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分析与处理

2016-01-21冉学军覃勇志蒲川成周勇邹懿胡白露吴贵亮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置换

冉学军,覃勇志,蒲川成,周勇,邹懿,胡白露,吴贵亮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广安医院骨二科,四川 广安 6380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分析与处理

冉学军,覃勇志,蒲川成,周勇,邹懿,胡白露,吴贵亮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广安医院骨二科,四川 广安6380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2014年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 651 例患者中发生假体脱位的17 例患者(发生率1.03%),根据脱位发生的具体原因采用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结果17 例早期均成功复位,出院后经12~60个月随访,16 例未发生二次脱位,1 例复位成功后4个月发生二次脱位,二次复位成功后未再发生脱位。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常见原因有假体位置不良、软组织不平衡、手术入路、体位或活动不当及搬运不当等因素,应根据不同的原因尽快分别采取正确的处理。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置换;髋;脱位

我院2009—2014年6年间总计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 651 例,其中发生假体脱位17 例,发生率1.03%,经及时处理,疗效满意,现将其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计17 例,男性9 例,女性8 例,年龄59~85 岁,平均73 岁,其中髋关节假体前脱位6 例,后脱位11 例。原发疾病股骨头坏死8 例,股骨颈骨折7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 例。主要表现为活动时突然出现疼痛、弹响,之后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及内旋或外旋弹性固定状态。其脱位分型[1]:Ⅰ型(体位性脱位)12 例,Ⅱ型(软组织失衡性脱位)1 例,Ⅲ型(假体部件位置不良性脱位)4 例,Ⅳ型(同时存在软组织失衡性脱位和假体部件位置不良性脱位)0 例。

1.2治疗方法17 例患者中有3 例为金属髋臼杯置放位置明显不当(前倾角太大2 例,外翻角太大1 例),对患者进行翻修调整金属髋臼杯位置。1 例双极股骨头小头脱出患者立即再次进行手术复位。1 例患者因5年前曾发生同侧粗隆下骨折外侧入路手术固定髋内翻畸形愈合,导致其偏心距增大,术后恢复至正常偏心距,其软组织相对出现松弛,平卧无法成功复位,侧卧可成功复位但平卧立即脱位,复位后弹力绷带捆绑双侧髋部及大腿1个月(平卧固定、侧卧松开),后未再脱位。12 例(全髋置换9 例,股骨头置换3 例)体位或活动不当及搬运不当的患者予以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保持髋关节外展、屈曲20°~30°及旋转中立位放置下肢3~4周。

2结果

17 例患者全部获得12~60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16 例患者未发生再次脱位。1 例患者(其前倾角偏小)复位成功4个月后(术后7个月)再次脱位,再次予以手法复位成功,告知应避免曲髋状态下做内收内旋活动,后未再脱位。

典型病例:a)男,63 岁,右侧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3 d发现脱位,立即予以再次手术调整金属髋臼杯位置,术后未再脱位,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3;b)女,72 岁,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伴骨质疏松,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6 d发现小头脱出,立即予以再次手术复位,后未再脱位,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4~6;c)男,63 岁,左侧股骨颈骨折,5年前曾发生同侧粗隆下骨折外侧入路手术固定髋内翻畸形愈合(导致相对偏心距增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正常偏心距导致软组织相对松弛,术后3 d发现脱位,平卧无论如何都不能成功复位,侧卧可成功复位但平卧立即脱位,复位后弹力绷带捆绑双侧髋部及大腿1个月(平卧固定、侧卧松开),后未再脱位,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7~10;d)男,85 岁,右侧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后4 d下床过程中脱位,予以手法复位,后未再脱位,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1~13;e)女,75 岁,左侧股骨颈骨折,术后1个月扫地时滑跌过程中脱位,予以手法复位,后未再脱位,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4~16;f)男,59 岁,右侧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后3个月发现脱位,予以手法复位成功,术后7个月过高门槛再次脱位,予以手法复位成功,告知应避免曲髋内收内旋活动,后未再脱位,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7~19。

图1术前X线片示右侧股骨颈骨折图2术后3 d X线片示脱位图3翻修术后1 d X线片

图4术前X线片示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图5术后6 d X线片示脱位图6再次术后X线片

图7左侧股骨颈骨折伴粗隆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图8术后3 d X线片示脱位图9手法复位后1 d X线片图10手法复位后35 d X线片间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是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1%~10%不等,仅次于假体松动[2]。大多数脱位发生在手术后早期,Woo和Morrey的一项研究发现,59%的脱位发生在手术后3个月,77%的脱位发生在手术后1年[3]。造成脱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早期脱位多由于软组织张力差或不平衡、假体位置不当、股骨偏心距缩小、患者依从性差及搬运或活动不当等原因造成,后期脱位与髋关节活动

图11术前X线片示右侧股骨头坏死图12术后4 d X线片示脱位图13手法复位后X线片

图14术前X线片示左侧股骨颈骨折图15术后1个月X线片示脱位图16手法复位后X线片

图17术前X线片示右侧股骨头坏死图18术后3个月X线片示脱位图19手法复位后X线片

范围逐渐增大以至超过极限、假体设计、假体位置不良、假体松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神经肌肉因素等有关。另外,切口入路与脱位的方向有一定的关系,采用前方入路的患者术后前脱位发生率相对较高,采用后方入路的患者术后后脱位发生率相对较高。有文献报道在行髋关节后方入路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可明显降低术后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率[4]。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知识教育、让患者掌握正确的活动方式、活动范围和正确的体位及移动方法可大大减少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如果不幸发生脱位需要尽早处理,否则会给患者造成更多其他的并发症和损害。但处理不是千篇一律,应根据患者发生原因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复位方法和后续处理。本组17 例病例涉及几类不同的原因,我们根据发生原因类别而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式:a)金属髋臼杯置放位置明显不当(前倾角太大、外翻角太大)(见图1~3),如果超过误差允许的范围(金属髋臼杯外翻角>60°,金属髋臼杯前倾角>30°和股骨柄前倾角>30°或金属髋臼杯前倾角加上股骨柄前倾角<40°或>60°),不要试图采用手法复位来解决问题,而是果断进行翻修调整金属髋臼杯位置;b)假体装配松动脱出情况如双极股骨头小头脱出患者(见图4~6),要想手法复位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仍需果断采取手术进行复位;c)对于软组织失平衡或软组织相对出现松弛的情况(见图7~10),如果假体置放位置没有明显不当,首先考虑手法复位和外固定维持复位状态,期待软组织挛缩,多数患者会取得良好效果;如果手法复位失败,也可以考虑手术平衡软组织、紧缩软组织、加长股骨颈或增大偏心距[5];d)体位或活动不当及搬运不当导致脱位的患者(见图11~16),如果假体置放位置没有明显不当或松动,手法复位成功率极高,复位成功后保持髋关节外展、屈曲20°~30°及旋转中立位放置下肢3~4周即可,同时一定详细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肢体活动或康复锻炼,避免做某些极限动作,可以大大减少再次脱位的发生率;e)如果假体位置放置不佳,但仍在误差允许的范围(金属髋臼杯外翻角<60°,金属髋臼杯前倾角<30°和股骨柄前倾角<30°或金属髋臼杯前倾角加上股骨柄前倾角40°~60°[3])(见图17~19),可以考虑试行手法复位,术后嘱咐患者尽可能避免导致脱位的动作,多数患者可以免除翻修手术;如果患者仍然频繁发生脱位(每年≥2次),也可以考虑手术翻修。

参考文献:

[1]邱贵兴,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1-702.

[2]裴福兴.关节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5-277.

[3]张先龙,吴海山.人工关节置换临床实践与思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8-113.

[4]冉学军,蒲川成,胡敏,等.保留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对防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作用[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3):314-317.

[5]艾克白尔米吉提,阿不都外力,牟洪.111 例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9):843-845.

Cause and Therapy of Prothesis Dislocation after Hip Replacement

Ran Xuejun,Qin Yongzhi,Pu Chuancheng,etal

(Section Ⅱ,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People′ Hospital of Guang′an,Guang′an 638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ause and therapy strategy of prothesis dislocation after hip replacement.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7 cases who bad prosthesis dislocation after operation was conducted,a total of 1651 patients underwent hip replacement from 2009 to 2014 in our hospital.We adopted manipulative reduction or operative re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ason.Results17 cases were all success of reduction at earlier period and 16 cases didn′t dislocate again after follow-up of 12~60 months.1 case dislocated again after 4 months and didn′t dislocate after secondary successful reduction.ConclusionCacothesis of prothesis,imbalance of soft tissue,operative approach,wrong body position and transport method are common reasons of prothesis dislocation.We should adopt correct trea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ason.

Key words:arthroplasty;replacement;hip;dislocation

作者简介:智新力(1981- ),男,主治医师,邢台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054000。 冉学军(1974- ),男,副主任医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骨二科,638000。

收稿日期:2015-07-02 2015-06-23

中图分类号:R68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572(2015)12-1065-04

猜你喜欢

置换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髓内钉固定治疗的对比分析
高压管道内焊缝特殊气室保护焊
关节镜下清理结合单髁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火力发电厂锅炉补给水系统废水回收改造
沟通的“桥梁”
热激励的CO2置换CH4水合物的实验研究
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统一授信模式下存货组合与循环质押融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