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7例疗效观察
2016-12-26任俊剑
任俊剑
【摘要】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采用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7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 均采用一期手术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7例患者中, 1例为3个月大女婴术后因敷料污染脱落, 复发而需再次手术, 其余66例患者均达一期愈合, 无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无手术后遗症, 无肛瘘形成。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 采用一期手术治疗, 可防范再次手术和肛瘘形成, 具有安全、有效、快速的特点, 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中较为适用, 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一期手术;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疗效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022
外科感染性疾病领域,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发生率居较高水平, 最终可引发肛管直肠瘘管[1]。以往治疗多不行一期根治术, 认为此术式寻找原发病灶困难, 术后有较高复发几率, 但行单纯切开引流, 形成肛瘘风险率较高, 使患者身心均承受较大痛苦[2]。随着研究的深入, 认为一期手术简单, 可解决瘘管, 达到引流目的, 本次研究选取67例患者, 就一期手术治疗效果展开回顾,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普外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7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 其中男50例, 女17例, 年龄3个月~68岁, 平均年龄(36.2±10.5)岁。其中骨盆直肠窝脓肿3例, 坐骨直肠窝脓肿7例, 肛门周围脓肿57例。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
1. 2 方法 针对临床收治的坐骨直肠窝脓肿病例及肛门周围脓肿病例, 手术在骶麻或氯胺酮麻醉下(婴幼儿)实施, 取膝胸位或截石位(婴幼儿), 先完成充分扩肛操作, 因在脓肿急性期, 腔内承受较大的压力, 在相应位置的肛窝可有溢脓出现, 对内口确定, 并在术前对波动最显著或触动最明显处定位, 作放射状切口, 长约3~5 cm, 脓液吸尽后, 并行冲洗操作。依据Goodsall规律, 在手术中将切口作引口, 由探针发挥引导作用, 通过使用电刀完全将内口和脓腔盖切开, 彻底切除其间的脓液及相关坏死组织, 取凡士林进行填塞操作, 将引流步骤完成。针对收治的骨盆直肠窝脓肿病例, 在手术过程中可取直肠内引流法应用, 硬膜外麻醉后, 协助患者取截石体会位, 行扩肛处理后, 经直肠壁隆起最为明显位置, 在直视下穿刺, 得脓后, 用电刀对穿刺处肠壁实施切开处理, 轻柔进入脓腔, 并缓慢伸入食指, 对脓腔内的间隔实施分离, 脓液彻底排除, 放置三腔气囊导尿管, 经肛门行引出处理, 于同侧肛周皮肤对导尿管实施缝合固定操作, 避免有移动脱落的不良事件发生, 依据测得的脓腔大小, 在气囊内分别取8~25 ml生理盐水注入。每日用庆大霉素溶液冲洗, 渐放空小气囊, 通常行8~10 d留置, 并行拔除处理。
2 结果
67例患者中, 1例为3个月大女婴术后因敷料污染脱落, 复发而需再次手术, 其余66例患者均达一期愈合, 无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无手术后遗症, 无肛瘘形成。
3 讨论
20世纪50年代末, 曹志勋等开始开展将一期根治术用于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研究, 脓肿切开挂线术和脓肿切开根治术是应用最多的术式, 还包括部分改良术式[2]。分析切开根治术的特征, 在低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例中最为适用, 如肛周皮下脓肿等。柳著等[3]用此法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195例展开治疗, 均治愈, 126例随访0.5~1.0年, 未出现肛门失禁、肛瘘复发的情况。对低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特点展开分析, 其内口大部分在肛窦附近, 为正确定位提供了条件, 实施一次性切开时, 可彻底切开内口, 避免了肛管直肠环损伤, 即达到了将感染源去除的目的, 又可对引流通畅加以保持, 故根治率居较高水平。切开挂线术在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病例中较为适用, 如高位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等, 应用挂线, 可将肛管直肠的完整性得到较好保护。改良切开挂线术有多种途径, 由此生成多种术式, 效果明显, 思路新颖, 如针对骨盆直肠窝及坐骨直肠窝脓肿, 位置均较深, 有学者应用改良虚挂引流术, 即在脓腔顶端挂线, 保持引流通畅, 使顶端不残留死腔, 相较切开挂线术, 有较高治愈率, 且术后疼痛率、肛门轻度失禁率较低。针对高位马蹄形脓肿, 分期手术为常规处理手段, 但若操作不当, 可促使感染扩散, 明显增加了败血症风险, 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 而应用改良切开挂线术, 除可一次根治外, 还可将肛门功能较好保留。
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针对临床收治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 采用一期根治术, 可防范再次手术和肛瘘形成, 且手术各项步骤在实际操作时均较为方便和简单, 即将肛周脓肿向肛瘘转变, 医师根据治疗肛瘘的方式适时切开瘘管, 除发挥引流作用外, 又可将瘘管的问题解决[4]。手术的要点具体包括:①一期切开术:在手术过程中, 对患者脓肿进行细致观察, 在明显有波动的位置, 作1.0 cm左右手术切口, 直达脓腔, 彻底排出脓液。医师一手食指轻柔放入肛肠内, 另一手用探针对脓腔仔细探查, 准确寻找有感染发生的内口或肛隐窝, 经内口处插入探针, 并引至肛门外, 肛周皮肤沿探针方向切开, 充发将脓腔暴露, 并用手指分开脓腔内存在的纤维间隔, 将内口处肛窦、肛瓣等彻底清除。为保证引流通畅, 切口应足够大。正确寻找内口是脓肿一期切开术成功的关键[5]。对内口检查的方法包括:a.由外向内:由切口处插入探针, 仔细完成探查操作后, 由内口插出。不可用力过猛, 动作需轻柔, 以防肠壁出现穿破的情况 , 防范假内口形成。b.探查顺序:由内向外开展, 肛肠在实际操作时, 用三叶肛门镜实施张开处理, 内口位置多在肛隐窝内, 反复用钩探针探查, 可钩入约1.0 cm长。此种操作方法具一定的可靠性、准确性, 且较为简单。c.色素注射检查:若正确使用上述方法探寻后, 内口仍未准确定位, 可取纱布放置在直肠内位置。从切口处将5%亚甲蓝水溶液缓慢注入, 如对纱布的一侧细致观察, 出现被染成蓝色的情况, 表明可将内口找出。②脓肿切开挂线术:针对临床收治的高位脓肿病例, 对脓肿位置观察, 呈较深显示, 肛周局部波动不明显时, 可先穿刺, 将脓液彻底抽取后, 再完成切开处理, 并在食指引导下, 向上切开, 至放出脓汁。确认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以上后, 则可切开直肠环以下的所有组织。经内口将探针一端向患者肛外引出, 将橡皮筋扎在探针小球上, 经内口将探针缓慢退出, 经外口位置引出一半橡皮筋[6]。此种操作条件下, 可勒紧两端橡皮筋并靠拢, 用丝线予以结扎, 使肛管直肠环在内口处被紧紧绞住, 至橡皮筋脱落。橡皮筋除可发挥慢性切割作用外, 也可引流。在高位脓肿治疗中, 可达一期愈合效果, 且可防范肛门失禁[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67例患者中, 1例为3个月大女婴术后因敷料污染脱落, 复发而需再次手术, 其余66例患者均达一期愈合, 无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无手术后遗症, 无肛瘘形成。提示一期手术切开引流操作, 将感染的肛隐窝、肛肠等行完整切除, 对感染从根本上防范。一期治愈肛周脓肿后, 无肛瘘遗留。
综上所述, 针对临床收治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 采用一期手术治疗, 可防范再次手术和肛瘘形成, 具有安全、有效、快速的特点, 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中较为适用, 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亮, 隋梁, 吕国庆, 等. 直肠癌合并腹股沟疝经同一切口一期手术治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 6(3): 884-885.
[2] 潘德标, 叶冠雄, 吴成军, 等.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12例临床观察.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26(6): 497-499.
[3] 柳著, 刘丽娟, 张岚. 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98例. 西部医学, 2008, 20(3):637.
[4] 胡丹, 印慨, 田明国.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行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手术切除临床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32):50-52.
[5] 陈富军, 李刚, 骆川云, 等.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附35例报告).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3, 19(1):31-33.
[6] 陈琴, 李华山.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 18(5):337-340.
[7] 邵建.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治疗体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12):1619-1620.
[收稿日期:2016-05-25]