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是大学的逻辑起点
2016-01-22杨移贻
杨移贻
(深圳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 深圳 518060)
学术是大学的逻辑起点
杨移贻
(深圳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 深圳518060)
摘要:逻辑起点不仅仅是相对于学科而言,而且可以相对于大学或高等教育而言。大学的历史原点就是学术,学术同时就是大学的逻辑起点,通过阐释学术的内涵和外延,梳理近年来高等教育学界对高等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各种观点,明确提出学术是大学的逻辑起点。由此引出了大学精神和高等教育管理原则均来源于学术这一大学的逻辑起点,得出“大学精神、大学制度的最主要内核和原则就是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如果学术不是大学的逻辑起点,将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作为大学精神和大学制度的灵魂和脊梁就无从谈起”的结论。
关键词:学术;逻辑起点;大学;大学精神;大学制度
大学有其固有逻辑。符合大学运行逻辑,高等教育事业就得以健康发展;违背大学运行的逻辑,高等教育事业必然走入歧路。逻辑起点是大学运行逻辑的出发点和归宿。认定大学的逻辑起点,不仅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先决条件,也是我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
一、逻辑起点的解读
实际上,逻辑一词的意义,现在已经走向通俗化和泛化,不仅仅用于思维科学、语义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上面,而是根据客观世界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从原有事件必然过渡到新事件的逻辑运演机制,当人们认识这种客观的逻辑运演机制后,便成了从已知(对原有事件的认识)得出(对必然过度的认识)新知(对新事件的认识)的推理论证,将逻辑视为事物的发展规律、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常常听到某件事“符不符合逻辑?”“这是什么逻辑?”“某某事物的发展逻辑”等等说法。
近年来,理论界也有不少关于事物逻辑的提法和相关论证。例如“改革的逻辑”、“金融的逻辑”、“市场的逻辑”、“经济运行的逻辑”,当然也有“大学的逻辑”。既然金融有逻辑,市场有逻辑,经济运行有逻辑,大学有逻辑,那么就有它们的逻辑结构、逻辑链条和逻辑起点。事实上,也有学者谈及大学的逻辑起点。例如:山西大学校长郭贵春认为,学术创新是大学的逻辑起点。他在该校200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大学是一个学术机构,其生命力和生存之根在于学术创新。学术创新包括传授高深学问、培养尖端人才和创造新兴学说,这是大学的逻辑起点与终点。”[1]“追求真理是大学的逻辑起点。”[2]
大学的逻辑起点众说纷纭。在弄清究竟什么是大学的逻辑起点之前,让我们先确定逻辑起点的含义。
一般认为,逻辑起点是一种理论或一门学科研究的出发点,是理论或学科研究中思维的起点。在讨论逻辑起点时,学者们往往引用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中提出的逻辑起点“质的规定性”[3]。这样表述:
第一,逻辑起点应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
第二,逻辑起点应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
第三,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相符合(即逻辑起点应与历史起点相同)。
瞿葆奎、郑金洲认为:关于逻辑起点的质的规定性,除了黑格尔提出的三条以外,还应补充两条[3]:一是逻辑起点应与研究对象保持一致性(即逻辑起点的抽象性应受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限制——既不可抽象不足,也不应抽象过度);二是逻辑起点应当以“直接存在”形态承担一定的社会关系。但这两条补充的规定性尚未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
冯振广、荣今兴根据黑格尔和马克思对逻辑起点的有关论述,结合马克思对《资本论》逻辑起点的确定和列宁分析,归纳了逻辑起点的五个基本特点:1.起点是最抽象的东西;2.起点是最简单的东西;3.起点是构成体系的细胞的、元素的形式;4.起点和终点是辩证统一的;5.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一致的[4]。
正如逻辑原来定义在“思维”和“推理”上一样,逻辑起点的原初意义定位在理论、学科上面。但是,现在逻辑一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样的逻辑起点也不应该局限于对理论、学科研究的出发点上。笔者认为,逻辑起点不仅是某一理论或学科的出发点和研究中思维的起点,而且可以是某一研究对象发生的原初点及其发展规律的最本质规定和研究该事物的思维起点。以此为依据,可以对逻辑起点的质的规定性作出如下的增补和修正:
第一,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一种理论或一个研究对象中最简单、最抽象而最有本质意义的概念;
第二,逻辑起点是事物发展的胚芽,以构成理论的、学科的或研究对象的细胞的、元素的或基因的形式存在;
第三,逻辑起点与其反映的研究对象的历史起点具有同一性,同时逻辑起点和终点是辩证统一的,也即出发点与归宿具有一致性;
第四,逻辑起点应该是“物”而不是动作或行为,被定义为逻辑起点的是一个名词而不是一个动词;
第五,逻辑起点必须有足够的抽象,但也不能过度抽象。
这就是笔者对逻辑起点的解读。
二、大学的历史原点和逻辑起点
我们知道,现代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但是公元前387年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教授哲学、数学、体育,这被认为是欧洲大学的萌芽。柏拉图的“Academy”被汉译为“学园”,而“Academy”同时也是“学术”——英语Academia——的辞源。
从词源学来看,无论是作为大学“胚芽”的“Academy”,还是现代大学的英语单词University,都可以证明大学的历史起点就是学术。用今天的话来说,大学是师生的学术共同体。
现代意义的大学开始出现在12世纪的欧洲。一般认为,成立于1088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大约成立于1200年的巴黎大学和成立于1220年(一说1167年)的牛津大学是欧洲、也是世界最早的一批大学。这些大学,是一些有“闲逸的好奇”的学者聚集在一起的行会组织。在大学出现之前,西方的高等教育是依附于教会机构如修道院和大教堂之中的。修道士们在其中开办了重要的学校和图书馆,从事学术研究和培养神职人员。由于欧洲城市的发展,社会形成了广泛尊重知识的风气,使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逐步世俗化,一些教师和讲师开始在这些城市学校中出现,来自各地的学生们聚集在设有大教堂的城市听他们讲课。随着人数的扩张,产生了建立某种形式的组织的需要。慢慢地,这种行会或联合体就形成了大学这种高等教育机构。尽管近千年来,大学和高等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基本组织结构和基本运行模式一直沿用到现在。
我们追溯大学的历史原点,就是因为大学的历史原点和它的逻辑起点是重合的。从大学的起源来看,大学首先是学术行会,然后才是教育机构。几百年来,研究大学的学者都指出,大学是研究、传授和传播高深学问的地方,高深学问是大学存在合法性的根本依据(《高等教育哲学》)。而高深学问就是学术,高深学问的研究、传授和传播就是学术活动。大学的其他活动,大学功能的发展和嬗变,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社会服务、文化传播,都源自学术,以学术为载体,因学术而生,因学术而存在和发展。
布鲁贝克说:“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换言之,凡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大学。”[5]这里说的“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术。英国数学家兼教育家A·N·怀特海说过:“大学是教育机构,也是研究机构……大学存在的理由在于,它联合青年人和老年人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的研究,以保持知识和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美国学者詹姆斯·杜德斯达指出:大学首先是一个学术活动的团体,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高等教育都是以高深学问为基础和起点。大学最基本的功能是学术活动,大学其他的主要活动只有与教学和学术相关联才具有合法性[6]。学术性对于大学和高等教育具有历史本原性和质的规定性。“支配着大学的根本是学术,大学正是在学术这一本质特点上,确定着自己存在的根据、自身与他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发展。”[7]
何谓学术?学术,在古代中国是指追寻研究学问的方法与水平,在现代则包括了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从事学术的人称为学者,通常指在大学或高等学校中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员,一般就是大学或学院的教师。大学的行政管理人员一般不被称为学者,但大学校长和主管教学、科研的管理者往往是由学者来担任的。学者通常都拥有高等学位。学者一词在英文中可对应于Academic或Scholar,后者也指在大学大量出现以前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大学的教学和研究等学术活动是以学科来划分的,例如不同的科类、专业、课程;其内部结构也以学科来划分,例如教研室、系、学院或学部。学位制度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制度。学位授予那些完成主要学术课程的人。不同的学位,授予完成不同学术课程的人。学术出版是展示学术成果,将学术成果加以保存并进行交流的学术活动。在西方大学,有“不出版,毋宁死”、“不出版,丢饭碗”的说法。大学通常有出版社,有学报这样的学术刊物。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但不同学科的学者往往结成以学科为纽带的跨学校的学会。
从事学术活动的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学术素养是指进行学术研究时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指个人在学术探索过程中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总和,是各种素养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只有具备了渊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把知识所蕴含的相关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加以融会贯通、消化吸收,并付诸实际学习和工作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使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发挥驾驭和统帅作用,学术探究活动也便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术素养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内在综合素质,它源于学术实践活动,而又指导着实践活动。学术素养涵盖了较强的学术科研意识、良好的学术习惯、科学探究知识和技能,概括来讲,主要由四个构成要素组成: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以及学术道德规范。
学术界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还有学术界服饰。自1300年至1400年,在大学诞生的时期,褂子常被联系到学术界。后来学术服饰衍生出不同款色,通常有学士、硕士、博士、导师和校长五种不同的服饰,通过不同颜色的长袍、帽子流苏、垂布等以示区别。毕业典礼上穿着学位服成了一个传统。学术服饰既是学术资格的表征,也是学术制度的一个载体,象征着穿着者的受教育程度、知识能力和学术水平。穿着学术服饰具有一定的神圣感,显示其学术自由的权力,同时也提醒穿着者必须恪守学术精神和学术道德。中世纪史专家E.K.坎特罗威茨指出:“有三种职业是有资格长袍以表示其身份的,这就是法官、牧师和学者。这种长袍象征着穿戴者思想的成熟和独立的判断力,表示他们直接对自己的良心和上帝负责。它表明这三种相关职业在精神上的自主权:他们不应允许自己在威胁下行事并屈服于压力。”[8]
一群“以学术为志业”、具有一定学术素养的学者和追求学术、渴求知识的学生,在一个以学术结构划分来进行教学、研究和管理的机构里,进行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活动——“通过研究推进知识、通过教学传授知识、以学者著作保存知识、通过出版传播知识”[9]。他们结成各种学术团体,他们有他们的学术服饰。这就是大学,这就是以学术为逻辑起点的大学。
三、大学逻辑起点和高等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同一性
大学的逻辑起点就是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因为大学(高等教育)就是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自从1980年代之初潘懋元先生等人创立了高等教育学,1983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将高等教育学这一新兴学科列入教育学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算起,30年来高等教育理论界为该学科的建设不遗余力。从寻求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合法性,到试图将高等教育学从教育学一级学科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学界作了许多探索。因为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理论体系构建,有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所以近20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们没有停止过对高等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探求,各种提法也众彩纷呈。据 2010年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谭晓宇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高等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反思和重构》的归纳,大约有如下的观点:孔杰的“办学育才”说,林毓锜的“学生的起始状态与发展规律”说,薛天祥、谢安邦、唐玉光的“专业知识的教与学活动”说,何云坤的“课程”说,方展画的“教育基本理论”说,王洪才的“知识”说,高耀明的“高深学问”说,薛天祥、尹丽的“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说,杨德广的“大学生”说,薛天祥的“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说,王伟廉的“课程与教学领域”说,王建华的“学问”说和“高深学问”说,周倩的“高深学问”说,胡仁东的“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说,高田钦的“高深知识与社会的关系”说,以及谭晓宇本人的“学科”说。
笔者认为,以上这些观点,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或者是没有找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的历史原点;或者没有抓住高等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包括教育学的本质特点,找到具有高等教育“胚芽”、“细胞”、“元素”或“基因”的东西;或者将不是“物”的东西作为逻辑起点;或者是抽象不够。
在学科建构对基本问题的回答中,只有找到并抓住有关概念中最具有关键意义的概念作为基点,而后延伸到其他相关概念和概念联系,才能将问题回答清楚。这个基点就是整个理论体系逻辑链条前端的一个具有起点意义的概念,这就是逻辑起点。同时,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必须是孕育整个学科理论体系的“胚芽”,具有学科庞大体系最简单、最基本构成元素的“细胞”和“遗传基因”的特征。逻辑起点是理论体系中回答基本问题的关键概念,或者说是对基本问题进行解答的起点。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必须是本质性和区别性的,应当能够将本学科理论体系和其他的相关研究区别开来,作为体现本学科理论体系个性特征的概念存在和发挥作用。只有这样,逻辑起点才能在一个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绎的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具有认知上的价值和意义。
简单地说,“办学育才”之所以不能作为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因为办学育才既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原点,同时也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最简单的就是,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也是在“办学育才”,但它们不是高等教育。同样道理,“教育基本理论”、“课程”、 “课程与教学领域”、“知识”也不能成为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办学育才”不能成为逻辑起点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行为”,而逻辑起点通常必须是一个事物而不是一种行为。同样,“专业知识的教与学活动”、 “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都不能作为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学生的起始状态与发展规律”和“大学生”也不能成为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前者不仅没有认清高等教育的历史原点,没有抓住其本质特征,同时也存在抽象不足的弊端;后者除了没有认清历史原点外,也没有抓住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
学界对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讨论,近年来比较集中在“高深知识”上,包括“学问”、“高深学问”、 “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和“高深知识与社会的关系”等,都比较认同“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这已经相当接近确定学术是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了,尽管“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和“高深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有抽象不足的问题。而“学科”虽然也和“学术”相当接近,但学科是学术的子项,以学科作为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则有抽象过度之嫌。学术所以比高深知识或高深学问更能作为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主要是高深知识或学问是比较模糊的概念,也没有什么规范的定义。而学术,则不但可以追溯到大学的起源,追溯到学术(Academia)和大学(University)的辞源,同时整个学术活动已经建立了如上所述的完整学术规范和学术制度。以学术为逻辑起点,大学的学术自由、学术自治也就顺理成章(符合其发展逻辑)成了高等教育具有合法性的信条了。
四、大学精神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来源于大学的逻辑起点
认清并确定大学的逻辑起点,不仅对构建高等教育学,以至将高等教育学独立于教育学具有关键性、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弘扬大学精神、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关系重大。因为大学精神和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来源于学术这个大学的逻辑起点,是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合法性的基石。
大学精神、大学制度的最主要内核和原则就是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如果学术不是大学的逻辑起点,将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作为大学精神和大学制度的灵魂和脊梁就无从谈起。布鲁贝克认为,学术自由的合理性至少基于三个支点:认识的、政治的和道德的。学术自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术本身自治;二是学术组织自治(包括大学自治);三是学者自治。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中外古今学者的论述已经汗牛充栋,笔者在这里不做赘述。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核心价值观,正来源于学术这个大学的逻辑起点。在大学的原初状态,在大学这个学者行会或者学术共同体中的人们,进行学术活动是出于满足理智的好奇或追求客观真理,“为学术而学术”的。学术不是追求某种现实利益的手段,学术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学术之用”或“知识之用”,是工业革命之后才发现和发展的。工业革命之后,实用主义的高等教育思想逐渐占据统治地位,高等教育哲学的认识论让位于政治论和生产力论,大学学术的原初性和本质性被掩蔽和忽视,学术的逻辑被市场的逻辑所取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一方面是使高等教育在规模和功能上突飞猛进,一方面是高等教育不断地平庸化和廉价化。高等教育已经退化为“高中后”的“第三级教育”,学历和学位不断贬值,大学和高校变成了职业培训所和知识工厂。
我们并不否认“学术之用”,我们高度评价高等教育发展对人民福祉的伟大贡献。问题在于,这种贡献正是源于学术,而高等教育过度的实用主义倾向,则往往容易使人忘记正是许许多多看似“无用”的学术才是这些“有用”的知识的源泉和根本。认清学术是大学的逻辑起点,有助于我们理清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抓住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分辨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明确高等教育的基本问题、目标、意义和任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坚守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质量。正如赫威·卡利耶所言:“大学应向社会、也向政府证明,它能够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作出重要的贡献。但大学在执行政府的发展纲领和回应现代经济的要求的同时,应当竭力保持本身的自主性,这是大学实现它的下述独特的功能所绝对必须的:进行‘纯’学术研究,实施社会批评,发展智力文化,服务作为人的这一社会存在等。大学是唯一能够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社会组织。”[10]
参考文献:
[1]郭贵春.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J].山西大学报,2004(746).
[2]卢志成,李斌琴.对优秀运动员“免试上大学”的政策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13.
[3]瞿葆奎,郑金洲.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昨天的观点与今天的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1998(3).
[4]冯振广,荣今兴.逻辑起点问题琐谈[J].河南社会科学,1996(4).
[5]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
[6]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刘彤,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7]洪辉煌,程广文.论高等教育本质与多元化质量观[J].东南学术,2008(1).
[8]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谢宗仙,周灵芝,马宝兰,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9]帕利钦.大学理念重审——与纽曼对话[M].杨德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卡利耶.大学的文化模式[J].黄顺经,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8(3).
(责任编辑朱春花)
Scholarship: the Logical Origin of University
YANG Yi-yi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logical origin is not only relative to the disciplines but also to the university or higher education because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university is scholarship which is illustrated clearl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s of its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n the basis of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sorted of from the academia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recently.Thus the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the spirit and principles of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re all originated from the scholarship which serves as the spiritual kernel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autonomy.Otherwise it is nonsense to take the academic freedom and autonomy as the soul and backbone of the university spirit and system.
Key words:scholarship; logical origin; University; University spirit; University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71(2015)03-0099-05
作者简介:杨移贻(1949- ),男,广东揭阳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