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前后承德市某县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
2016-01-20刘卫云
刘卫云
承德市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067000
医改前后承德市某县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
刘卫云
承德市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承德市某县基层医务人员医改前后工作满意度比较,调查医改对医务人员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医改前后承德市某县14所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医改前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为124.53±20.71,医改后为131.44±21.64,医改前满意度得分低于医改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个体特征的医务人员医改前后工作满意度不同,尤其是聘用制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医改后为122.55±21.63,医改前得分为128.86±23.08,医改后低于医改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既要考虑评价项目又要考虑不同的个体特征。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建立一支稳定的乡镇卫生服务队伍,对于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保证农村卫生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次调查以承德市某县14所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医改前后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医改后影响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医改前(2009年4月)与医改后(2014年4月)对承德市某县10所乡医院、4所镇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医改制度推行以来对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调查对象剔除了工龄不满1年者,其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理人员、预防保健人员、医学技术人员。医改前发放调查问卷312份,收回有效问卷2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5.5%。医改后发放调查问卷302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4.7%。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工作满意度问卷采用Weissetal所编制的MSQ压缩版调查问卷,经阳志平等人翻译,共36个陈述项[3]。本调查问卷采用5点制记分,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表示工作满意程度越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讲解调查意义和目的以及填表方法后,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然后由调查员现场核对,无误后收回。为准确了解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本研究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进行医改前后工作满意度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比较
本次医改前(后)共调查298名(286名)医务人员,其中男性146人(139人),女性152人(147人);平均年龄36.27±8.40(35.97±8.30),其中30岁以下者58人(55人),30-40岁120人(116人),40-50岁92人(88人),50岁及以上的28人(27人);高中或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87人(85人),大专127人(121人),本科及以上84人(80人);平均工龄16.17±8.25(15.67±8.85),其中从事工作年限少于10年的86人(83人),10-20年117人(112人),20-30年71人(68人),30年及以上的24人(23人);临床医生154人(140人),护理50人(52人),医学技术46人(45人),预防保健48人(49人);婚姻状况属于未婚的29人(29人),已婚269人(257人);工作性质属于事业编190人(182人),聘用制108人(104人);无职称19人(19人),初级职称194人(188人),中级职称73人(68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2人(11人)。经χ2检验医改前后各项人口学特征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医改前后所选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2.2 工作满意度得分比较
医改前9个评价项目工作满意度得分总和为124.53±20.71,医改后工作满意度得分总和为131.44±21.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改后的工作满意度得分高于医改前。从各个评价项目来看,医改前后工作满意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是领导行为、人际关系及社会地位3个评价项目。医改前后工作满意度得分相对较低的是薪酬体系、福利待遇2个评价项目。薪酬体系评价项目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医改前后均为最低,而且医改前后薪酬体系评价项目的工作满意度得分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收入水平始终是影响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医改前后医务人员在工作本身、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组织管理、领导行为、福利待遇8个评价项目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度(P﹤0.05),医改后的工作满意度得分高于医改前。见表1。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工作总满意度得分
对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医改前后工作满意度比较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在30-50岁、已婚、文化程度为高中及大专、工龄10年以下及20-30年、除护理以外的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性质、职称为初级的基层医务人员,在各评价项目的工作总满意度医改前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人口学特征各评价项目的工作总满意度医改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医改前后各评价项目工作满意度得分
表2 医改前后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各评价维度的总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医改前后医务人员在各评价项目的工作满意度得分排序无差别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单一的,是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本次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在人际关系、领导行为、社会地位3个评价项目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医改前后均较高。这可能与乡镇卫生院规模小、人数少、技术水平不高、服务对象多是乡邻,生活接触、工作接触及交流机会多有关。薪酬体系及福利待遇评价项目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医改前后均较低,收入水平始终是制约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4]。这可能与医改前执行的是效益工资,医改后执行的是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有一定的关系。
3.2 医改前后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不同
本调查显示,基层医疗机构总体来看医改后各人口学特征在各评价项目上的工作满意度得分高于医改前,医改政策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个别评价项目在不同个体间也表现了不同的情况,不同性别、不同工作性质、年龄30-50岁、已婚、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下、工龄10年以下及20-30年、工作岗位除护理外的其他岗位医务人员的医改前后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聘用制医务人员医改前的工作满意度高于医改后。分析其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①新医改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药品供应、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使得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较医改前提高了。②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的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量减少,医疗服务功能出现萎缩。使得原先被老百姓信赖的临床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无论是职业发展、工作性质、还是薪酬体系等各项目工作满意度均较医改前下降。③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基层医务人员的编制问题等使得部分医务人员,尤其是聘用制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较医改前下降。
4 建议
4.1 完善基本药物采购及配送制度
新医改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出现药品种类缺乏、药品质量下降、药品供应不及时等现象,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业务开展,需解决药物品规与群众用药习惯,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配送企业之间的矛盾[5]。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允许招标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建立本区域的药品配送中心,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药品采购及配送机制,转变“以药养医”现状。
4.2 健全人事分配制度
医改后公益性管理体制的建立,工作的绩和效没能真正落到实处,某种程度上使基层医疗机构又回归到“吃大锅饭”。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职工的职责及任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核编定岗、全员聘用,按统一的标准,公平、民主的测评方式推进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通过收入、津贴等方式增加基层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将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到实处[6]。
基层医疗机构目前聘用制医务人员占有较大比重,特别是医改后工资制度改革,拉大了事业编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加强医疗团人才队建设,实行同工同酬,做好卫生院人才梯队建设。
4.3 合理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医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定位从以医疗为主过渡到了以公共卫生为主,以“六位一体”的工作内容作为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职能。按医改要求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手术,或者说不愿意开展风险大、无额外收入的手术,这与群众的要求背道而驰。群众需要的是方便、安全、高质量、低费用的基本医疗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离开了医疗仅强调公共卫生服务,难以取得群众的认同和信任。政府制定的医改目标虽然好,但要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分阶段确定。应正确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定位让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充分发挥医术,提高工作热情和信心[7]。
参考文献
[1]李红丽. 郑州市农村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J]. 卫生经济研究, 2010, 16(10): 25-27.
[2]吉彬彬,陈井芳,杨姣,等.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其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26(9):93-95.
[3]阳志平,时勘,王筱,等. 试评凯尼曼经济心理学研究及其影响[J].心理科学,2003,26(4): 724-726.
[4]Buchbinder SB, Wilson M, Melick CF,et al. Primary care physician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move[J]. Am J Manag Care, 2001, 7(7): 701-713.
[5]张新平,王洪涛,唐玉清,等.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回顾研究[J]. 医学与社会, 2012, 25(9): 28-31.
[6]肖云昌. 对乡镇卫生院实施绩效综合考核的几点思考[J]. 卫生经济研究, 2010, 10(10): 30-31.
[7]许梦博,任倩倩.新医改方案的内容解析及其对策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0,23(4):61-63,66.
Survey on Grassroots Medical Staff's Job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Reform, Chengde
Liu Weiyun
ChengdeNursingCareerAcademy,Chengde, 067000
AbstractObjective: Compared the job satisfaction among the grassroots medical staff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reform, to know the influence of the health reform. Methods: The SPSS 20 Software i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grassroots medical staff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before and after. Results: Before the reform, grassroots health workers job satisfaction score was 124.53±20.71, 131.44±21.64 after reform, health care medical staff job satisfaction scored below after the reform,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ut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job satisfaction of medical staff are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medical staff non in a series job satisfaction score was 122.55±21.63 after medical reform, before the score was 128.86±23.08 (P<0.05). Conclusion: To improve the medical staff job satisfac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should consider to th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projects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Key Words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 Medical Staff; Job Satisfaction
收稿日期(2015-06-19;编辑易莉萍)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为2015030210。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DOI:10.13723/j.yxysh.2015.1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