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研究
2016-01-26杨桂荣
杨桂荣
【摘要】朱自清创作的新诗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为“五四”诗坛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其创作的散文也为现代散文开创了新局面,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
【关键词】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贡献研究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力较大的诗人与散文家,朱自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创作方面,还体现在对文学的批评和研究等多方面。
一、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对于1917年到1918年来讲,新诗运动正处于倡导与推动时期,鼓励作家要在形式上突破传统格律的局限,积极采用白话文来写诗。而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后,新诗创作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局面,很多作家不仅能够灵活恰当地运用白话文进行写作,并且也在不断完善相应的写作形式,使得诗词内容呈现的更加新颖独特,而朱自清的出现,则推动了新诗内容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其创作的《睡吧,小小的人》就将“五四”时期美与爱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出来;而创作与“五四运动”后的《小鸟》有表达出了对自由、生命的向往与歌颂等等。这些主题在之前的新诗创作中都极少出现,而且将“五四”高潮期间那种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
守着时代的前进与文艺的进步性原则是朱自清文学批评的显著特点之一。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发生的诸多文艺思想论争中,其中对于文学是否要载道的论证几乎贯穿了始终。而朱自清在这多次的论争中始终都坚持着“文以载道”倡导文学应正视现实与人生。三十年代朱自清虽被列为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宇宙锋》等杂志的撰稿人,但是却极少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而在鲁迅先生支持的《太白》刊物出版时,朱自清却担任了其编辑委员。而在抗战爆发后朱自清依旧坚持运用文学创作来为现实斗争服务,创作了很多文章,如:《新诗杂话·抗战与诗》其表达了对散文化新诗形式的肯定是为了迎合抗战的实际需求,内容上主要表达了“对胜利的展望”。而在1946年对于杨振声、废名等在报刊上讨论中中国文学的“生路”是什么,朱自清则明确指出了“文艺有社会的使命,得是载道的东西。”而对于这种矛盾的发展也充分体现除了朱自清是始终坚持文学的进步性的。朱自清对文学的批评还具很多特点,而且具有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以及从新诗到小说等极广的范围,并且无论是鲁迅、老舍,还是艾青等大作家,其都在尽可能的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论,并且在灌溉佳花的同时,也在铲除恶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开创者
中国现代文学从创始到发展阶段,虽然在理论与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一直都未出现一部专门研究现代文学史的著作。在这种背景下,朱自清在1929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开设了“中国新文学研究”这门课程,并对中国文学做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具有开创意义。尤其是他为这门课程所编写的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的。首先,在时限方面,其《纲要》上自戊戌政变,下到左联时期的“文艺自由”论辩等内容,约35年。主要有8章内容,除了第一章作为文学产生背景,讲述了从戊戌政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在文学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概况外,其余7章都在研究文学革命开始后的理论倡导与创作等方面的内容。其次,《纲要》主要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主要是对文学运动和各个文学流派重要主张的讲述;而各论主要是对诗歌、小说等方面的作家与作品和文学批评的发展现状进行讲述。其中充分包括了对各种体裁文学作品的理论与创作研究,这种研究体例是以往现代文学史研究中不曾出现过的。此外,其对具体作家的作品研究也具有独到之处等等。综上所述,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四、结语
经过相关调查,朱自清在讲课过程中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通常情况下都会援引别人的看法,但是即使是援引也是有着重点的,其引用的大部分都是现代文学作家拥有正确评价的文章,而对于个别问题朱自清还是会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并常常会批评一些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构思,表明自己鲜明的态度。《纲要》中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仅从其独创新来讲,就可以看出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