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抽提法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6-01-15谢腾俞志红王一红
谢腾++俞志红++王一红
[关键词]头皮针;抽提法;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5)03-0254-03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继发在脑卒中后的一种包括各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复杂的情感性精神疾病。国内外发病率分别高达43.7%和49.3%;临床上常表现为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减少、动作迟缓及意志活动减少,更有甚者会出现厌世和自杀等行为,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严重影响。针刺能够从提高脑卒中后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来治疗PSD。相对于普通针刺来说,头皮针具有选穴较少、操作安全、方法简便等优势。本文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施以头皮针抽提法,并与常规针刺组作对照,旨在探讨头皮针抽提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以及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来自浙江老年关怀医院的病房和门诊,按照就诊时间,采用简单随机法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53~75岁,平均(64.58±5.55)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5例,出血性脑卒中5例。对照组年龄54~73岁,平均(65.01+5.53)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4例,出血性脑卒中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脑卒中诊断标准:西医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年版。中医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判定标准》(试行)1996年版。
1.2.2 抑郁诊断标准:西医参照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中医参照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版。
1.3 病例纳入标准:所有纳入病例均符合上述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的诊断,头颅CT或MR确诊;符合上述抑郁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郁证中肝气郁结型和心脾两虚型的辩证诊断;病程在2周至3年之间;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治疗。排除标准:伴血管性痴呆患者,严重失语患者;脑卒中前患有严重抑郁症者;脑卒中合并严重精神症状者(额叶脑卒中);合并严重心、肝、肾、肺功能损害。
1.4 治疗方法:
1.4.1 基础治疗:(1)急性期:20%甘露醇125ml静脉静滴,每12小时1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胞二磷胆碱0.5g静脉静滴,每日一次;对于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分别给予降血压和降血糖治疗。(2)全部患者都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取患侧的穴位)。上肢:肩 、肩 、臂 、曲池、外关、合谷。下肢:血海、梁丘、阳陵泉、足三里、丰隆、太冲。
1.4.2 分组治疗:(1)治疗组:穴选“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的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线(双)、额旁。线(双),肝气郁结型取肝俞、胆俞;心脾两虚型取心俞、脾俞,用0.25mm×40mm -次性不锈钢毫针,穴位消毒后,顶中线由前顶刺向百会穴,其余头穴均由上向下,用指切法进针,针进帽状腱膜下层后,将针进1寸,然后用爆发力每5秒钟向外速提3次,每次至多提出1分,又缓插至1寸,然后频率减慢,至每10秒、20秒分别抽提3次。肝俞、胆俞斜刺0.8寸,采用泻法;心俞、脾俞斜刺0.8寸,采用补法。每周治疗五次,每次留针30min,共治疗4周。(2)对照组:根据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对“郁病”的取穴,取双侧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穴,予平补平泻,肝气郁结型加肝俞、胆俞;心脾两虚型加脾俞。疗程:每天给予普通针刺治疗1次,每周5次,每次30min,共治疗4周。
1.5 疗效判定标准:用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和中医临床症候评分表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抑郁症状。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以中医临床症候评分表为疗效评价标准,同时参照症状积分的减分率作为标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中医症候评分表疗效标准:临床痊愈:减分率≥75%;好转:50%≤减分率<75%;显效:25%≤减分率<50%;无效:减分率<25%。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O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采用( ±s)表示,其中MMADD评分、改良Batthel指数及中医临床症候评分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l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MMADD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中医症候比较:见表3。
2.4 两组改良BI评分比较:经过治疗后发现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且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中医文献中“脑”(头)与“神”有较密切的关系。《康熙》释:囟顶门骨空,自囟至心,如丝相贯不绝,故甲骨文时代可能认为思维有脑的参与。后世经典如《金匮玉函经卷一·论治总则》中指出:“头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千金方·灸法门》中曰:“头者,人神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上归头。”因而,当脑出现病变时,“神志”也难以避免受到影响,其表现为神情萎靡,忧郁不乐,乃至抑郁。
顶中线位于督脉上。涵盖百会、神聪、前顶三个穴位。有研究发现针刺百会可以通过加速神经功能康复来改善抑郁状态。“神聪四穴,理头风目眩,狂乱疯痈,针入三分。”针刺四神聪有利于脑组织血液循环的加速,对脑细胞的功能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恢复脑神经的功能,促进脑卒中的康复和抑郁症状的改善。额中线当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黄庭中景经》曰:“故神庭者,脑神之宅,保身之堂也”。故针刺该穴具有清利头目、镇静安神之功。额旁1线可主治心系疾病,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灵枢·邪客》:“心者,……精神之所舍也”。额旁2线可主治肝、胆系的疾病,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诸穴合用,共凑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疏肝解郁之效。
从现代医学上看,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可能与单胺类递质下降有关。大脑额叶的主要功能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有关,当该处功能受损时可引发言语、自主神经功能及精神活动等方面的异常。与精神、情志活动有关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5_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有研究显示当额叶_纹状体_苍白球_丘脑_皮质环路出现损害时,可使体内5_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出现失衡和功能紊乱,出现5_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传递功能受损,从而引发抑郁症状。针刺可以通过促进5_羟色胺的合成和提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来改善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起到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脑葡萄糖代谢率的降低也与抑郁症状的产生有一定关系。黄泳等发现抑郁患者的额叶葡萄糖代谢低于正常人,通过刺激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线可以使抑郁患者两侧额叶的葡萄糖代谢显著升高,从而来达到纠正抑郁状态的作用。说明通过针刺该组穴位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