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医院感染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2016-01-20李玮侯芳彭浩熊祝嘉王冀煤炭总医院北京0008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

山东医药 2015年31期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

李玮,侯芳,彭浩,熊祝嘉,王冀( 煤炭总医院,北京0008;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

来自医院感染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李玮1,侯芳2,彭浩1,熊祝嘉1,王冀1
( 1煤炭总医院,北京100028;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

摘要:目的分析来自医院感染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对28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一直为10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18.6%、37.1%和41.4%,对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分别为28.0%、38.1%和41.4%,3年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均高于69%,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70%。结论来自医院感染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高,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高。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抗菌药物

Drug-resistance analysi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clinical infection

LI Wei1,HOU Fang,PENG Hao,XIONG Zhu-jia,WANG Ji
( 1 General Hospital of Coal Industry Ministry of China,Beijing 10002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rug-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the clinical infection.Methods The drug sensitive test was conducted in 281 bacterial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nd the resul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y software WHONET 5.6.Results It was showed that in 2012,2013 and 2014 the sensitivity rates to polymyxin B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ere always 100%.The sensitivity rates to amikacin were 18.6%,37.1% and 41.4%,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y rates to cotrimoxazole were 28.0%,38.1% and 41.4%,respectively.In the last three years,the resistance rates to imipenem were all above 69% and meropenem were all above 70%.Conclusion There were high sensitivity rat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o polymyxin B and high resistance rates to imipenem and meropenem.

Key words: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acterial resistance; anti-bacterial agents

鲍曼不动杆菌( AB)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重要条件致病菌,近年来,AB引起的各种感染呈上升趋势,耐药性不断增强,多重耐药AB( MDR-AB)和泛耐药AB ( PDR-AB)的出现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严重挑战。细菌耐药监测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保障,长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可以掌握细菌耐药变迁信息和特点,了解不同医院、不同标本来源、不同患者人群的细菌耐药特点[1]。为此,我们对来自医院感染患者标本的AB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煤炭总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临床标本分离出的AB共281株。同一患者多次送检的同一标本分离到的相同菌株不重复计入。2012、2013和2014年分别检出AB 118、105和58株。281株AB中,从呼吸道标本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最多( 249株,占88.6%)。2012、2013和2014年来源于痰液标本分别为89、91和51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别为14、3、1株,尿液分别为7、5、1株,伤口分泌物分别为5、3、1株,血液分别为1、1、1株,引流液分别为1、0、1株,导管分别为1、0、0株,胸腔积液分别为0、1、0株,咽拭子分别为0、1、1株,腹水分别为0、0、1株。281株AB来自ICU 83株,呼吸内科49株,肿瘤内科46株,神经外科19株,CICU和CCU共17株,神经内科和消化内科均为14株,心内科9株,胸外科6株,干部医疗科、肾内科和泌尿外科均为5株,内分泌科3株,介入科和骨科均2株,普外科和中医科均为1株。

1.2药敏试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BD公司PHOENIX 10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按照CLSI ( 2014版)规定的折点判定耐药、中介和敏感。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 结果

药敏试验显示,2012~2014年AB对除多黏菌素B以外的15种常见抗菌药物均显示出很高的耐药率,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一直为10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逐年上升,分别为18.6%、37.1%和41.4%,对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也逐年上升,分别为28%、38.1%和41.4%,3年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均高于69%,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70%。281株AB对16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1。

表1  AB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3 讨论

AB广泛存在于包括医院环境的自然界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院内感染的存储地主要是医院环境中各种干燥或潮湿物体表面和物件(包括各种医疗设备、空调、湿化装置等)和人体皮肤,感染源是住院患者,可通过接触和空气进行传播[2],危险因素包括抗菌药物处理、外科手术、使用侵入性仪器及ICU病房的长期滞留等。AB对湿热紫外线及化学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常规消毒不能将其杀灭[3]。近几十年AB的感染和耐药率急剧增加,且容易引起广泛的交叉感染[4],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常见的重要革兰阴性非发酵病原菌,被称为“革兰阴性杆菌的MRSA”[5]。2005年段志玲等[6]报道我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株中AB占1.9%,而本研究检出率达9.6%。段志玲等[7]报道1999年~2005年我院ICU病房革兰阴性菌前四位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AB不占优势,2012~2014年我院临床分离的281株AB则主要来源于ICU。AB主要集中在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机体免疫力低,治疗过程中侵入性医疗检查多的科室患者,并且为了能有效控制感染常选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极易造成菌群失调而导致AB继发性感染。281株AB中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说明其感染的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

AB感染多以MDR-AB甚至是PDR-AB为主,提示菌株耐药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主要是通过质粒、转座子或整合子等可移动基因元件,获得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很难控制。MDR-AB是指对5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及以上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为多重耐药菌株。若对以上抗菌药物均耐药,包括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则称之为PDR-AB(但不包括多黏菌素及替加环素)。本研究多选择以上抗菌药物监测和分析。本研究药敏结果显示,2012~2014 年AB对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7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妥布霉素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均高于80%,呈现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连续3年高于69%,美洛培南的耐药率连续3年高于70%,与赵建平等[8]的报道结果类似,但是远高于全国耐药网监测2012年结果报道的39.5%和33.0%[1]和2011年报道的49.5%和49.4%[9],应引起高度重视。碳青霉烯类是目前抗菌谱最广的内酰胺类药物,目前耐碳青霉烯AB( CR-AB)逐渐增多。相反,2012~2014年AB对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逐年下降,具有比其他抗菌药物较高的敏感性,可能是由于阿米卡星因其引起的耳毒性、肾毒性等副作用临床应用少,复方新诺明目前临床应用也较少,从反面印证了抗菌药物选择压力是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2012、2013和2014年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3.9%、78.5%和69.0%,一直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多黏菌素B一直保持100%的药物敏感率。本研究结果与段志玲等[7]报道的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2012~2014年AB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高,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高。加强耐药性监

测,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减少MDR-AB及PDR-AB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芳,郑波,吕媛.2012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三级医院非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细菌耐药监[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 11) : 964-969.

[2]许银,景慧琴,陈冕.一起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聚集性爆发的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 8) : 737-738.

[3]高晶晶,邢丽丹,吴元健,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基因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 2) : 187-190.

[4]Perez F,Endimiani A,Bonomo RA.Why are we afraid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08,6( 3) : 269-271.

[5]俞云松.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世纪革兰阴性菌的“MRSA”[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2( 2) : 65-68.

[6]段志玲,李小瑛,贾静,等.689株细菌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 10) : 1123-1124.

[7]段志玲,李小瑛,贾静,等.1999-2005年煤炭总医院ICU感染病原菌情况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 11) :1252-1253.

[8]赵建平,周秀岚.某院2009-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 2) : 85-88.

[9]薛峰,吕媛.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度非ICU住院感染患者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 ( 12) : 910-915.

收稿日期:( 2015-04-09)

通信作者:侯芳,彭浩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2012EP001000)。

文章编号:1002-266X( 2015)31-0039-03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R378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31.015

猜你喜欢

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儿科门诊1850张处方分析
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54例观察
基于BI的个性化抗菌药物用药体系的设计
神经外科ICU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
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关系研究
抗菌药物组合轮用策略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