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某医院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影响因素研究
2016-01-20梁玲娟徐凌燕陈萧萧
梁玲娟 徐凌燕 陈萧萧
台州市肿瘤医院急诊科,台州,317502
台州市某医院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影响因素研究
梁玲娟 徐凌燕 陈萧萧
台州市肿瘤医院急诊科,台州,317502
摘要目的:分析台州市某医院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226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率为40.71%,述情障碍总分为(63.53±13.04)分。述情障碍组和非述情障碍组年龄、性格、人格特质、抑郁、焦虑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质、性格、抑郁和焦虑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述情障碍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中常见,受人格特质、性格、抑郁和焦虑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将这些影响因素作为为突破口进行临床干预。
关键词述情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
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其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生理解剖特点,缺乏相应的器质性损害的病理基础,故常称为“癔症”[1]。分离转换性障碍大多经过暗示等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但容易复发,一直为困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难题。述情障碍指在情感认知、加工和调节过程中存在损害,从而使个体对自身情绪体验缺乏描述能力,被认为是不良心理的中介因素[2]。研究发现,述情障碍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中普遍存在,是导致分离转换性障碍发作的内在因素,并建议从述情障碍入手进行干预来控制病情和减少发作[3]。因此,了解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突破点进行干预,有利于控制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病情。本研究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台州市某医院就诊的226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由两位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②年龄18-65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等器质性疾病;②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肿瘤等严重躯体疾病;③智力障碍、文盲、理解障碍等无能力填写调查问卷者;④依从性差者。共226例患者参与并完成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②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该量表由袁勇等翻译修订而成,包括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3个维度[2],共有20个条目,每条目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为1-5分,总分20-100分。总分≤51分为非述情障碍,52-60分为述情障碍临界状态,≥61分为述情障碍。评分越高,表明述情障碍越严重。该量表的Cronbach’s α值为0.739。③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该量表由国内学者钱铭怡等结合国人实际情况翻译修订而成[4]。包括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和掩饰性4个分量表,各12个条目,共48个条目。以标准分来反映患者的人格特质,标准分=50+10×(受测人的原始分-该人所在组的平均分数)/所在组的分数的标准差。神经质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情绪越不稳定;内外向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性格越外向;精神质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越倔强;掩饰性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越具有掩饰性。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2,分半信度为0.64。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该量表是Hamilton于1960年编制的,包含17个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方法,评分大于17分表明处于抑郁状态,反之表明不存在抑郁。该量表的信度系数r为0.88-0.99。⑤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该量表是Hamilton于1960年编制的,包括14个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方法,评分大于14分表明处于焦虑状态,反之表明不存在焦虑。该量表的信度系数r为0.86-0.97。
1.2.2 调查方法。在患者病情稳定拟出院前由经过系统培训的护士向其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由患者亲自回答,患者本人亲自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30份问卷,收回226份,有效率回收为98.2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两组间定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参与调查的226例患者中,男性53例(23.45%),女性173例(76.55%);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8.92±13.12)岁;文化水平:小学99例(43.81%),中学或中专83例(36.73%),大专及以上44例(19.46%);婚姻状况:有配偶139例(61.50%),无配偶87例(38.50%)。
2.2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发病情况
述情障碍总分(63.53±13.04)分,识别情感障碍(21.18±4.22)分,描述情感障碍(19.42±3.86)分,外向性思维(22.93±4.96)分。其中无述情障碍者87例(38.50%),述情障碍临界状态者47例(20.80%),述情障碍者92例(40.71%)。见表1。
表1 226名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发病情况
2.3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述情障碍组与非述性障碍组相比较,两组在年龄、性格、人格特质、抑郁、焦虑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以是否存在述情障碍(否=0,是=1)为因变量,以年龄、性格、人格特质、抑郁、焦虑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特质、性格、抑郁和焦虑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影响因素的
3 讨论
3.1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率为40.71%,最近国外研究提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率为34.5%[3],可见,述情障碍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从各维度平均分不难发现,描述情感障碍评分最高,提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以描述情感障碍最为突出。描述情感障碍指难以将情绪体验用恰当的语词加以表述,这种语词表达的匮乏造成消极体验宣泄的不充分,大大降低了情绪语言表达的有效性[5]。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以描述情感障碍作为突破点,来改善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水平。可强化患者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引导患者恰当、准确的表达个人情感、宣泄不良情绪,从而改善其述情水平。
3.2 人格特质、性格、抑郁和焦虑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人格特质、性格、抑郁和焦虑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人格特质来看,既往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与述情障碍具有相关关系[6]。人格特质为述情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神经质水平较高者,情绪较不稳定,容易发生焦虑、抑郁,而后者为述情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7];精神质水平较高者,适应能力较差[8],遇到突发事件,无法适应性改变,导致不良情绪难以宣泄,引起述情障碍;内外向评分较低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过度集中于不良事件[9],外向性思维减少,从而引发述情障碍;掩饰性水平较高者,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水平较高[10],短时间的掩饰容易做到,但久而久之,容易变得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不会交流,外向性思维方式减少,从而导致述情障碍。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注意不同人格特质患者述情障碍的特点,从各自特点入手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其述情障碍水平,进而改善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病情。从性格来看,内向性格者更容易出现述情障碍,这是因为内向性格者外向性思维水平较低,不愿意与人交流,也不能恰当、准确的表达个人情感,表现为描述情感障碍。可见,临床中对于述情障碍的干预,应该注意患者的性格,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者应该鼓励与他人沟通交流,而医护人员更需要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使患者愿意吐露心扉,从而了解患者的症结所在,有利于更好的治疗。从抑郁和焦虑角度来看,对脑卒中患者的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与述情障碍水平显著正相关[11-12],而本研究发现,焦虑、抑郁水平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评价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水平,对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给予及时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述情水平,进而控制分离转换性障碍病情和减少复发。
综上所述,述情障碍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中非常常见,人格特质、性格、抑郁和焦虑为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可从以上影响因素入手来降低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水平,从而改善病情。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2]袁勇贵,沈鑫华,张向荣,等.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3,16(1):25-27.
[3]Demartini B, Petrochilos P, Ricciardi L,et al. The role of alexithym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motor symptoms (conversion disorder)[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4,85(10):1132-1137.
[4]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5]贺朝晖,张传海,王飞,等.神经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特征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6):399.
[6]刘小彦,李培凯,王敏,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述情障碍及人格特征调查[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3):197-200.
[7]张玉桃,吴岚,张生丛,等.抑郁相关人格维度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及其对抑郁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7):615-618.
[8]许萍,杨建华.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人格特质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96-1097.
[9]马红霞,李义慧,于晓宇,等.癌症患者人格特质的比较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74-2575.
[10]王世锴,郭萍,王薇,等.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7):79-81.
[11]王坤红,胡小娟,王雷,等.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述情障碍调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4):3017-3018.
[12]阿依夏木古丽·沙得尔,袁丽红,杨韵歆.开展QC医护小组活动促进脑卒中抑郁患者心理康复[J].护理学杂志,2015,30(13):85-86.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lexithymia in Patients with Separation and Conversion Disorder in a Hospital in Taizhou
Liang Lingjuan et al
EmergencyDepartment,theTumorHospitalofTaizhou,Taizhou, 31750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lexithymia in patients with separation and conversion disorder. Methods:About 226 patients with separation and conversion disorder were asked to fill the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alexithymia in patients with separation and conversion disorder.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lexithymia was 40.71%. The total score of alexithymia was (63.53±13.04).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character, personality, depression, anxiety in the alexithymia group and the non- alexithymia group(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 depression, anxiety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alexithymia in patients with separation and conversion disorder(P<0.05). Conclusion: The alexithymia was very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separation and conversion disorder, and it wa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he medical staff could start from the factors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alexithymia.
Key WordsAlexithymia; Separation and Conversion Disorder; Influencing Factors
收稿日期(2015-07-02;编辑张翔王洁)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DOI:10.13723/j.yxysh.2015.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