“秦岭画派”为依托,繁荣商洛文化艺术,将商洛花鼓戏等地方文化的研究融入教育教学,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学校“立足商洛,面向地方”的理念得到很好地贯彻,办学特色明显。
(二)对接市场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与市场对接,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商洛学院以“尚教为学、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力争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优化师资队伍。为培养创新人才,学校从师资对伍建设切入,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引进高水平教师,实施“百名博士工程计划”“双百计划”“丹江学者计划”等措施,培养和选拔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重教行道,守正出新”的教风,倡导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教研相长以创新的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取得28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主持省级以上教改教研课题20项,国家级项目 4项,省部级项目78项,横向科研项目12项,还有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政府奖励。[4]丰硕的教学成果是对高质量教学的肯定,而高质量的教学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形势及本地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情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方案每两年进行一次微调,每四年进行稍大幅度的修改,以使学生能尽快的适市场变化。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要求文科实践课程占学时总数的30%,理工科则要达到总学时数的35%,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搭建教学科研平台。学校坚持内涵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校现有包括一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五个省级研究平台,有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等七个校内研究机构,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实践的基地。近年来,各研究机构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与市厅级项目,如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已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70多项,总科研经费超1100多万元,并在一些重点开发的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申请并获批的专利数量不断创历史新高,而且有些科技专利已在商洛地区的部分企业开始投入生产,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教学科研平台的搭建,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支持。
(三)对接企事业单位,提升能力速转型
高校与企业对接,深入开始校企合作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快速提升办学能力、促进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些地方高校已经与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如商洛学院与政府、企业等部门单位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与西安印刷包装产业集团等企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各企业单位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的平台。而学校教师亦可深入企业,强化实践能力,尽快向双师双能型转化。
直接对接企业,推动了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程,加快了创新人才培养步伐,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也加速学校转型发展,同时,促进校企、校地深度对接,合作共赢。
(四)对接国内外高校,开放办学促发展
为了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加快转型发展,商洛学院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走出去”即指学校鼓励教师、学生走出校门,到国内外的高校进行交流深造。为加快广大师生“走出去”的步伐,学校多次组织出国(境)培训会,以提高师生对外交流的针对性。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雅思等培训班,为广大师生进行语言培训,强化师生对外交流的语言能力。在学校政策的鼓励支持下,近年来,商洛学院已累计派出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的教师团组近20批次,出访人数逐年增加。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的热情也不断高涨,申请出国(境)的学生人数持续升高。目前,商洛学院已与台湾、马来西亚、英国等地的高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积极拓展与欧亚其他地区与国家高校的合作,以扩大与国外对高校对接的广度与深度。
“请进来”指学校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级技术人员来校讲学任教。为了更新观念,开放办学,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商洛学院聘请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邀请舒德干等多名院士及知名学者教授来校作专题报告,聘请台湾、马来西亚、英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教师来校授课,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国家级教学名师来校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培训。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办学模式,整合校内外以及国内外的优质资源,深化对外交流合作,这对培养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和学校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贡献与提升:以服务为宗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服务于区域社会发展,在服务之中获得地方政府、企业等部门的认同与支持,彰显自身价值。商洛学院在服务区域社会过程中,由于学校重视、政府鼓励、企业支持,服务成效显著。
其一,为商洛地区培养了大量人才。据统计,商洛地区70%的中小学教师均毕业于商洛学院,而分散在各区、县的大量技术人才及骨干也大多来自商洛学院,学校为商洛地区输送人才达3万多人次。自2010年以来,商洛学院承担了对商洛地区中小教学的管理干部培训、商洛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的专项培训等多种项目,为商洛地区地继续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二,科技服务地方社会。学校多名骨干教师被聘为商洛市科技特派员及陕西省科技厅首席农艺师和首席工程师,不但为地方科技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智力支持,也培训培养了大批科技骨干人员。学校教师培育的“商麦5226”系列小麦品因适合抗旱能力强,适合山区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但在商洛地区广泛种植,而且也推广至周边地区,给广大种植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学校积极参与承担服务地方的科技项目,如承担的陕西省县域重点科技项目《商州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就以当地的药植物资源为依托,开展规范中药材种植,研发药材深加工等技术,推动当地中药产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其三,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校的部分高职称骨干教师被商洛市人民政府聘为咨询委员会成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研究本地区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区域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商洛学院在服务地方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校建筑面积不断扩大,硬件设施不断完备,学科建设更为合理。如依据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学科,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的生物学就是利用秦岭地区植物资源的优势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根据区域社会人才需求及转型发展要求灵活地设置专业,如学校新增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而生物科学专业则停止招生并撤销,且已通过教育部审批。
教学实践基地不断扩大,为了尽快转型发展,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加大实践教学比例,重视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实践基地不再局限于商洛地区,扩展到陕西及全国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甚至有部分学生赴国外带薪实习。实践基地的扩大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意义。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在实践实训教学的熏陶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如学生申请及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仅2015年度学生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8项,国家级24项,创历年最好成绩。学生成功申请到省级、国家级创业创新项目,不但是对其自身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转型发展的检验。
商洛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走特色办学之路,在贡献中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发展。实践证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立足地方,坚持以服务区域社会发展为价值追求,实现与区域社会对接、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对接、与企事业单位对接等,依据区域优势形成特色办学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贡献中不断拓展与突破,不断提升其自身的实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济.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1).
[2]赵怀礼,王志刚.举服务地方大旗 走特色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3]鲁林岳.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地方高校发展与转型的价值导向与追求:以浙江省经济发展特色与高校建设为个案[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责任编辑赵冰)
收稿日期:2016-03-09
基金项目:商洛市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SK2015-38)
作者简介:范香立(1982—),女,吉林公主岭市人,博士,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3.02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6)03-0106-04
Servicing Locality and Running Schools Characteristically:the Way of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Applied Colleges——Taking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Shangluo University for an Example
FAN Xiang-l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nxi 726000,China)
Abstract:On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universities is to serve society, and the applied development is the only way to serve the society.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applied colleges must base on the loc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sist on servicing area society development, docking area society and running schools characteristically, docking the market requirement and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 docking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and promoting transformation ability, dock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openly. Adhering to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ally, we should try to serve society better through improving strength and level.
Key words:serve society;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ally;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