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能理论视阈下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6-01-23王姗姗郭晨涛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聋人聋生层面

王姗姗, 韩 梅,郭晨涛

(1.天津理工大学 法政学院,天津300384;2.天津理工大学 聋人工学院,天津300384)



增能理论视阈下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王姗姗1, 韩 梅2,郭晨涛1

(1.天津理工大学 法政学院,天津300384;2.天津理工大学 聋人工学院,天津300384)

聋人高等教育在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聋生就业难问题,增能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关注个体潜能的挖掘和发挥。本文分析当前我国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从社会工作增能理论视角出发,主张以个体主动和外部推动两种模式对聋生就业进行增能。将增能理论引入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不仅可以帮助聋生改变就业现状,提高自身权能,还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增能理论;聋人大学生;就业

随着我国聋人大学生的教育从专科层次提升到本科层次,各地特殊教育学院的数量与日俱增,在数量和规模增长的背后,聋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凸显。增能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个体主动增能和外部推动增能,使个体潜能得到发挥,自身能力得到增强,从而获得力量去改变自身境况,将增能理论和聋人大学生就业结合起来,既提供了研究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视角,又促进了聋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

一、增能理论

(一)概念界定

增能(Empowerment)是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被译为赋权、增权。20世纪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索罗门(Solomon)在其《黑人的增能:被压迫社区的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出对美国非洲裔黑人进行增能,使他们有能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之后增能被广泛运用到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能逐渐成为社会工作领域推崇的价值理念和实务模式。陈树强(2011)认为增能理论的内涵很丰富,它与权力、无权等密切相关,权能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主观感受,即权能感,正是这种权能感可以促进人们的自我观念、自尊、尊严感及重要感。[1]对于增能的理解,可从3个层面进行把握:个体层面,有能力获得所需要之东西;人际关系层面,有影响其他人如何思考、感受、行动或信念的能力;社会层面,有能力分配家庭、组织、社区或社会等社会系统中的资源的能力。[2]

(二)基本假设

增能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以下4点:第一,个人的无助感是在和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不是自身的弱势形成的。个人产生强烈无力感的主要原因有3个:个体层面,消极的自我评价,这是由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所处生活环境的不正确认识造成的;人际关系层面,失败的人际互动,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受到过不公平待遇,如羞辱、鄙视等;社会层面,限制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这是由社会歧视和资源分配不均形成的。第二,个人能力的发挥由于一些障碍受到而制约,社会应创设一定的条件来促进个人能力的发挥,扫除影响能力发挥的障碍。第三,每个人自身都被赋予一定的能力,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与他人、社会的交往互动累积增加。第四,增能的对象是具有一定能力和价值的,通过外部力量的帮扶,使自身具有的能力得以发挥,进而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总括来说,增能就是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利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3]

(三)增能理论视阈下的聋人大学生

增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我们应该以尊重、平等的观念去对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虽然聋人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特殊性,但在增能理论看来,聋人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样具有发展的空间,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其发展就会实现。在聋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这种优势视角和积极取向有利于改变人们对聋生的观念,并重新审视聋人大学生的能力。增能理论视阈下的聋人大学生是具有一定能力的,但能力的发挥需要聋人大学生自身增能及社会、政府、高校的赋能。从增能视角出发研究聋人大学生,进行聋生资源优势整合,通过外界帮助和聋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达到自助助人的目的。

二、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 就业难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聋人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但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的竞争和选拔机制日趋残酷,聋人大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缺陷的影响,难以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和处理自身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其生活和就业面临严峻挑战。调查表明,因不能与人正常沟通等多种原因,导致在全国聋人就业中心登记注册的聋人的就业率不到10%,其中聋人大学生的就业率则更低。[4]

(二) 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

就业难问题产生的社会因素主要从社会环境、政府、高校3个方面来阐述。

聋人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与聋人自身的缺陷有关,社会歧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人们将关注点聚焦于聋人大学生的缺陷上,视聋人为无用、无能力之人,给其贴上了残废无能、不能创造社会价值的标签,使聋人大学生处于无权、无助的境地。在聋人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受已有观念的的影响,用人单位接纳聋生就业的意识很低。

政府层面主要是指政策的实效性低和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权利,但由于其缺乏强制性,严重削弱了政策的保障作用。当前,按比例就业和自主创业成为聋人大学生就业安置的主形式。但社会各相关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聋人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并没有落到实处,一些部门和单位宁可交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愿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一些招用聋人大学生就业的单位,也只是为了赚取免税指标,将录用聋人大学生作为享有国家优惠政策的工具,这严重影响了聋人大学生就业质量,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由于聋人大学生自身能力限制及缺乏创业经验,聋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不高。针对聋人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较少,远不能满足聋生对专业化、系统化知识的需求。

高校层面主要是指聋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窄,专业特色不突出。首先,我国当前聋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聋生教育需求不相适应,为聋生开设的专业主要以艺术和计算机两类专业为主,使聋生可选择的专业少,限制了聋生专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供需错位,聋生的专业素养不能驾驭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就业率低,因此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聋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

2.个体因素

首先,在专业技能方面,聋生在初、中等教育阶段其知识储备与健听人相比有较大差距,虽然聋人高考实行单考单招,但聋生在高考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进入大学后,对聋生的管理相比初高中松散了许多,聋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但聋生的学习自主性缺乏,加之基础差、底子薄、聋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中困难重重,由于专业素养不过硬,即使聋人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精心准备,也不能改变其在就业竞争中所处的劣势地位。其次,聋生由于听觉语言障碍主要沟通渠道受损,造成与外界交流不畅,其沟通交往的对象主要集中于聋人群体,与健听人接触少,致使毕业后社会融入能力差,社会的接纳程度低。在就业认知上,聋人大学生不能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和就业形势,将解决就业问题的重心归于国家和家庭,职业定位模糊,就业期望高。

三、增能理论视阈下如何解决聋生就业难问题

从增能理论出发解决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是从增能理论的两种模式和3个层面进行阐述的。

(一) 增能的两种模式

学者范斌结合我国弱势群体现状和增能途径,提出了“主动增能模式”和“外部推动增能模式”。

个体主动增能模式强调聋生个体在自我增能模式中的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个体主动增能是基于每个聋生个体都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且能力就存在于自身,并不是外界赋予的。当个人通过增能获得更好的自我感受、自我价值及自我发展能力之时,也就意味着他有了更多的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的知识、技巧、资源和机会。[5]聋生自我主动增能的关键在于聋生个体要有改变所处境况的意愿,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做出改变,获得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外部推动增能模式强调增能过程中外部力量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主张通过外力去激活弱势群体,并通过客体与主体互动的不断循环和建构以达到持续增权的目的。[5]外部推动增能可以促进个体主动增能的发挥,借助外部力量的供给,实现个体主动增能和外部赋能的协调发展,扫除影响自身能力发挥的因素,建构平等、和谐的人文生态环境,进而获得更多改变生活境况的资源和能力。

(三) 增能理论在实践中的3个层面

增能主要关注聋生自身所具有的能力的挖掘和发挥,强调聋生要具有主体性和主动性,为改变自己所处的弱势地位作出努力。增能的核心就是通过个体主动增能和外部推动增能,使聋生增强信心,由弱者变强者,从而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提高改善所处境况的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有3种策略路线:

1.个体层面的增能

个体层面的增能聚焦于个体对所处生活环境的掌控能力,具体包括实际掌控能力和心理掌控能力。聋人大学生个体层面增能的主要元素为学习能力掌握、自我意识提升。在个体增能的实践过程中,聋生应有意识培养正确合理的认知意识,健全、丰富个性的发展,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人际关系层面的增能

人际关系层面的增能是指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互动,扩大交际范围,增强社交能力,提高融入社会的信心,从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聋人大学生人际关系层面增能的主要元素为人际关系的拓宽,聋生的人际交往不仅体现在聋生与聋生间的互动,还应注重聋生与健听人群体的互动,这样既拓宽人际交往的范围,也提升聋生的自我印象,改变人们对聋生群体的认知,创设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

3.社会参与层面的增能

社会参与层面的增能是指消除社会环境中的障碍,增加资源分配的机会,平等地分配社会资源。聋人大学生社会参与层面的增能主要指聋生的社会实践。今天,以寻找社会需要,丰富社会经验,锻炼社会适应能力,表现社会建设人才角色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6]聋生可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参加校园活动、勤工俭学、参加社团组织、创业等,通过进行社会实践,提高聋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聋生社会化进程。

(三)聋人大学生就业的增能途径

通过对增能理论两种模式和3个层面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从增能理论视阈下解决聋生就业难的措施。

1.自我增能

就业问题解决的核心在于聋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自我增能是个体主动增能模式的反映。聋人大学毕业生首先要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长短板,克服因自身的短板所带来的自卑感,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个人意愿,并结合就业市场需求总趋势,将自己的择业目标定位在适合于用人单位行业需求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确定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提高择业成功的概率。其次聋生应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强通识知识的学习,增强通识素养。聋生应加强对语言、写作、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知识的涉猎,这不仅有利于其专业素养的提高,还弥补其认知缺陷,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增强聋生在就业求职中的信心和就业竞争力。最后,聋生应加强与健听人的互动,主动融入“主流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聋生需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锻炼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做足准备。

2.外部赋能

外部赋能是外部推动增能模式的反映。解决聋生就业难问题,除了聋生自我增能外,还需要外部赋能,即社会、政府、高校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赋能是指我们要构建人文生态型社会,摒弃偏见,主动发掘聋人大学生自身所蕴藏的能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聋人大学生,积极为聋人大学毕业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理解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为聋生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

政府赋能是指要加强对聋人大学生就业权利的保障力度。社会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按比例安排聋人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政府要运用强制性措施,启动国家干预机制,消除一切影响政策法规实施的障碍,引导社会各单位自觉承担法律义务。同时,各级残联部门通过与公益性组织合作,积极向聋人大学生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形成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聋人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

高校赋能是指高校在提升聋人文化素质的同时,要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聋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聋人大学生要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在聋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从培养以掌握技术为主的学生转变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聋人人才,以此拓宽就业空间,提升就业竞争力,适应社会需求。除此之外,学校应加强对聋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且每个阶段侧重点都应不同。例如对于大四学生的就业指导应侧重于搜寻工作的技巧及择业心理辅导,该阶段聋生已进入了毕业实践环节,就业指导应包括积极为聋生创建实践机会、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与残联合作开设残疾人大学生专题招聘会,开设相关课程介绍个人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并对聋生不良的择业心理进行辅导,帮助聋人大学生更加有效的获得就业岗位。

增能理论的目的在于通过聋生个体增能和外界赋能,激发出聋生个体的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降低自卑感和无助感,发挥自身所拥有的能量,从而有能力去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 改变自身境遇。从增能理论视角解决聋生就业问题,既需要聋人大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素养的自我主动增能,同时也离不开社会、政府、高校等外部推动赋能。将增能理论运用到聋生就业中,既赋予了研究聋人大学生就业的新视野,又能促进聋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更好地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1]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5):70-83.

[2]张时飞.上海癌症自助组织研究:组员参与、社会支持和社会学习的增权效果[D].香港:香港中文大学,2001.

[3]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20.

[4]仪宁.对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EB/OL].http://www.spe-edu.net/Html/longwenhua/201204/29873.html,2012-04-23.

[5]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J].学术研究,2004(12).

[6]吴绍玫,仲建国.关注大学生的社会参与[J].江苏高教,2006(2):152.

(责任编辑 许峻)

Research on Dea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from the Energized Theory Perspective

WANG Shan-shan1,HAN Mei2, GUO Chen-tao1

(1.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2.Deaf Engineering Colleg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dea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ized theory, two modes of individual initiative and external driving force are tried to promote the deaf students' employment.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to dea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research, it can not only help deaf students change employment status, improve their own power, but also will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energized theory; dea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2015-10-30

2010年度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我国聋人特殊高等教育结构及聋哑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10BSH037 );2014年度天津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融合教育模式下聋人特殊高等教育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014-8)

王姗姗(1990—),女,河南安阳人,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2.020

G762

A

1008-3715(2016)02-0101-04

猜你喜欢

聋人聋生层面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比较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特殊教育期刊在聋人文化建设中的关系与作用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