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2016-01-23陈瑶,胡旺,王娟
陈 瑶,胡 旺,王 娟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陈瑶,胡旺,王娟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体现,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现,其仍存在着在线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网络技术运用不熟练、师生交互不强等问题。实践中应从技术、模式、方式等方面优化大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创造性学习新形态。
关键词:互联网+;学习方式;对策研究;智慧学习
“互联网+”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简单运用互联网形式的学习方法,其运用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变革教育,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的改变首先从学习方式开始,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目标。[2]
一、相关概念
1.“互联网+”
“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的进化和扩张,反映互联网从广度、深度融合和介入现实世界的动态过程。[3]曾晓晶认为,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将围绕互联网进行,教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翻转学习(非狭义的翻转课堂)成为主流的教育、教学形式。这将是“互联网+”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4]王竹立对“+互联网”与“互联网+”见解独特,他认为“+互联网”意味着将互联网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视为对传统领域进行辅助的工具,意味着让互联网“为我所用”,体现了技术的“工具观”;而“互联网+”则意味着以互联网为主体、中心,对传统领域进行改造,使之适应于互联网时代,体现了技术的“生态观”。[3]
笔者认为,“互联网+”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概念界定,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本文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方式限定在教育层面,即“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体现在教育理念上的变化,要求在线教育更加关注“人”的层面。[5]“互联网+教育”更多地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转变学习方式,形成自己个性化、泛在化、智慧化的学习方式,将“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真正融入教育,才能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终身学习,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
2.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态度、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是学习者在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研究者往往把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组合概念,看作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或认知参与及社会化参与方式的有机结合,其中学习者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6]学习方式揭示的是不同时代学习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它涉及人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关系两个方面。信息社会中人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交流与协作中学习,学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学会在研究和创造中提高学习等。[7]学习方式不像学习模式那样具有权威的理论基础和相对固定的模式,而是自由的、个性化的,它根据学习者的个人需求和环境而不断变化,具有移动性、泛在性、融合性等特征。“互联网+”对学习方式将产生新的冲击和变化,在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学习态度、认知心理等方面都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未来学习方式的变化将会走向智慧性特征。[8]
3.“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中,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学,其角色定位为工具。而“互联网+”学习方式首先是利用技术的创新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利用理念、模式的创新,并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学习方式,形成更加优化、有效、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学习方式。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建设和深入发展为“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促进学习方式的新变化,必须打破时空界限,颠覆传统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
二、调查设计及结果分析
1.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现问题,制定解决策略。
(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江苏师范大学本科生,随机选取4个专业各50名学生,共计200人,进行问卷调研。本次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83份,回收率91.5%,有效问卷180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90%。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问卷设计原理和方法。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题目设计为选择式和自由记述式,选择题分为单向选择和多项选择,题目设置由浅入深,针对性强。经过前期试测与修改,问卷的最终信度系数为0.9,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可以作为评估的依据。
(4)问卷内容设计。问卷的设计围绕两部分:第一,传统学习方式认知情况。主要包括在传统学习中,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传统教师授课认知度、传统学习中获得学习资源的难易度、传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等。第二,“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认知情况。主要包括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对学习方式的相关认识,以及对新技术的认知与应用情况、对互联网学习的认知情况、多种学习方式的认知与应用、“互联网+”时代下学习方式的优势等问题。
2.调查数据分析
(1)大学生对传统学习方式的认知情况分析,如图1。调查中有77名学生(占42.8%)喜欢传统学习。他们认为传统的学习方式能够满足自己的日常学习需求,并已经习惯。对在线学习并不认同,认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未必很好。有74名学生认为传统学习效果一般,27名学生不喜欢传统学习,其总人数占56.1%。超过半数学生认为传统学习效率不高,固定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模式使学习很受约束,且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无法获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对于传统教师授课情况的调查结果,如图2。有130名学生(占72.2%)认为,教师总体上课一般,传统授课方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有36名学生(占20.1%)认为,传统授课方式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下。可以看出,不论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还是传统的授课方式,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亟须利用“互联网+”理念创设新的学习方式,满足学习者高效、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2)大学生对“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认知分析。移动化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可以将碎片化的时间整合起来,是信息化时代快节奏学习的发展趋势。由图3可以得出,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学习的人数共86名(占47.8%),有90名学生(占50%)喜欢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数据表明,使用这两类移动设备上网学习的学生数大致相同。
图4数据显示,非常喜欢和喜欢使用移动设备的学生共130人(占72.2%),其中包括利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移动学习。它们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特别适合短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另外,利用智能手机上网所占比例最高的一个原因是便于即时的信息沟通,约有56.7%的学生上网目的是进行QQ等即时通讯。
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
(1)主观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在线学习动力不足。由图5可以看出喜欢上网学习的大学生共有4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2.8%。从他们的在线学习频率和网上学习时间来看,更加清晰地证明他们在线学习动力较低。通过数据分析,超过70%的学生每天网上学习时长不足2小时,甚至接近一半的学生没有或者偶尔进行过在线学习。这些都表明学生没有强烈的在线学习欲望。
•在线学习目的不明确。根据问卷数据分析,虽然出于学习目的上网的人数占总数的74.4%,但利用网络发生非学习行为的人数超过一半,这也表明学习者在进行网上学习的同时容易出现注意力转移的现象。调研中,有26名学生(占14.4%)认为,在线学习形式太过自由,不实用,并不适合学习。
•网络技术运用不熟练。有49名学生(占27.2%)认为,自己不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运用。因此,学习者十分需要更加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以进行高效的学习。
•学习习惯制约。多数学习者无法从传统的“+互联网”学习方式中转变出来,他们依然简单地把互联网作为工具使用,个人学习习惯很难转变。通过数据分析,学习者因个人习惯问题而影响学习方式转变的比例高达68.9%。这表明,学习者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时受到学习习惯的严重制约。
(2)客观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网络不发达。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学习者认为上网不方便是影响学习方式转变的原因之一。如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对缓慢,校园未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部分室外地区网络不畅通。即便实现无线网络覆盖的地区,网速也相对较慢,难以满足全校师生的使用需求。
•设备、资源不足。设备、资源缺乏及经济问题是影响部分学习者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归结原因有二:一是学校总体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教室教学设施配备不齐全,更新缓慢。二是学习者经济条件不一,一些相对贫困的学生无法支付高昂的移动设备资金和上网费用。
•在线学习缺乏及时互动。有75名学生(占41.7%)认为,在线学习无法与教师及时互动,学习难度较大,特别是遇到棘手问题时无法获得帮助,很难进行持续性学习。虽然目前网络学习资源已经相对完善,学习过程中有在线教师帮助,但普遍回复时间相对较长,更多的是课后回复,这样就缺少教与学的及时沟通,学习者自主学习难度过大,学习进程不顺利。
4.“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优势
第一,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大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供了资源保障。互联网拥有海量的学习资源库,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数量多、质量高,如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共享课、一师一优课等。
第二,学习形式自由多样。“互联网+”是信息化的时代,更是个性化的时代。自由多样的学习方式为传统大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他们可以到网上任意淘课,选择国内外最优秀的在线教学,可以在任何喜欢的地方以任何舒适的形式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极大促进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
第三,在线学习方式简单便捷。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互联网的应用逐渐趋向简单、便捷,使得利用网络学习变得更加容易。通过“互联网+教育”,学习者将接触更丰富的媒体形式,运用更多的学习工具,有助于培养在线学习的兴趣。
三、转变策略
1.推动技术创新,强化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技术创新带给学习者更加轻松、丰富,更具想象力的学习。技术创新能帮助学习者便捷、省时、有效地从技术应用层面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调研发现,学习者对新技术应用于学习的情况并不完全认可,但从使用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来看,却起到很大的作用。这表明新技术对学习者的帮助是可见的,更是有效的。因此,加强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进行学习,能够克
服传统学习中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必须固定的障碍,有利于碎片化学习[9]、泛在学习。
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多维互动
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一个重要体现。微信、微博、微视频、微课程等微学习形式为学习者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10]简单便捷的线上交互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学习需求,他们不仅可以直接询问问题,还能够将问题形象化、动态化,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交互。两个线下学习者还可通过实时对讲机进行实时交互,探讨问题,共同学习。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利用MOOC、SPOC等互动性高的开放在线教育资源辅助学习者自学,结合微信教育进行翻转教学[11],课后利用微信平台发送视频资料、课件资源供学习者实时学习。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及时交互,解决问题,课堂再进行强化训练,拓展学习,形成良性有效的学习模式。
3.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
传统学习中,学习者跟随教师进行任务学习,往往有很强的目的性。而对于在线学习,很多学习者因为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欲望较低,造成学习目的不明确。因此,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智能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交互学习。学习者可以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发挥学习能动性、创造性,打破固定学习模式的障碍,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和魅力。移动学习的自主化、碎片化、情境化、生活化、社会化与泛在学习的永久性、可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教学行为的场景性相互融合,[12]大大帮助学习者开拓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开辟学习新径,利用富媒体、超文本等多种资源形式,结合线上线下各自的优点,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互联网+”时代将毁灭旧的教育生态,重建新型教育生态。在这样的教育变革中,转变大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迫在眉睫。因此,及时有效地转变教学策略,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为培养新时代具有智慧性、创新性的高等人才刻不容缓。[13]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2]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5-03-17(1).
[3]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5):1.
[4]曾晓晶,樊斌.“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教育的变革[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0):180-181.
[5]“互联网+”如何作用于在线教育?[DB/OL].[2015-04-30].http:∥news.ikanchai.com/2015/0430/17036.html.
[6]陈立.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7]蔡旻君,张筱兰.大学生认知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08:52-57.
[8]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60.
[9]张克永,李宇佳,杨雪.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88-94.
[10]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1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12]黄如民.富媒体课件及其交互特性[J].现代教育技术,2009(9):98-102.
[13]胡旺,杨成.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5(4):87-92.
责任编辑张军涛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de in Internet + Era
CHEN Yao,HU Wang,WANG Juan/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Internet+ education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education.Changing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ducation.Through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earning styl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Some problems in current learning style have been found in this study.Such as the lack of learning motivation.Along with online learning objectives are not clear,the use of network technology is not skilled,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not strong and other issues seriously hamp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 education.Then,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which are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models,methods can be formulated through analysis.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optimizing the learn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transforming the traditional ways of learning,enhancing the learning effect and promoting new forms of creative learning.
Key words:Internet+; learning style; strategy research; smart learning
收稿日期:2015-07-05
DOI:10.13425/j.cnki.jjou.2016.02.012
作者简介:陈瑶,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开放课程、智慧学习研究(jsnuychen16@126.com)
基金项目: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项目“‘微课程’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研究”(13XWR001);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课题“基于学生视角下信息技术微课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ZX12-14-E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