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丹溪拜师

2021-11-10任宏丽

养生月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拜师医术

◎任宏丽

朱丹溪是我国宋末元初的一位著名医家,与李杲、刘完素和张从正并称为“金元四大家”。朱丹溪的本名是朱震亨,丹溪是他的号,相传他的家乡浙江义乌有一条河叫“丹溪”,当地的人因为他医术高明,非常爱戴他,就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朱丹溪家学渊源,祖父和外祖父都是诗礼望族,所以,朱丹溪自幼就在母亲的教导下潜心学习理学,长大后还娶了道一书院院长的女儿为妻。

当时,非常流行“局方之学”。这是因为宋代有一部非常有名的医书《和剂局方》,是当时政府组织出版的,里面记载了很多名方,像香薷散、至宝丹之类,总共有700 多首,使用起来很方便。这给后来医家养成一个坏习惯:看病不再仔细辨证、研究医理,而是直接使用《局方》中的成方药物,又特别喜欢香燥之品,结果造成很多误诊的病例。这种局面到了元朝,更加严重。

朱丹溪当时还年轻,不到30岁,他的母亲患“脾病”,非常痛苦,请了很多大夫都看不好。朱丹溪很孝顺,他就自己看医书,一边研究,一边给母亲治疗,想不到5年后,真的把母亲的病治好了,这件事让他印象深刻。后来,他听说许谦先生在八华山这个地方讲学,就去拜他为师,继续学习儒家经典。许谦是一位理学家,传承的是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治学经验。学习过程中,许谦对朱丹溪说:“我患病卧床很久了,如果不是良医,是治不好我的病的,你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肯去专心学习医学吗?”朱丹溪听了很感慨,他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种技艺,造福别人,为别人解除痛苦,这不就是儒家所说的“推己及人”吗,又何必一定要出仕做官呢!于是,朱丹溪下决心去寻访一位名师投拜。

可是,茫茫人海,真正的医学大家在哪呢?朱丹溪打点行囊,从八华山出发,渡过钱塘江,千里迢迢到了苏州,后来又到了安徽,再辗转到南京,前前后后访寻了大半年,也没找到一位名医。一天,他来到杭州这个地方,有人告诉他这里有一位名医叫罗知悌,不过这位老人脾气很古怪。朱丹溪满心欢喜地去拜见罗知悌,可是没想到罗知悌不肯见他。

原来,罗知悌是南宋时宫里的内监,他医术高明,得到过好几位医学大家的传授,尤其对《黄帝内经》非常精通,世人称他为“太无先生”。但是南宋为元所灭,罗知悌心灰意冷,再加上身体多病,从宫里出来后,在杭州隐居,安度晚年,谁也不见。

朱丹溪知道以后,并没有放弃,相反更有诚意。当时他已经45 岁了,却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每天恭恭敬敬地站在罗太无先生的门口等待他的接见,从早到晚,风雨无阻。这样坚持了几个月,杭州城里的读书人都看不下去了,他们一齐去向罗知悌求情,再加上罗知悌也确实被朱丹溪的执着精神感动了,终于接见了他。

想不到短暂的沟通之后,罗知悌就很欣赏朱丹溪,认为他很有悟性,应该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就正式收他为徒了。行过拜师礼后,罗知悌郑重地对朱丹溪说,把你过去学习的所谓局方的学问,都抛弃掉,那些都是不正确的。从此,在罗知悌的悉心教诲下,朱丹溪的面前好像打开了一扇经典的大门,他很多医学上的困惑都解决了。经过两年的虚心学习,朱丹溪正式出师了。

当初,朱丹溪拜罗知悌为师的消息传到他的家乡,当地的读书人都不相信朱丹溪能学好医,纷纷嘲笑他。等到他回来,那些原来信奉“局方之学”的医生更加排斥朱丹溪,认为他怎么可能会看病。但是,朱丹溪的理学老师许谦却相信他。经过朱丹溪精心的调治,许谦十多年不能行走的顽疾竟然治愈了。大家又惊讶又佩服,再也不敢乱说话了。四里八乡的病人,都慕名来请朱丹溪看病。

朱丹溪不但医术高明,医德也很高尚。有一次,一位僧侣生了重病,面色枯黄,形销骨立,奄奄一息。朱丹溪诊治之后,认为他是忧思过度造成的。原来,这个僧人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他和师傅云游到江南,师傅不幸染病去世,他自己没有盘缠回家。朱丹溪一面给他开药调理,用一些疏肝健脾之品,如人参、芍药、佛手、柴胡等等;一面又安慰这个年轻人,说盘缠包在自己的身上。僧人听他这么说,有了盼头,再配合吃药,病情很快有了好转,一个多月后,脸色明显红润起来,朱丹溪就真的给他足够的银两,让他顺利回家了。

还有一次,有一个寡妇患皮肤病流血流脓,因为没钱,再加上大夫怕传染,没人肯给她上药。这个妇人痛苦极了,非常可怜。朱丹溪听说后,亲自来给她上药,而且还对大家说,这个女人因为贫穷,不可能吃膏粱厚味;她因为寡居,也不可能和别人同房,这种皮肤病的禁忌,她都不会犯,一定可以治好。果然,内服加外治,两个多月后,妇人的皮肤病就不再复发了。

朱丹溪后来成为一代名医,他创立的“相火论”,对现代中医临床仍然有启发借鉴意义。不过,很多人都知道朱丹溪,却不知道他的老师是谁。丹溪先生自己却记着老师的恩情,常常说,如果没有老师罗太无先生的教诲,就没有我朱丹溪啊!朱丹溪拜师的故事也成为医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猜你喜欢

拜师医术
略论辽朝人养生文化
湍河之畔拜师记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欧阳修拜师
浅析医德与医术融合的医学发展观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小华佗拜师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
欧阳修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