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朱丹溪辨治霍乱之法

2016-01-24王晶磊叶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丹溪证治朱丹溪

王晶磊叶 蔚

浅析朱丹溪辨治霍乱之法

王晶磊1叶 蔚2

朱丹溪;霍乱;寒热;吐泻;转筋

中医所谓霍乱是指以突发性的呕吐、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发病急骤、突然,曰“霍”,升降失序、吐泻交作,为“乱”。《伤寒论》云:“并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1]。西医概念中的急性胃肠炎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由霍乱弧菌感染导致的强烈肠道传染病,都可归属于中医的霍乱[2]。《黄帝内经》中的《灵枢·五乱》最先提出“霍乱”,并指出病位在脾胃。笔者结合对《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的学习体会,现将朱氏辨治霍乱之法浅析如下。

1 病因病机

丹溪认为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因有二,一是“内有所积”,二是“外有所感”。《丹溪心法》[3]中指出:“此非鬼神,皆属饮食”饮食不节(洁)或大渴而大饮,损伤脾胃,脾胃不和,和降失司,胃肠道功能紊乱。“阳不升、阴不降,乖隔而成[3]”,浊阴不降,食物代谢后的糟粕和水液代谢的废水逆而上行,则呕吐;清阳不升,饮食精微和自然之气下陷,故下利。脾胃是霍乱常发的病位,亦不少见因感受外邪而发病者。此病又从里迁延至表,常常内外皆有病邪,上吐、下利与恶寒发热共见[1]。

朱氏[4]在《脉因证治》霍乱篇中说到:“其气有三:一曰火,二曰风,三曰湿。”他将霍乱邪气的属性归纳为火邪、风邪、湿邪三种,又从病位上将霍乱分为上、中、下三焦。“吐为暍热也,泻为湿也[4]”,上、中、下三焦病变分别表现为吐、泻、吐利的症状。呕吐常由热邪犯胃、脾胃不调所致,下泻多因湿邪困脾、运化失司。“风胜则动,故转筋也[4]”,霍乱吐利过甚,损耗阴液,无以滋养筋脉,内生风邪,风邪内扰,而风性主动,故转筋,肌肉抽搐。

2 辨证要点

2.1 寒热 朱丹溪继承了张仲景对霍乱寒热的认识,提出“偏阳则多热,偏阴则寒[3]”,并根据霍乱病程进展中阴阳偏盛的关系将其分为寒证与热证。“卒然而来,危甚风烛[3]”,发病急骤,病势危重,正确的辨证对指导救治意义重大。

2.2 湿霍乱与干霍乱 呕吐腹泻不止,挥霍无度者,称为湿霍乱,预后较好。“戴云……凡有声无物而躁乱者,谓之干霍乱也[3]”,欲吐而不吐,欲泻而不泻,腹中绞痛,烦闷不安,短气而汗出者,为干霍乱。虽干霍乱吐利的症状不及湿霍乱,实乃病情严重,预后差,死亡率高。湿霍乱患者上吐下泻的同时将所伤之物排出,邪去则病愈。干霍乱者上不得吐,下不得利,体内邪气使正气壅闭,阴阳乖隔,死者多。

2.3 霍乱转筋 《太平圣惠方》已定义了“霍乱转筋”。若霍乱病久,则可能会出现转筋,即吐利过度,导致津液暴脱,耗气伤血,无以滋养筋脉,进而筋脉挛急的病症,是病情危重的征象。

3 治法方药

3.1 和解、吐下 朱丹溪的和解散适用于霍乱轻症,内积外阻,方含川芎、苍术、白芷、防风。霍乱急症发病时,吐泻剧烈,邪气炽盛,与正气相搏,呕吐、腹泻是邪气外出的主要途径。朱氏在《脉因证治》论吐时通因通用,“胸中有宿食,或痰饮,或停水,关沉而伏者,宜吐之”[4],此法亦用于霍乱病。邪气残留,吐之不尽,用吐法,选二陈汤、涌吐药或用樟木煎汤,或《备急千金要方》的盐汤探吐方,驱使邪气排出。丹溪亦用下法,如在《丹溪心法》中加用枳实以理气通便,祛邪解毒,治疗霍乱。

“切莫与谷食[3]”,霍乱患者呕吐未止,邪气未尽,进食将使邪气滞留于内,病不愈。待到患者吐泻停止,有饥饿感,提示邪气已尽,方可与稀粥,扶助正气,补益胃气。

3.2 治寒热 朱丹溪汲取了张仲景治霍乱热多用五苓散,寒多宜理中丸的经验[5],用五苓散治疗伴口渴、心烦的热证霍乱。选理中汤治脾胃虚寒,呕吐不渴的寒证霍乱,或加生姜。丹溪以为“转筋者皆属血热”,血热转筋,气滞血瘀,痰邪阻滞者,方选四物汤加味,加酒制黄芩清热凉血,红花活血化瘀,苍术、南星理气祛痰。霍乱寒证腹痛者,遇寒更甚,气虚不行,腹胀,转筋下利,予理中汤加生附子、肉桂理气补气、回阳健脾。

3.3 祛湿解暑 暑湿困脾霍乱,宜藿香散加减。暑日进食生冷之物或吹凉风,寒邪外感,损伤脾胃,居于中分离上下,阴阳乖隔,促成霍乱,朱氏主张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六和汤倍加藿香煎服,方含砂仁、半夏、杏仁、人参、炙甘草各一两,赤茯苓、炒扁豆、木瓜、藿香各二两,生姜三片,大枣一颗,香薷、厚朴各四两。

3.4 转筋缓急 丹溪为治痰大家,认为“百病中多有兼痰者”,又以气血痰郁四伤学说为治脾胃病的主要思想[6]。他以半夏汤(半夏、神曲、茯苓、陈皮、白术、桂枝、甘草)治霍乱转筋,方中半夏治痰、神曲消积,正是他学术思想的体现。

4 结 语

朱丹溪汲取了汉、宋时期治疗霍乱的经验,将病因归纳为内积外感、火风湿三邪,重视寒热证、干湿霍乱及霍乱转筋的辩证。急则治标,以吐泻法祛邪,辨证论治,创制和解散、半夏汤,为后世治疗霍乱建立了框架,奠定了基础。王孟英的《霍乱论》[7]、薛生白的《湿热条辨》[8]、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2]等著作中对霍乱的论述皆有朱丹溪学术思想的缩影。朱氏辨治霍乱之法对后人中医治疗霍乱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王国庆.伤寒论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26-233.

[2]焦磊.张锡纯诊治霍乱经验探析[J].河北中医,2010,32 (12):1874-1875.

[3]朱丹溪.丹溪心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9-61.

[4]朱丹溪.脉因证治[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26.

[5]陈宁勇.张仲景对霍乱的辨治[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 (4):1043-1044.

[6]于世杰.朱丹溪论治脾胃病特色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3,21 (5):697.

[7]郑洪.中医论治霍乱的寒热之争[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 (12):507-509.

[8]廖荣鑫,吴仕九,文彬,等.《湿热条辨》论述外感湿热病初探[J].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0):11-12.

(收稿:2016-03-09 修回:2016-04-27)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杭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杭州 310007)

王晶磊,Tel:18768195368

猜你喜欢

丹溪证治朱丹溪
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朱丹溪拜师
基于数据挖掘的血液病从虚劳论治的证治规律研究
八三感怀
浅谈丹溪学派传承悠久之因*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六味地黄丸推广
丹溪学派形成及其影响*
基于文献研究的慢性荨麻疹证治规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