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瓮安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舞蹈“搓梗仔采阿诗”如何传承与保护

2016-01-26聂东

雪莲 2015年33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聂东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各个民族人民代代传承的、同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各类型传统文化空间和表现形式。瓮安县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代表着该地区人民文明和智慧的,还是连接该地区人们的重要纽带。对此,本文以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对“搓梗仔采阿诗”这一苗族舞蹈的传承和保护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搓梗仔采阿诗;传承;保护

“搓梗仔采阿诗”又被苗族人民称之为“九龙穿洞”,是苗族人民在三月三和六月六这两个传统节日中必跳的一种民族舞蹈。并且,这一苗族舞蹈形式主要是在瓮安县的苗族村寨中流传,属于该地区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随着“搓梗仔采阿诗”被评为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苗族舞蹈的传承和保护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苗族舞蹈传承面临的问题

(一)现代文明的冲击

伴随物质和精神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文明已经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并且,随着电视和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出现,也极大提升了现代文明传播的速度,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苗族舞蹈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瓮安县已经很少会有人去观看、学习和联系“搓梗仔采阿诗”舞蹈了,而其中一些表演这一舞蹈的人们也因为无法依靠其维持生意而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二)传统传承方式的阻碍

苗族舞蹈主要依靠的是师徒传承或者是家族传承的形式,这种方式不仅形式十分的单一、受众的规模也不是很高,而且,一旦传承者出现问题,那么传承工作就会被迫中止。这些情况的存在,就导致苗族舞蹈的传承一直无法形成较大的规模,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此外,当地政府部门的宣传力度也不是很高,使得很多人对于苗族舞蹈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并不是很重视。

二、传承和保护苗族舞蹈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想推动传统文化艺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就一定要加大文化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充分利用舆论的作用,通过舆论导向来向人们普及和宣传传承保护苗族舞蹈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对此,相关部门应该要不断地拓展宣传的方式,不能够单纯地依靠旅游宣传这一种方式,而是要借助互联网,通过平面广告、网络平台等新媒体立体化的宣传苗族舞蹈,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形式和特点以及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二)在保护中开发

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要想做好对苗族舞蹈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推动其发展,在保证其核心文化和价值不改变的前提下,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变,使得其能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和大众审美观。在保护这种文化遗产的同时,相关人员需要对原生态的苗族舞蹈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考证,细致的分析其动作、形态、舞蹈内容、技巧、音乐、文字和图片等相关资料,并做好相应的收集整理工作,使得苗族舞蹈最本真的文化可以得到有效保护。此外,苗族舞蹈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要不断地同现代文明接轨,通过吸收现代文化的方式来开发苗族舞蹈未来的发展点。

(三)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者给予保护

从苗族这一民族本身来讲,因为其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所以,其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的就是师徒相传的形式。因此,要想做好苗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保护好其文化的载体,即传承者十分重要。由于目前“搓梗仔采阿诗”舞蹈的穿传承者已经逐渐呈现出来老年化,甚至是后继无人的情况,所以,保护传承者势在必行。首先,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奖励和支持的形式对其掌握的舞蹈文化予以肯定,并提供专门的平台让其可以展示并发杨自己的才艺,从而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名望。其次,由于瓮安县经济并不是十分的发达,很多老艺人的温饱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政府部门应该要为这些老艺人提供物质保障,使得其能够以全部的经历来传承和保护苗族舞蹈文化,推动其传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承和社会文明见证的主要形式,同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其不仅需要人们极大力度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拓展其传承的途径,使得其能够可以流传到更加广泛的区域中、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以便能够使这种遗产真正被传承下来。因此,发现当前“搓梗仔采阿诗”舞蹈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找寻有效的解决方式,对于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遗产形势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